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实战拳学
分類: 图书,体育,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中国武术,综合,
品牌: 卜一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页码:18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64401245
·条形码:978756440124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意拳实战拳学》讲述了:卜一在学习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刻苦用功。并且喜好钻研拳理。我每讲一个动作,他都要比别人多练好几遍,求其然,更求其所以然。并多年坚持不懈,故其功夫增长较快。在1997年,卜一担任了宗勋武馆的教练.协助我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教学相长,使得他的功夫更上一层楼。其间,也多次向前来切磋的武林同道交流,既丰富了他的实战经验,又提高了他的实战能力。
我的先父一——代拳学大师姚宗勋先生曾讲”意拳凭的是实力”,我曾多次在教学上教导弟子们,练习意拳一定要重理论重实战。卜一在练功上,严格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不仅在基本功上,而且注重实战交流。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不负众望,先后在意拳界的推手和散手交流比赛上获得冠军,为宗勋武馆争得了荣誉。
编辑推荐《意拳实战拳学》是由卜一编著的。
目录
第一章 意拳训练的科学性
第二章 意拳桩法
第一节 意拳健身桩
第二节 意拳技击桩
第三章 意拳步法
第四章 意攀试力
第五章 意拳试声
第六章 意攀发力练习
第七章 意拳推手
第一节 意拳推手
第二节 关于意拳散推打
第八章 意拳散手
第一节 意拳敌手概述
第二节 意拳散手实战要旨
第三节 意拳散手技击运用
第九章 散手辅助练习
第十章 意拳棍法
附录攀道中枢
后记天道酬勤
……[看更多目录]
序言弟子卜一于1994年来到北京宗勋武馆,跟我学习意拳。至今已经14个年头了。
卜一在学习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刻苦用功,并且喜好钻研拳理。我每讲一个动作,他都要比别人多练好几遍,求其然,更求其所以然。并多年坚持不懈,故其功夫增长较快。
在1997年,卜一担任了宗勋武馆的教练,协助我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教学相长,使得他的功夫更上一层楼。其间,也多次向前来切磋的武林同道交流,既丰富了他的实战经验,又提高了他的实战能力。
我的先父一——代拳学大师姚宗勋先生曾讲”意拳凭的是实力”,我曾多次在教学上教导弟子们,练习意拳一定要重理论重实战。卜一在练功上,严格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不仅在基本功上,而且注重实战交流。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不负众望,先后在意拳界的推手和散手交流比赛上获得冠军,为宗勋武馆争得了荣誉。
2001年卜一离开武馆,到外地发展。先后在东北、河北、上海、山西等地教授意拳,并在上海成立“上海意拳培训中心”,使意拳在上海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同时还拍摄了他自己的意拳演练专辑光盘。如今,他能将自己十余年的练功体会心得整理成文字,结集出版,这实在是意拳界的一件好事,看到弟子们为意拳的发展有所成绩,我也感到非常欣慰!
我经常告诫弟子,要想在意拳的功夫上有所成就,必须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把意拳作为一门学术,本着研究的态度去学习,不仅要刻苦练功,更要深究拳理。只有锐意进取、勤奋努力、勇于实践的人才能得到拳学真谛。为此,希望意拳弟子们精诚团结,加强文化和武德方面的修养,爱憎分明、德武兼备,成为一名高水平复合型的意拳人才。
希望卜一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以意拳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戒骄戒躁、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为中华武术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文摘插图:
技击桩就是为搏击而设立的桩法,通过站技击桩,可以更好地统一动作,统一意念,从而达到身心一致。总之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站立比运动起来更容易集中精神,调节松紧照顾整体,发现弱点(即不得力之处)。练习技击桩,除了与健身桩一些要求基本一致外,它要求:1.周身放松。2.呼吸畅通,3.精神高度集中。第3点与健身桩有本质性不同,技击桩可以培养我们无惧忘我,斗志昂扬,体会出浑元一体的浑元力(即拳术之力)和神经与反应的灵活等。 (一)浑元桩
浑元桩就是锻炼浑元力的桩法。
浑元力即前后、左右、上下六面浑然一体的力,也就是我们拳术的力量,它不同于我们平时劳动的力(如搬东西,推车),一般劳动的力叫作“本力”,而通过拳术锻炼获得的力称“功力”。首先我们要知道浑元桩的站法,而后才能进行功力练习。
练功时,周身放松,集中精神,设想自己身体高大,目视前方,以立正姿势站立,这时要求左脚向脚尖方向(斜前方)迈出一个脚的长度,之后再向外横移一个脚的宽度,这时两脚的位置不是丁字步也不是八字步,故名“丁八步”。我们的实战步法就叫丁八步。丁八步不能过小,也不可过大,所谓步小则不稳,步大则不灵,丁八步两脚距离约尺许,步子站好后,身体微向左转,同时把重心坐靠到右腿上,大约后腿七分力,前腿三分力,即“前三后七”。前脚重心落在前脚掌,前脚根不要落实,即有一叶之虚(像踩着一片树叶,而脚跟并未着地)。前腿膝关节指微向上提,似有物体支撑,同时与后胯关节似有一根或一束弹簧相争(一个向前一个向后,即“争力”),身体约成45度左右斜角(面),臀部似坐在高凳之上,身后似有树有墙挤靠,这时抬起双手臂成撑抱桩状,要求松肩坠肘又要保持肩撑肘横,前手约在口鼻高度,后手与前手相距二、三拳,高度相差一拳左右,十指张开,微微内扣,这时要求前脚尖、前手与头在一条线上,头有向上提即虚领挺拔,同时与前脚尖似有弹簧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