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生死书.我们没有明天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李敖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页码:29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05715828
·条形码:978750571582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李敖先生是我国台湾文坛最受争议的风云人物,说他是顽童,是战士,是善霸,是文化基度山,是社会罗宾汉。他在台居住五十年,一天都不曾离开过台湾。他一路反国民党政府,一路反台独,一路还神气活现地笔傲五十年。今年五月,李敖出版《李敖祝台五十年庆祝十书》以自庆。
《李敖生死书.我们没有明天》在编辑过程中,考虑到海峡两岸观念形态的差异和读者阅读习惯,在不损其作品原意的前提下,对原著中部分篇章、段落及字句作了删节。为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和阅读顺畅,对作品中出现的台湾当局的一些组织名称、职务名称未加以改动,仅做些技术处理。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是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作者简介李敖,一九三五年生于哈尔滨,一九四九年到台湾。李氏文笔自成一家,被喻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这翘楚。发表著作上百余种,以评论性文章最脍炙人口,《胡适评传》与《蒋介石研究集》为其代表作。西方传媒更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
编辑推荐孔夫子感叹“未知生,焉知死”,他错了,智者可以“既知生,也知死”只是要真的知了才算。李敖属于智者,并为这一困境提供了偏方。
目录
李敖生死书题辞/1
何妨投死为韩凭?/3
题许以祺摄西藏天葬台/5
四月之死/7
头颅无价,师出有名/9
由徐学文之死想到徐锡麟之死/12
戴传贤自杀写真/14
王国维自杀写真/32
没完的完人/56
海底冤魂之外/68
关于张妈妈上吊/79
乱世父子泪/97
活人不要要死尸/106
死尸免税法/123
胡轨之死/126
“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129
你不知道的结果/132
拉吉夫?甘地又被刺/135
让他多死一个/137
熊熊烈火、死同身受/140
我们没有明天题辞/143
从文化附庸到附庸文化/145
台湾没有水准/148
台湾何来文化?/151
明华园丢人丢到大陆去了/154
台湾的流氓传统/157
台湾十种骗子/160
德泽广被,台人无情/163
关公死不瞑目/166
为何不向高山族公开道歉?/169
雾社事件抗日遗族大集合,声讨日本鬼子/173
从“出埃及记”到“出台湾记”/176
与其做好梦,不如做大梦/180
没有国是孤岛/184
从麦格隆满尼王到夜郎王南越王/187
草螟的尊严/191
台湾的“一厢情愿”症候群/193
读石齐平书/196
到底承认多少现实?/199
从“高丽棒子”到“台湾浪人”/203
台湾人的媚骨/206
台湾式下跪/209
台独活动帮了国民党/214
有感于长老会的呼吁/216
国军何妨保卫台独/219
我看“民进党执政”/221
台湾人的政治规格/223
我们没有明天/226
是你自己瞎了眼睛/233
何须走一趟才知道?/236
陈文茜四十岁寿诗/238
“国际奸人”的新花样/240
美国的枪杀学生纪录/244
美国派兵攻击老兵妇孺/247
美国人权臭虫/250
海盗万岁/253
他们并不颟顸!/259
美商侵犯智慧财产权/269
战争存打与和平在望/271
……[看更多目录]
文摘王国维自杀写真
今年一月十二日,一位台大学生写了一封信,密封送到四季出版公司,请公司转给我,内容如下:
李先生:
去年(一九八二)十二月三十一日刊于《中国时报》第三版的苏南成的《恢复党籍有感》(当然是指中国国民党),此篇文章竟然一开头就引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的论述作为开头,真是污辱了人品高洁的王国维。①
苏南成自作践不要紧,又将“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王国维拉出来,作为他自作践的陪衬。我真是为王国维感到悲哀,死后还要再被凌辱。
王国维为何自沉于昆明湖?这个疑问恐怕也要偏劳深具慧眼、勇猛精进的你来为世人“拨云雾见青天”了。
W.M.L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二日这位台大学生的程度,是很优异的,因为他居然知道《人间词话》作者的一些其他的事,这在台湾,此时此地的台湾,不算是很容易的事。他想进一步知道“王国维为何白沉于昆明湖”,是一个好问题,我很高兴为他解答。王国维的学术地位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他的祖籍是河南开封,远祖王禀,在北宋亡国前守山西太原,城陷死节。王禀的孙子随宋高宗南渡,就变成浙江人。
王国维生于一八七七年(清光绪三年),他从小是读古书的,到了十八岁,才知道古书以外,还有西方的新学问。二十二岁起学外国文,二十五岁留学日本。三十六岁以前,他的治学主力在西洋哲学(他是最早介绍康德、叔本华、尼采到中国来的人)和中国词曲(他的名著是《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史》,他提升了中国平民文学的地位),此后主力转向古史与古文字学。王国维二十三岁的时候,甲骨文出土于河南,首先把这些三四千年前支离破碎的骨头片和中国古代历史,结合起来,做出完美而惊人解释的,就是王国维。因此,王国维对中国学术的贡献,是空前的。他在思想上、文学上、史学上、古文字学上、古器物学上、古地理学上,都有开山之功,史外求史,发前人所未发,“不屈旧以就新,亦不绌新以从旧。”中国学者中,像他那样有博大精深成绩的,真是“古之所无,今之罕有”了。朱芳圃在《述先师王静安先生治学之方法及国学上之贡献》中说:
先师治学,缜密谨严。奄有清代三百余年文字、声韵、训诂、目录、校勘、金石、舆地之长,而变化之、恢宏之。其所见新出史料亦最夥。又精英日法诸国文字,精通科学方法。故每树一义,考一事,精赅无伦,得未曾有。其著述之量,虽稍逊清代大儒,然新得之富,创获之多,谓之前无古人可也。缪钺在《王静安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