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论说文写作指导大全(蒋念祖教你学作文)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高中,综合,
品牌: 蒋念祖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3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111258933
·条形码:978711125893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高中生
·丛书名:蒋念祖教你学作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高中生论说文写作指导大全》是《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报刊多次宣传推荐的教育部“九五”、“十五”课题研究成果,是20余年来各大出版社先后六次出版、改编、再版的写作指导书。《高中生论说文写作指导大全》分三编:
基础编:对积累材料、语言运用、思维方法以及语段的写作方法等各项基本功实施切实有效的单项训练。
过程编:对论说文的全过程实施具体指导——包括审题立意,将“中心论点”展开分论点,论证分论点等。
文体编:以创新为核心,对各种体裁的论说文写作以及高考作文应试,作全方位的指导。
《高中生论说文写作指导大全》是一部集教方法、供素材、指点处事方法、提升人生境界为一体的论说文写作指导大全。其中,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论述以及同龄人“春风得意”的“雏凤新声”,能够帮助同学们开拓思路、积累素材,并使其准确地掌握写作方法、领略写作乐趣。另外,贯穿《高中生论说文写作指导大全》的“实战演练”涉及了50多个人文话题,覆盖中学生学习、生活、立身、处世等各个方面,综合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
亲爱的读者,《高中生论说文写作指导大全》高屋建瓴,取法乎上,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实实在在地演练,我们将无往不胜!
作者简介蒋念祖,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青少年写作学会副会长,扬州市美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市语文学科基地负责人。
1994年评为特级教师。1995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获“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提名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目录
基础篇——基本功分项训练
第一章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第一节 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二节 功夫在诗外
[实战演练]奥运精神
第二章 语言是存在的家
第一节 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连贯性和简洁性
[实战演练]交友
第二节 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形象性
[实战演练]人与社会
第三节 论说文语言要得体
[实战演练]自信
第三章 “想,是总开关”——思维与论说文写作
第一节 学会抠“题眼”——概念分析
[实战演练]幸福
第二节 观察思考的起点和重点——特}生分析
[实战演练]科学与人文
第三节 凡事要心中有数——定量分析
[实战演练]责任
第四节 凡事必定有因有果——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的类型和方法
如何具体运用因果分析
[实战演练]生态环境
第五节 让观察与思考拓展、深化的途径——比较分析
比较概述
[实战演练]理想与现实
对比和类比
[实战演练]顺境与逆境
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
[实战演练]感动
第四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写好每一个语段开始
[实战演练]尊重
第五章 “总分总”中的“总”——综合与概括
第一节 综观全局,形成总体认识——综合
[实战演练]自主
第二节 深化认识,抓住本质概括
[实战演练]广告
第六章 让思维展开翅膀——联想和想象
第一节 思如泉涌,浮想联翩——联想
联想的种类
联想的应用
第二节 源于现实,超越现实——想象
[实战演练]诱惑
第七章 思维超越现实的途径——推理
第一节 由“一般”到“具体”——演绎推理
“三段论”
“假言推理”与“选言推理”
第二节 由“具体”到“一般”——归纳推理
第三节 由“具体”到“具体”,由“一般”到“一般”——类比推理
[实战演练]意志
第八章 对普通逻辑思维的超越——辩证思维
第一节 万物皆有联系——联系观的运用
[实战演练]全球化
第二节 一切皆流——发展观的运用
量变到质变
内因和外因
[实战演练]学习
第三节 对立面的统一——矛盾观的运用
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
[实战演练]谈性格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实战演练]必然与自由
第四节 具体概念、矛盾判断和辩证推理一辩证思维的运用
[实战演练]成功
第九章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求异思维
[实战演练]创新
过程篇——论说文全程指导
第十章 文章以“立意”为主(上)——概念作文论点的提炼与选择
第一节 一个抽象的概念
[实战演练]自我
第二节 两个抽象的概念
[实战演练]知足与不知足
第三节 三个抽象的概念
[实战演练]自我、他人与社会
第四节 形象化慨念
[实战演练]树木·森林·气候
第十一章 文章以“立意”为主(下)——材料作文论点的提炼与选择
第一节 单则简单的记叙描写性材料
第二节 单则复杂的记叙描写性材料
[实战演练]智能
第三节 多则记叙描写性材料
[实战演练]非智力因素
第四节 寓言性材料
[实战演练]方法
第五节 论说性材料
[实战演练]人际交往
第六节 绘画材料
[实战演练]宽容
第十二章 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论说文对论点的要求
第一节 如何实现对论点的基本要求——明确、正确和准确
[实战演练]道德
第二节 如何实现对论点高层次的要求——集中、深刻和新颖
[实战演练]健康人格
第三节 掀起你的盖头——提出论点的方法和技巧
[实战演练]——班门弄斧
第十三章 曲径可以通幽——如何展开论点
第一节 论说文支撑起“骨架”——如何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
[实战演练]谈“美”
第二节 山穷水复,曲尽其妙——分论点的选择与安排
[实战演练]真、善、美
第十四章 为论说文造“血”造“肉”——论据的选择与分析
第一节 论据的选择
[实战演练]求真
第二节 论据的分析
第三节 论据的表述与安排
[实战演练]张扬个性
第十五章 其法宣,其理明——论证方法的选择
第一节 道理千万言,不如事一件——例证法
第二节 站在巨人们的肩上前进——引证法
第三节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正反对比论证法
第四节 用比喻来拨动读者的心弦——比喻论证法
第五节 以彼证此——类比论证法
[实战演练]细节与全局
第十六章 如何成就完美的乐章——论说文的结构
第一节 给一首乐曲定好音——论说文的开头
第二节 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论说文的结尾
第三节 细针密缝,言之有序——论说文篇章结构
[实战演练]和谐
第十七章 学会“反思”——暴露、评价、调整思维过程
[实战演练]偶然与必然
第十八章 文章频改方入妙——论说文的修改
[实战演练]沟通
第十九章 论说文的审美要求
第一节 情感美
第二节 形象美
[实战演练]牵挂
第三节 气势美
第四节 机智美
[实战演练]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
任何一扇窗户
文体篇——各种体裁写作的全方位指导
第二十章 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创新论说文的体裁
第一节 我就只谈“是什么”——阐释型论说文
[实战演练]平等
第二节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绝妙文章——因果型论说文
[实战演练]公正
第三节 一比到底见高低——区分型论说文
[实战演练]竞争与合作
第四节 美国学生最喜欢的论说文体裁——决策型论说文
[实战演练]放弃
第五节 形象性与逻辑性的“最佳拍档”——类比型论说文
[实战演练]缺陷
第六节 最能激发激情的论说文——驳论型论说文
[实战演练]人才、成才
第二十一章 根据具体情境、需要,撰写不同体裁的论说文
第一节 读写结合的产物——读后感
[实战演练]古典名著
第二节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思想评论
[实战演练]信念和理想
第三节 美妙无比的精神大餐——文艺评论(从小说评论到漫画评论)
[实战演练]文艺作品中的人性、人情
第四节 鲁迅先生的“匕首投枪”——杂文
第五节 呼风唤雨、感天动地的本领——演说辞
[实战演练]师徒
第六节 唇枪舌剑,可敌雄师百万——论辩稿
[实战演练]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
第二十二章 让语文学习生涯成为响亮的“豹尾”
第一节 话题作文的亮点就是创新
第二节 老生常谈——如何应对“决定终身”的那篇作文
[实战演练]诗意人生
……[看更多目录]
序言写作需要什么?写作需要智慧。只有知识行不行?不行。学富五车未必下笔有神,说不定“茶壶里下饺子”——吐不出。只知道些写作方法行不行?也不行。鲁迅早讽刺过街坊里的“文章作法”之类纯属骗人之谈。至于眼下“高考怎么考,我就怎么教”,一味紧盯着“话题作文”训练,那样只能让学生漫天胡扯、越训练越不会作文。
“写作智慧”是材料、方法(技巧)、情感、思考、语言等多种因素的结合、融会、生成。写什么话题,当然需要多观察、多收集资料,掌握相关的知识素材,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素材”还得会动脑筋,会加工这些“素材”,当然,“文章本是有情物”,关键还在于这些话题、这些素材能够打动你的心,激发起你创作的激情、冲动。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情动于中,发而为文,行云流水,水到渠成,欲罢不能,似乎不假思索,又如鬼斧神工,根本无须考虑如何表达:这就是智慧。可见智慧是观察、思考、表达的结合,是“情感”和“智力”的结合,是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与审美创造的结合。
江苏省扬州中学从198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思维教学、审美教育以及科学人文相互融合的语文教育的研究实践,这些课题作为教育部“九五”、“十五”重点课题,均已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验收鉴定,并组织推广,目前仍然被列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光明日报》(1993.11.11)、《中国教育报》(1996.7.12;2004.11.11;2004.11.25)、《中小学师资培训》(1997.5)、《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语文教学通讯》(2006.2;2006.5;2007.2)、《中学语文教学》(2007.11)、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1)以及其他报刊曾数十次作专题报道,发表经验总结。尤其关于作文教学,曾经在江苏省教育电视台、在全国各地为高考考生、中学骨干教师开设培训班数十次,连续五年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为香港中文中学师资培训班开设专题讲座,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大全》和《高中生论说文写作指导大全》,就是这些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
众所周知,目前尚无切实适用的中学作文教材。而一般的写作指导读物,或者堆砌例文,或者仅仅介绍一些写作技法,至于如何观察、思考、感受生活,如何搜集、整理、加工写作用的素材,或者语言不详,或者缺少切实的辅导和训练,致使学生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历经诸多同仁二十多年研究实践,相关教学指导读物至今己经出版多种,修订、再版多次,每次都会根据新的形势,融入新的成果,而以教给学生观察、思考方法为切入点,对写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辅导和训练。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大全》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和审美,从而学会描写、提高描写的水平和品味。主要训练形式是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审美的基础上撰写观察笔记(随笔),对于笔记(随笔)的中心思想、谋篇布局等,不作要求。中国古代有“立身须谨慎,作文且须放荡”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来要求学生“实物写生”的经验和北京景山学校等许多中小学多年作文实验中提倡让学生“放胆文”的经验。第二编,以浅显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简单的美学知识,学生懂得一点美学常识,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各种形态的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喜剧美、悲剧美、优美、壮美——这无疑是第一编训练的深化。在学生初步理解、感受各种美的形态的基础上,写人、写事、写景,都会提升品位、增添灵性。第三编对记叙文写作中各个重要环节进行全程指导: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安排结构顺序,如何掌握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我们力求引导学生将美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个美的表达,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将写作全过程变成一个充满审美、创造、获得喜悦的学习美的历程,将写作的兴趣、感情充分调动起来,激发起来。第四编我们根据现实的需要,针对中考,作了简要的指导。我们坚信,如果扎扎实实经过前面的训练,记叙文写作应该是“水到渠成”,完全可以成竹在胸,肯定能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在实施系统训练的同时,建立正确的评价体制。按照以上的训练系统,每次训练都有明确的重点,我们也因此可以相应建立起比较合理的评价体系。一是制订明确的评价标准。以每次训练的观察方法、写作方法、表达方法等为重点,作为制订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同时从语法、修辞角度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既顾及作文每次训练的重点,又顾及作文的基本素养,让学生在每次训练中迅速得到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他们写作训练的积极性。二是改变评价方式。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最后由教师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前作文评价中那种“教师一言堂”的方式,改变了那种每次作文老师总是根据“内容、写法、语言”,打一个“总体印象分”的方法,改变了那种学生难以看见自己的进步、作文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其实高中学生中多数人记叙文写作也没有过关,所以本书对于希望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的高中生来说,也是很有价值的作文辅导书。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作为一个浩大的工程,肯定还存在若干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提出宝贵意见。
文摘第一节万物皆有联系——联系观的运用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复杂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但不是彼此孤立的,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个有序的整体,这是因为整个世界都处在一种普遍的联系之中。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级生物到人类,从自然到社会,从社会到思维,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日月星辰在各自的轨道上有’序地运行,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生物界的鱼虫鸟兽、树木花卉之间,无不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正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推动了社会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各门科学也正是由于不同概念、原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一句话,普遍存在的联系使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所谓的联系,就是对万事万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的概括。它既包括事物外部的关系,即事物间的彼此关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关系。所以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联系又是多样的、有条件的。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主观幻想的产物或某种神秘精神的体现。它不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它而存在,也不因为我们尚未认识到它而不存在。在论说文写作中,我们所能做的是将这种本来就存在的联系揭示出来,反映出来,而不是编造一个所谓的联系。
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它必定同周围的其他事物发生某种联系。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分析问题时,应努力考察它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科学的真正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现象间固有的联系。“所谓天才就是能在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间发现某种联系的人”,把人们通常看来似乎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考察,发现其中的真实联系,往往会引起科学突破,发展出一门崭新的科学。例如,在科学史上,由于把三角形和圆联系起来考察,一种崭新的三角理论就发展起来了;把粒子性(非连续性)、波动性(连续性)这两种看起来截然相反的特性联系起来考察,建立了量子力学;把生物有机体与环境联系起来考察,建立了生态学等。现代许多中间科学、边缘科学和综合科学都是这样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