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套装上下册)(唐浩明评点曾国藩系列)
分類: 图书,传记,军事人物,中国,
品牌: 唐浩明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页码:76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8048946/9787508048949
·条形码:978750804894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唐浩明评点曾国藩系列
·套装数量:2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曾国藩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人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读懂这样一部书,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
评点者在曾氏千余封家书中选取三百多封加以评点,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曾氏的心灵世界,破译曾氏家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触摸一下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秘淀。
深入一个人物的心灵,破译一个家族的密码,探求一个民族文化的底蕴。
目录
上册
翰苑生涯
禀父母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评点:破天荒翰林
禀祖父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评点:一个不同凡庸的乡村农民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为学譬如熬肉: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评点:读书之要在格物致知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评点:何绍基之字与汤鹏之文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评点:戒烟写日记主静
致诸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评点:同意诸弟 外出求学
禀父母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评点:和睦兄弟 为第一
禀祖父母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评点:升翰林院侍讲
致温弟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感春诗慷慨悲歌
致诸弟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
禀父母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评点:清代官员的薪俸
致诸弟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评点:罗泽 南
致温弟 沅弟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评点:盈虚消息之理
致诸弟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评点:作如火如荼之文
禀父母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评点:妹夫来京不能安置
致诸弟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评点:治学以有恒为主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评点:送妹夫王五诗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
评点:诗之门径
禀叔父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
评点:江忠源乃义侠之士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评点:以杜门谢客为好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
评点:祖母的福分欠缺点
致诸弟 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评点:回家有三难
跻身六曹
禀祖父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评点:连升四级
禀父母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评点:曾府的五个千金
致诸弟 道光二十七年十月十五日
评点:武科考试
禀父母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评点:失眠药方与招运良法
禀父母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接续家凤的大功臣郭筠
禀叔父母道光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
评点:道光末年的物价
致诸弟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评点:京师官员吃花酒
禀父母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评点:升授礼部侍郎
致诸弟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评点:不存做官发财之念
致诸弟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评点:官宦之家与孝友之家
致诸弟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初一日
评点:以“甲科鼎盛”排名
致诸弟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
评点:不收赙仪与分送马褂
致诸弟 咸丰元年三月十二日
评点:广西出了大事
致诸弟 咸丰元年四月初三日
评点:守耕读之家本色.
致诸弟 咸丰四年四月二十日
评点:水勇逃逸将官冒功
致诸弟 咸丰四年五月初九日
评点:百年旧档重见天日
禀父咸丰四年五月二十夜
评点:胡林翼早年是个花花公子
致诸弟 咸丰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评点:湘军前途不被人看好
致诸弟 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评点:前二品侍郎获赏三品顶戴
致诸弟 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
评点:只做了七天署理湖北巡抚
致诸弟 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
评点:享荣名而寸心兢兢
致诸弟 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三夜
评点: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致诸弟 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评点:忍辱包羞屈心抑志
致诸弟 咸丰五年正月初二日
评点:水师大败
致诸弟 咸丰五年六月十六日
评点:结怨江西官场
致诸弟 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早
评点:让儿孙一无可恃
致诸弟 咸丰五年九月三十日
评点:老九得优贡
致诸弟 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一夜
评点:不置私田
评点:义仓一美丽的空想
致诸弟 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评点:直言上疏
致诸弟 咸丰元年六月初一日
评点:陶澍知左宗棠
致诸弟 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
评点:不可帮钱垫官之亏空
致诸弟 咸丰元年闰八月十二日
评点:诰封盖印也得行贿
致诸弟 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
评点:妻子凶恶文夫才能中进士
致诸弟 咸丰元年十月十二日
评点:因贺女庶出而暂缓亲事
致诸弟 咸丰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评点:老父训斥侍郎儿
湘军初期
谕纪泽 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五夜
评点:遭遇母丧
谕纪泽 咸丰二年八月初八日
评点:再嘱应办事宜
谕纪泽 咸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孝道平衡了“三从四德
禀父咸丰三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由侍郎变为湘军统帅
禀父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评点:让人快速致富的战争吸引乡民
致诸弟 咸丰四年四月十四日
致诸弟 咸丰六年二月初八日
评点:纪泽 新婚
致温弟 咸丰六年四月初八日
评点:蜡丸隐语报军情
致澄弟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
评点:藏身匿迹不露圭角
致沅弟 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
评点:赤手空拳办大事
谕纪鸿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评点:愿子孙做君子不做大官
谕纪泽 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评点:不可浪掷光阴
谕纪泽 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
评点:先习小学及古文
致沅弟 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七日
评点:分多润寡及澄心定虑
致澄弟 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评点:不妄取丝毫公款
守制家乡
致沅弟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
致沅弟 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夜
评点:将才四大端
致沅弟 咸丰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评点:李续宾的诀窍:暇与浑
致沅弟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夜
评点:人才第一
致沅弟 咸丰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评点:在江西郁郁不得意者
致沅弟 咸丰八年正月初四夜
评点:去机巧求笃实
致沅弟 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评点:脚踏实地克勤小物
致沅弟 咸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评点:善事的三种做法
致沅弟 咸丰八年二月十七日
评点:耐烦为第一要义
致沅弟 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评点:长傲多言为凶德
致沅弟 咸丰八年三月十三日
评点:感怀往事多有悔悟
致沅弟 咸丰八年三月三十日
评点:以“平和”养德保身
致沅弟 咸丰八年五月初五日
评点:朝廷厚胡薄曾
致沅弟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
评点: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
再次出山
致沅弟 咸丰八年六月初四日
评点:由程朱到申韩到黄老
致澄弟 季弟 咸丰八年七月初七日
评点:刘蓉与郭嵩焘
致澄弟 季弟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日
评点:蔬竹鱼猪可觇兴衰气象
谕纪泽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评点:读书之法与做人之道
谕纪泽 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
评点:读书宜体察涵泳
谕纪泽 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
评点:作诗写字之法及生平之耻
谕纪泽 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评点:勤做读书札记
致诸弟 咸丰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评点:三河惨败老六阵亡,
致诸弟 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评点:祸福由天善恶由人
致诸弟 咸丰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评点:李鸿章与王阉运
致诸弟 咸丰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评点:得意之时与失意之事
致诸弟 咸丰九年元旦
评点:乱世居华屋非所宜
致诸弟 咸丰九年正月十三日
评点:招魂具衣冠葬老六
致诸弟 咸丰九年正月二十三日
评点:历代圣哲三十二人
致诸弟 咸丰九年正月二十八日
评点:曾氏家族的一大悬案
致诸弟 咸丰九年二月初三日
评点:写毛笔字握笔宜高
致诸弟 咸丰九年二月十三日
评点:尴尬的封典
谕纪泽 咸丰九年三月初三日清明
评点:诗文与字均宜留心摹仿
致诸弟 咸丰九年三月十三日
评点:“一门忠义”竟成谶语
谕纪泽 咸丰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评点:书法的南派北派
谕纪泽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评点:读书应有所选择
致诸弟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评点:应酬周到
谕纪泽 咸丰九年五月初四日
评点:抄体面话与分类整理
谕纪泽 咸丰九年五月初四日
评点:欧阳夫人不是才女
致澄弟 咸丰九年六月初四日
评点:以身作则
谕纪泽 咸丰九年六月十四日
评点:《尚书》之今古文
致沅弟 咸丰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评点:回救宝庆
谕纪泽 咸丰九年七月十四日
评点:颜柳之帖有败笔
致澄弟 沅弟 咸丰九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以“拖”来对付朝廷
致诸弟 咸丰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评点:改葬父母
致澄弟 咸丰九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樊镇一案
谕纪泽 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冰鉴》不是曾国藩所著
致澄弟 沅弟 咸丰十年二月初八日
评点:可怜的光禄大夫
谕纪泽 咸丰十年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分类抄记典故藻汇
致澄弟 沅弟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四日
评点:惜福
谕纪泽 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
评点:善读《文选》
致澄弟 沅弟 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
评点:勤洗脚
致澄弟 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
评点:治家八字诀
致澄弟 咸丰十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江南大营崩溃与湘军腾飞
致沅弟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二日
评点:爱民与积德
谕纪泽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文章当珠圆玉润
致澄弟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左宗棠乘时而起
致沅弟 季弟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八日
评点:终于有了地方实权
致澄弟 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
评点:收存片纸只字
致沅弟 季弟 咸丰十年六月初十日
评点:头发横而盘者不驯
致沅弟 咸丰十年六月十九日
评点:厘金一湘军军饷的主要来源
致季弟 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评点: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致澄弟 咸丰十年七月初四日
评点:此信当年为何不收入全集
致沅弟 季弟 咸丰十年七月初八日
评点:不能以“命”教子训士
致沅弟 季弟 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
评点:天下似无戡定之理
致沅弟 咸丰十年七月十五日
评点:与人相处疏疏落落
致沅弟 季弟 咸丰十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由高亢渐归平实
致沅弟 咸丰十年八月二十八日
评点:错用李元度
致沅弟 季弟 咸丰十年九月初七日
评点:李元度大节已亏
致沅弟 咸丰十年九月初十日
评点:为何发这么大的火
下册
规复安庆
致沅弟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评点:庸人以惰致败才人以傲致败
致沅弟 季弟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评点:戒傲戒惰
致澄弟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切莫玉成买田起屋事
致沅弟 季弟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夜
评点:深以子侄辈骄傲之气为虑
谕纪泽 纪鸿咸丰十年十月十六日
评点:戒轻易
致澄弟 咸丰十年十一月十四日
评点:坦然怡然对待生死
致沅弟 季弟 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评点:资夷力师夷智
致澄弟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不信医药僧巫地仙
谕纪泽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药能活人亦能害人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正月元日
评点:成功得名不尽关人事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评点:不轻非笑人不晏起
谕纪泽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评点:文章雄奇之道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评点:大字以间架紧为主
谕纪泽 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评点:,临摹柳帖以强笔力
谕纪泽 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
评点:(《左传》解经何以与今解不同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评点:讥评人短即是骄傲
致沅弟 季弟 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评点:持以谨静专一之气应付危局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立身处世之“八本
致诸弟 咸丰十一年三月初四日
评点: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谕纪泽 纪鸿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评点:文人的遗随
致沅弟 季弟 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评点:从祁门移营东流
致沅弟 季弟 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评点:左宗棠之长在善于审几审势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三日
评点:凡办大事半人力半天事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四月初八日
评点:约期打仗及观人说话
致沅弟 季弟 咸丰十一年六月十二日
评点:莫以多杀人为悔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六月十四日
评点:情意与钱物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评点:暂缓奏祀方苞
谕纪泽 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评点:以勤奋追补失落的光阴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八月十三日
评点:咸丰帝驾崩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三日
评点:胡林翼去世
决战江陵
谕纪泽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四日
评点:目录分类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十日
评点:约旨卑思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四日
评点:官文党类太盛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四日
评点:挽胡林翼联
谕纪泽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
评点:以二百金办女儿奁具
致澄弟 沅弟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
评点:礼之厚薄与八君子辅政
致澄弟 沅弟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评点:陈氏妾与节制四省
致澄弟 沅弟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评点:李鸿章招募淮军
谕纪泽 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
评点:须读李杜韩白等八家诗
致沅弟 同治元年正月十八日
评点:朝廷着意笼络老九
致季弟 同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
评点:慰弟 妇之丧
致澄弟 同治元年三月初四日
评点:皖南人吃人
致沅弟 同治元年三月初八日
评点:求助当视其力量之所能为
谕纪泽 同治元年三月十四日
评点:烦劳远胜困苦
谕纪泽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评点:有常是第一美德
致沅弟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评点:忌妒倾轧为官场常事
致沅弟 同治元年四月初六日
评点:设厘卡抽税
致沅弟 同治元年四月十一日
评点:驾驭悍将与密保李鸿章
致沅弟 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
评点: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谕纪泽 纪鸿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致澄弟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纪鸿中秀才
……[看更多目录]
序言十几年前,随着《曾国藩全集》和以曾国藩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的出版,一个一度曾经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仿佛一件稀有文物被发掘出土似的,立时引起国人的广泛兴趣:官场士林、商界军营乃至市井百姓,一时间都以谈论曾氏为博雅为时髦。此风亦波及海外华人世界,华文媒体也争相介绍这位早已被遗忘的曾文正公。
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岂止千百,为何此人能得到众多领域和层次的关注:似乎只要是中国人,谁都可以从他身上说点什么!看来,这就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经历的传奇性,而是此人身上有着民族和文化的负载。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西方文化仗着经济实力的强大,正在向全世界各个角落风卷残云般扑来,大有排斥、压倒一切文化的势头。曾经创造过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文化,在如此形势下如何立足,它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中华民族还需要它的哺育吗?它还有发展的可能吗?这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似乎已成了有识之士的困惑。
曾氏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我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企盼从这种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
文摘曾氏与诸弟辩论馈赠戚族银两事,此封信中已见着落,即家中最后是“酌量减半”,即拿出二百两银子来送人。从曾氏以后的家书中可知,在他再三催促下,家中才将分送名单寄到北京。看来曾氏家人是不大情愿办此事的,只是碍于赠银人的面子,略微敷衍了一下而已。
信中谈了儿女的婚事。欧阳夫人的哥哥牧云欲与妹家亲上加亲,曾氏不同意,理由是血缘太近。由此他指出俗礼中有三不妥处:一、表亲再结婚姻;二、嫁女本是喜事却要号哭;三、治丧本应悲泣,却使用鼓乐,反而显得热闹喜悦。反对中表为婚,很有科学根据。嫁女不应哭,也表现了曾氏的开明,而一味指责治丧用鼓乐,却不见得理由十分充足。殁于天年,寿终正寝,这是白喜事,动用鼓乐,亦不为失宜;即便是大不幸,生者亦不必过于悲恸,鼓乐之事可减杀伤冷气氛,用用也未尝不可。
曾氏告诉诸弟,京城买书贵,已托人去扬州买。由此可知当时扬州的书业发达,胜过京师。扬州为盐商聚集之地,有钱人多,附庸风雅的人也就多了。此事再一次证明文化事业必须附丽于经济基础的道理。
因沅甫的寄诗,引发了曾氏的诗兴,一是奉和四章寄回,二是谈自己学诗的门径。曾氏之诗,五古七古学杜甫、韩愈,古诗学苏轼、黄庭坚,律诗则学李商隐;至于方式,则是这五人的诗“无一字不细看”。这几年来,曾氏在翰苑做了不少诗文,引来京师文坛的瞩目。他的声名,也由此而起。这种声名又由京师传到湖南,致令“省城之闻望日隆”(曾氏致诸弟信中语)。曾氏日后的官运亨通与人脉盛旺,实仰仗于此。曾氏自己对诗文写作亦颇自负。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给诸弟的长信中说:“惟古文各体诗,自觉有进境,将来此事当有成就,恨当世无韩愈、王安石一流人与我相质证耳。”将自己与韩、王并列,直觉举世无对手可言,曾氏的自负真有点“狂妄”的味道。这里体现了曾氏性格的另一面:自负好强,目无余子。它与谦抑退让、好学精进等一道组成曾氏丰富而真实的性格。
他的这种自视,同样表现在和沅甫的诗中,让我们抄出其中的第三首来做个证明:“杜韩不作苏黄逝,今我说诗将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