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处世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季羡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页码:24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596190X/9787505961906
·条形码:978750596190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做人与处世》作者季羡林,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即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个人思想感情的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社会就能和谐;否则,生活就会苦恼,社会秩序、公共道德就会出现混乱。
“天人合一”思想是东方思想的普遍而基本的表露。它是有别于西方分析的思维模式的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具体表现。
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年8月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农民家庭。他6岁离开父母,往济南依靠叔父为生,在那里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193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35年被录取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是年秋赴德国,人哥廷根大学学习,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自1954年起,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等职。
季羡林先生学术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东西方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敦煌学等。此外,季羡林先生还写有大量散文在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
编辑推荐《做人与处世》作者季羡林先生学术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东西方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敦煌学等。此外,季羡林先生还写有大量散文在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
目录
做人与处世(代序)
第一辑做人本真
我们面对的现实
关于水的断想
大自然的报复
回头看看
走向“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新解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
再谈东方文化
漫谈东西文化
漫谈伦理道德
千禧感言
豪情半怀迎新纪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
第二辑处世丛谈
漫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谈礼貌
谈孝
容忍
赞“代沟”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论包装
论广告
对广告的逆反心理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漫谈撒谎
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应当说谎?
漫谈消费
中餐与西餐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中餐与西餐
哲学的用处
思想家与哲学家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
第三辑处世别话
爱国与奉献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三思而行
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
傻瓜
谦虚与虚伪
成功
毁誉
论压力
论恐惧
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生漫谈
人生小品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我的美人观
爱情
我和书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尊师重道
老年谈老
年
月是故乡明
忘
九十述怀
漫谈“再少”问题
祝贺与希望
寻根漫谈
希望二十一世纪家庭更美好
希望在你们身上
编者的话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
文摘人们往往有这样的经验:过去带来惆怅,现在带来迷惘,未来带来希望。
现在,一个新世纪,新千年就要来到我们眼前了。这正是人们让幻想驰骋对未来提出希望的最佳时刻。
在我国报纸、杂志上,在开会的发言中,人们确实已经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希望。我想,全世界恐怕也是这个样子吧。许多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学者、商业界的大款等等都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政治如何如何,希望经济如何如何,希望文学如何如何,希望学术如何如何,希望人文素质如何如何,让人眼花缭乱,煞是热闹。然而独独没有人,至少是很少有人提出如何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问题,而我个人认为,这才是未来的关键。
恩格斯在
眼前世界的形势已经充分证明了恩格斯预见之伟大与睿智。许多自然界的和人类社会的现象已经充分证明了自然界正在日益强烈地对我们人类进行着报复,稍有头脑的人都能看到,例子是不胜枚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