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史略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艺术专业,
品牌: 宿志刚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页码:33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5962167/9787505962163
·条形码:978750596216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从达盖尔1839年在巴黎公布摄影术至今,已经有将近一百七十年的历史。《中国摄影史略》采取分类阐述的方式整合材料,将宏观叙述与生动、鲜活的例证放在一个有机整体中加以论述。全书分为:照相馆、摄影技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摄影、人像摄影、人体摄影、肖像摄影、纪实摄影、广告摄影、纪念照片、时尚摄影以及女性摄影家十一个部分,书后附部分摄影师介绍等。阅读《中国摄影史略》,可以使读者较清晰地了解各摄影门类发展的过程,从而了解整个中国摄影史发展的脉络。《中国摄影史略》有较高史料价值,可作为高校摄影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史类研究者重要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宿志刚,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部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高教部秘书长。中国新闻摄影协会理事。韩国摄影史研究所亚洲摄影研究客座研究员。曾在列支敦士登、瑞士沙夫豪申市博物馆、德国、日本、韩国等地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2001年10月获得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颁发的第五届中国摄影教育“金像奖”。2002年被《摄影之友》杂志评为2001年中国摄影界十大重要人物之一。2003年10月获得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颁发的“德艺双馨”奖。出版著作十余部,主持并编撰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系列教材,并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林黎,同济大学讲师。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赴德国访问学者。出版《人体摄影技法》、《室外摄影》、《好莱坞肖像摄影解密》等译著,参与采访、编写《镜间对话》一书,并发表论文多篇。
刘 宁,江苏警官学院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获硕士学位。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解读人身辨认照片》等论文,并完成多项省级课题。周静
200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居住北京,从事图片编辑等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经营为先照相馆
一、早期照相馆的建立(1846-1900)
二、照相馆的成型阶段(1900-1920)
三、照相业繁荣期(1920-1940)
四、建国后至改革开放(1949-1985)
五、影楼时代(1985-2000)
结语
第二章 技术改变拍摄
一、中国古代对摄影科学的贡献
二、摄影影响观察视点
三、传统摄影的仪式感
四、数码年代中的摄影
第三章 百花齐放的二三十年代
一、民间的力量:摄影团体
二、理论探索:刘半农和胡伯翔
三、摄影实践:“南郎北张”
四、摄影杂志
第四章 艺术探索之人像摄影
一、早期的探索
二、解放初期
三、“文革”时期
四、新时期
五、自拍像
第五章 观念先行之人体摄影
一、意识的觉醒
二、身体作为一种语言
第六章 公共视野内的肖像摄影
一、名人肖像
二、社会肖像
第七章 社会纪实摄影的目光
一、前史
二、揭幕序演——《人民的悼念》和“四月影会”的实践
三、寻根文化
四、无主题时代
小结
附1美国纪实摄影的发展
附2DocumentaryPhotography定义的发展
第八章 广告摄影
一、插图广告时代
二、广告影像的雏形
三、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广告摄影
四、新时期的广告摄影的发展
五、广告摄影的新特点
第九章 结婚纪念照片
一、结婚纪念照与服饰的关系
二、结婚纪念摄影的风格变化
第十章 时尚摄影
一、前时尚摄影时期
二、消费时代的时尚摄影
三、时装摄影
第十一章 女性的视点
一、中国第一位女性摄影科学家黄履
二、清宫女摄影人
三、动荡年代中的女性摄影家
四、担当起救国重任的巾帼英雄
五、建国后历经风雨
六、由一元向多元、由外向内的转变
总结
附录
一、部分摄影师介绍
二、主要参考文献、作品集
过程是快乐的
……[看更多目录]
文摘7、《华昌摄影周刊》 曾在《晨风》常发表文章的詹励吾和他兄弟詹新吾,于1934年4月到汉口开设汉口华昌照相材料总行,不久又在长沙、南昌设分行,经营器材和冲晒放大。他两人鉴于“在偌大的一个华中区,竟没有一个定期的摄影读物,来沟通摄影消息,交换摄影知识;使初习摄影者得些自学的经验,使一般摄影作家也得些观摩之益”。为此于1935年10月发行了《华昌摄影周刊》。后改名《华昌影刊》,至1937年6月出至21期,用道林纸印刷。
《华昌影刊》以刊登照片为主,文字为辅,适合初学摄影者阅读。1936年11月出版的14期,专刊华中六届运动会(在长沙举行)照片。这批照片为华昌照相材料行长沙分行所属大光明照相馆的摄影师到运动场拍摄。第15期刊出杜志青的《黔地风光》,副题为《山国里的一群苗人》,全为苗族妇女劳动和服饰摄影,共刊出6幅。连续登了三次。在17、18两期里,刊出《四川风景线》(川江)照片共18幅。
1937年元旦,北平银光社欲将银光二届影展作品卖些钱,捐献给在冰天雪地浴血抗敌的绥东战士,该社蒋汉澄、魏守忠等四人写信要求《华昌影刊》支持,《华昌影刊》于第17期予以刊载,这是对绥东抗敌将士的支持,也是对银光社爱国义举的鼓励。
18期刊出无锡雪浪社一届影展作品18幅。王劳生的《写在雪浪影展之前》的文章中,有一段值得研讨的文字:“至于作品的题材,我们自知对于自然界的习作太多,而于高唱‘国防艺术’的今日,我们所做到的,实在太少了,以后应当在这一点上自励而努力。”还说: “我深知摄影艺术实为大众的艺术,又可说深入民间的艺术……”王劳生的“国防艺术”虽没有直接提出“国防摄影”,但他能站在“国防艺术”的高度,来检验他们展出的摄影作品,表明了一个摄影家的社会责任感。
这个刊物也同《晨风》一样,坚持爱国立场,拒登日本照相器材商行的广告。
8、其他摄影杂志
1924年6月创刊的《摄影学月报》,由留法学者王凡青主编,是上海刊行的第一个摄影刊物。大32开本,每期二十余页,由上海《摄影学月报》社发行。但编务全由王凡青一人包揽。到1927年9月,历时三年有余,才出至第9期,虽称月刊,实际上是不定期刊物。
《摄影学月报》的目的是向全国普及摄影科学技术知识,以“促进中国摄影事业之商权”。当时外国照相器材竟相在中国倾销,大量白银外流,爱国之士不忍见此情况长此下去,乃创办刊物,向大众传播摄影科学技术知识,以期能自行制造,堵塞利权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