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金匮要略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品牌: 张仲景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61343256/9787561343258
·条形码:978756134325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图解金匮要略》是传统中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学专著,它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所以它属于祖国医学的四大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历代推崇为方书之祖和治疗杂病的典范,可谓“施之于人,其效果若神”。另外,《金匮要略》中还包含了许多宝贵的养生学思想,如饮食卫生、饮食禁忌、饮食疗法等。这些古老的养生理论经过历史的沉淀,已成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精粹,时至今日仍然放射出熠熠光辉。
作者简介张仲景,名机(约148—约211年),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他从小嗜好医学,立志做一位医者,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终于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并写下了千古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巨著的最突出贡献在于,它确立了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的原则,被后世医者奉为典范,张仲景也因此被誉为“医圣”。
编辑推荐《图解金匮要略》编写特点:
图解:形式新颖。以图表、流程表、表格代替冗长枯燥的文字,让你真正"悦"读中医经典。
金匮:内容翔实。囊括内科、外科、妇科等最完备的中医杂病诊疗理论,及饮食卫生、饮食禁忌、饮食疗法等系统翔实的养生之术。
要略:条理清晰。以疾病分章节,通过正统中医理论阐明养生原理,方便你轻松自诊和查阅养生知识。
祖国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回归最真实的中医思想。
262首方剂,丝丝入扣,简便易行,助你轻松拥有健康体魄。
400余幅手绘插图,200余张流程图表,化抽象为形象,让人人可懂中医圣典。
《金匮要略》是中国首部杂病学专著,和《伤寒论》互为姊妹篇,二者共同组成的《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国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金匮要略》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的代表作,书中所载方剂主治明确,配伍严密,药味精炼,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此外还包括许多宝贵的养生学思想,如食疗法、治未病等,为后世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更全面、更完美地呈现这部医学经典,《图解金匮要略》对原著进行了一毓的编辑创新;首先,以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元代邓珍刊本为底本,参考诸多名家的注解,准确译出白话文,并针对每段译文作出中医学简释;其次,通过400余幅手绘插画和200余张流程图表,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问题条理化。全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内容翔实,不仅可以作为中医学者的必备工具书,更是现代人生活养生的居家典籍。
目录
《金匮要略》中的经络辩证思想
《金匮要略》中的脏腑辩证思想
《金匮要略》中的常用中草药
编者序:认识中国首都杂病学专著
《金匮要略方论》序
张仲景原序
本书内容导航
第一章 圣人医书:张仲景与《金匮要略》
1 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医
2 中国首部杂病学专著:《金匮要略》
3 仁心仁德的大医学家:医圣张仲景
4 医中之圣,方书之祖:张仲景与《金匮要略》
5 珠联而璧合:《金匮要略》与《伤寒论》的关系
6 独特的辨证体系:《金匮要略》的影响
7 不断分离、整合的结果:《金匮要略》五种主要版本
第二章 说在前面:总纲
1 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疾病产生原因
2 损伤人体的百病:疾病的分类
3 四季诸病:季节与疾病的关系
4 治未病:疾病的预防
5 望闻问切:疾病的诊断
6 仲景脉法的独特之处:判断预后
7 对症下药:疾病的治疗
第三章 五脏失养:内科疾病(上)
1 项背僵直之证:痉病
2 骨节疼痛之证:湿病
3 身热汗出之证: 病
4 口苦尿赤之证:百合病
5 上下溃烂之证:狐惑
6 面赤喉痛之证:阴阳毒
7 忽冷忽热之证:疟病
8 半身不遂之证:中风
9 剧痛彻髓之证:历节
10 局部麻木之证:血痹
11 体虚无力之证:虚劳
12 咳嗽唾涎之证:肺痿
13 咳吐脓血之证:肺痈
14 剧烈咳喘之证:咳嗽上气
15 气机紊乱之证:奔豚气病
16 胸闷气短之证:胸痹
17 心窝剧痛之证:心痛
18 消化不良之证:腹满
19 绕脐绞痛之证:寒疝
20 脾胃失常之证:宿食
第四章 风寒劳弊:内科疾病(下)
1 风寒侵体的危害:五脏风寒病
2 日常生活的常见病:五脏及三焦病证
3 无力回天的标志:五脏死脉
4 水饮的危害:痰饮咳嗽病总述
5 痰饮咳嗽病一:痰饮
6 痰饮咳嗽病二:悬饮
7 痰饮咳嗽病三:溢饮
8 痰饮咳嗽病四:支饮
9 古时的糖尿病:消渴
10 难倒英雄汉的隐病:小便不利
11 难以启齿之病:淋病
12 体内“水患”与浮肿:水气病概述
13 水气病之一:风水
14 水气病之二:皮水
15 水气病之三:黄汗
16 水气病之四:气分
17 通体发黄的烦恼:黄疸病之一:湿热黄疸
18 黄疸病之二:女劳疸夹瘀
19 黄疸病之三:谷疸
20 黄疸病之四:酒疸
21 精神紧张的折磨:惊悸
22 面白无华的病态:吐衄下血
23 血行不畅的病证:瘀血
24 秽毒内蕴,胃气上逆:呕吐
25 寒凝气闭,胸阳闭阻:哕病
26 让人手脚无力的虚病:泄泻
27 比泄泻更严重的腹泻:痢疾
第五章 体表之恙:外科疾病
1 看得见的破溃:疮痈
2 摸得着的脓肿:肠痈
3 刀斧砍杀的结果:金疮
4 不可搔挠的痒疮:浸淫疮
第六章 无章之患:其他病证
1 双脚僵直,行动不便:趺蹶
2 手臂振颤,全身抖动:手指臂肿
3 猝然的筋脉挛急:转筋
4 男性的隐痛:阴狐疝
5 寄生虫之害:蛔虫病
第七章 关注半边天:妇科疾病
一、妇人妊娠病
1 以呕吐为主症:恶阻
2 胎不保的征兆:下血
3 未临产却似临产:腹痛
4 妊娠身重所致:小便不利
5 母子安康之法:养胎安胎
二、妇人产后病
6 产后护理的重点:新产三病
7 产后常见病:腹痛
8 产后中风的危害:发热
9 阴血亏损所致:呕利
三、妇人杂病
10 妇科病总述:病因病理
11 经期子宫感染的危害:热入血室
12 心神失养之证:情志疾患
13 困扰妇人几千年的病患:月经病变
14 病菌作乱:带下
15 妇科常见证:腹痛
16 膀胱发病:转胞
17 尴尬之证:阴吹
第八章 食疗养生:杂方、食物禁忌
1 日常养生之法:杂疗方
2 病从口入:禽兽鱼虫禁忌
3 健康饮食:果实菜谷禁忌
第九章 站在圣人肩膀上:《金匮要略》中的思想
1 《金匮要略》的精髓:脏腑辨证法
2 把握病性与病势:《金匮要略》中的寒热虚实观
3 首次立瘀血病名:《金匮要略》中的瘀血病证
4 开创治法先河:首创治疗八法
附录
附录一:《金匮要略》方剂索引
附录二:《金匮要略》中药剂剂量转换表
……[看更多目录]
序言认识中国首部杂病学专著
《金匮要略》是我国第一部以内科杂病为主的临床专著,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同出于《伤寒杂病论》,由于原著流传过程中散失,经后人整理编纂而分为二。《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中医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其之于中医犹如牛顿定律之于物理学或欧几里德原理之于几何学。迄今为止,这两部著作不仅依然作为中医院校的教材,也是中医行医者和中医研究者的必备参考书。
《金匮要略》的著者张仲景(约148—约211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他从小嗜好医学,立志做一位医者,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终于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并写下了千古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巨著的最突出贡献在于,它确立了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的原则,被后世医者奉为典范,张仲景也因此被誉为“医圣”。
《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仲景“辨证论治”理论的代表作。脏腑辨证是《金匮要略》的灵魂,《金匮要略》论治杂病,正是以脏腑辨证为主,强调了疾病深浅轻重的不同层次。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所反映的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推断出疾病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包括心与小肠病辨证、肺与大肠病辨证、脾与胃病辨证、肝与胆病辨证、肾与膀胱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是中医辨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匮要略》内容极其丰富,体现了张仲景的“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医学理论,充分反映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特点。全书3卷25篇,重点论述了内科病证和急性热病之外的各科、各类疾病的理、法、方、药等;还设有妇科病证的专篇论述,病种包括经、带、胎、产、杂病,辩证论治严谨,治法、剂型多样,已具备中医妇产科学的雏形,为后世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金匮要略》以疾病分篇,论述每种病证的不同症状和不同阶段的治疗,以及“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临床实践,便于后世医者分析比较和学习掌握。《金匮要略》总结了东汉以前的丰富诊疗经验,将疾病的病因归纳为三大类,并将体虚感受外邪、从经络传入脏腑列于病因的首位。书中还重视四诊合参,以脏腑经络为辨证重点,结合阴阳五行、营卫气血等理论。在论治方面,重视预防和早期治疗,提倡“治未病”及在治病时的整体观。此外,书中另有脏腑经络病脉,养生理论及饮食卫生、饮食禁忌等论述。
《金匮要略》共收录方剂262首,其中大部分确有不错的疗效,如大柴胡汤、泻心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方,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所载方剂具有主治明确、配伍严密、药味精炼的特点,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成为后世方剂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金匮要略》除汤、丸、散剂内服和针灸治疗外,还载述了温熨、烙法、浴法、药摩、鼻内用药、吹耳、灌耳、浸足等外治法,为临床治疗学和保健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此,书中还记载了许多对猝死的急救法,特别是对自缢,生动地记述了如何用人工呼吸配合药疗、按摩、吹耳外治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抢救,操作流程已符合现代医学的要求。
如前所述,《金匮要略》理、法、方、药悉具,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然而,它原文深奥,义理深邃,篇名和有些病名特殊,名词术语、行文习惯与现代不同,为初学者带来一定困难。针对如此现状,我们选择了一种最便于读者理解的“图解”形式的编辑手法,来解读这部千古医著。
本书以在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元代邓珍刊本为底本,参考诸多名家的注解,译出流畅优美的白话文,并针对每段译文做出中医学简释;用图像、流程表、表格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问题条理化;还在本书末尾附上《金匮要略》方剂索引,以备读者查阅。当然,书中欠妥之处还有待于读者给予斧正,以便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改正。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