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史论

分類: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品牌: 赵馥洁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36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00475156
·条形码:978750047515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史论》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作者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考察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发展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每个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社会背景、思想主题、时代特点和价值意义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最后展望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历史走向。对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赵馥洁(1940一),陕西富平人。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资深教授。研究方向为价值哲学、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
段建海(1963一),陕西澄城人。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
董小龙(1960一),陕西成阳人。西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体育法学与人文体育。
目录
绪论
一 爱国主义
(一)四位一体的祖国概念
(二)爱国主义的本质
(三)爱国主义的特点
(四)爱国主义的意义
二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
(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内涵
(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特点
(三)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发展历史
(四)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意义
三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传统爱国主义论
一 传统农业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发展
(一)相对封闭的内陆环境
(二)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
(三)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二 “天下为公”的理想与忠君爱国的实践
(一)“天下为公”的理想
(二)家国一体的取向
(三)忠君爱国的实践
三 “三位一体”的祖国观念与多维统一的价值取向
(一)“三位一体”的祖国观念
(二)多维统一的价值取向
(三)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
四 创造文明的精神支撑和凝聚民族的精神力量
(一)创造文明的精神支撑
(二)凝聚民族的精神力量
第二章 近代爱国主义论
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二)中华民族的基本任务
(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 爱国与忠君的分离和中学与西学的结合
(一)救国与兴国的合奏
(二)爱国与忠君的分离
(三)中学与西学的结合
三 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与风起云涌的爱国运动
(一)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二)民族国家的重新定位
(三)民主建国的政治变革
(四)重铸民魂的思想启蒙
四 民族独立的生命源泉和社会变革的精神动力
(一)民族解放的生命源泉
(二)社会变革的精神动力
第三章 现代爱国主义论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道路
二 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的历史统一
(一)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二)爱国主义是崇高的思想政治情感
(三)爱国主义内化为人民的自觉意识
三 建设新中国的价值指向和同心同德的爱国实践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
(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四)热爱集体的道德风尚
(五)民族平等的团结精神
(五)热爱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 保卫祖国的力量源泉和建设国家的精神支柱
(一)保卫祖国的力量源泉
(二)建设国家的精神支柱
第四章 当代爱国主义论
一 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三)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二 振兴中华的宗旨认同和国格与人格的内在统
(一)振兴中华的宗旨认同
(二)国格与人格的内在统一
三 开拓创新的主体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爱国实践
(一)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勇于探索的爱国实践
四 现代化建设的精神资源和祖国统一的光辉旗帜
(一)现代化建设的精神资源
(二)祖国统一的光辉旗帜
结论全球化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历史走向
一 全球化浪潮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方位
二 “三个面向”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历史走向
主要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章传统爱国主义论
中华民族在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社会,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创造出举世闻名的农业文明,孕育了传统爱国主义精神。传统爱国主义以“中国”、“中华”为对象,以恋土思乡的乡土情结为基础,以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自强不息、建设中华和惩恶扬善、创造历史为内容。传统爱国主义以“天下为公”为感召、团结和凝聚社会力量的人文旗帜,以“家国一体”为整合分散的个体家庭、聚合宗法共同体的价值取向,以“君国交织”为报效国家、平治天下的行动方式。这是一种文化统合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激励了炎黄子孙建设中华、创造中华文明的豪情壮志,积极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一传统农业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发展
中华民族在相对隔绝的内陆生存环境中,自强不息,早年以农立国,历史地形成了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家国同构的宗法专制主义的政治形态,隆礼重德的“三纲五常”的文化意识形态。中华先祖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传统农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