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南)
分類: 图书,考试,计算机考试,综合,
品牌: 吴吉义
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页码:57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21080214/9787121080210
·条形码:978712108021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由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组织编写,作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级别考试级别考试辅导培训教材。严格按照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要求编写,内容紧扣最新的《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对历年考试中所有知识点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总结,挖掘出了其中的考试重点和难点,指出了考试的命题方向以及每个知识点在实际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例。根据作者进行考试辅导和阅卷的经验,对其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
考生可通过阅读《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迅速掌握考试重点和难点,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考试通过率。
编辑推荐名家执笔,指导性强——准确把握考试动态,全面体现新大纲精髓。
问题典型,阐述精辟——覆盖全部重点、难点,彻底解决考试疑难。
把书读薄,明晰要点——从历年考题浓缩知识点,备考要点一目了解。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的读者对象:考试不但注重广度,而且还有一定的深度。相对于高级资格考试(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级别考试,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级别考试难度适中,适合具备一定信息系统管理实践经验,理论知识扎实的考生。
目录
上篇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第1章 计算机科学基础
1.1 数制及其转换
1.1.1 数制
1.1.2 数制之间的转换
1.2 数据的表示
1.2.1 数的表示
1.2.2 非数值表示
1.2.3 校验方法和校验编码
1.3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3.1 二进制的算术运算
1.3.2 逻辑运算
1.3.3 基本公式
1.3.4 逻辑代数的应用
1.4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概念
1.4.1 什么是数据结构
1.4.2 数据结构的基本术语
1.4.3 算法的描述
1.4.4 算法评价
1.4.5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
1.5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2章 计算机系统知识
2.1 计算机硬件知识
2.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2.1.2 存储
2.2 计算机软件知识
2.2.1 操作系统知识
2.2.2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基础知识
2.3 系统配置和方法
2.3.1 系统配置技术
2.3.2 系统性能
2.3.3 系统可靠性
2.4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2.4.1 计算机的应用
2.4.2 多媒体应用基础知识
2.5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3章 计算机网络知识
3.1 协议和传输
3.1.1 网络体系结构
3.1.2 TCP/IP协议基础
3.1.3 传输技术基础
3.2 局域网和广域网
3.2.1 LAN技术基础
3.2.2 互联网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3.2.3 网络性能分析
3.2.4 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要点
3.2.5 网络安全
3.2.6 远程传输技术
3.2.7 无线局域网
3.3 常用的网络设备和各类通信设备
3.4 网络管理与网络软件基础知识
3.4.1 网络管理
3.4.2 网络软件
3.5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4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
4.1 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4.1.1 数据库基本概念
4.1.2 数据库发展经历
4.1.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4.2 数据库系统结构
4.2.1 数据库系统模型结构
4.2.2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4.3 数据模型
4.3.1 数据模型概念
4.3.2 概念数据模型
4.3.3 逻辑数据模型
4.4 数据库范式理论
4.4.1 非规范化模型的问题
4.4.2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4.5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4.5.1 SQL的功能与特点
4.5.2 SQL数据定义语句(DDL)
4.5.3 SQL数据操作语句(DML)
4.5.4 SQL数据控制语句(DCL)
4.5.5 应用程序中的API与嵌入SQL
4.6 数据库的管理与控制
4.6.1 数据库事务管理
4.6.2 数据库并发控制
4.6.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4.7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5章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5.1 信息化、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开发基本知识
5.1.1 信息化、信息系统、信息工程概念
5.1.2 信息系统结构与中间件技术
5.1.3 知识产权、信息系统、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
5.1.4 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5.1.5 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开发环境、开发方法概念
5.1.6 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基本知识
5.2 系统分析设计基础知识
5.2.1 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5.2.2 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和工具
5.2.3 系统规格说明书
5.2.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详细设计
5.2.5 系统设计说明书
5.2.6 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统一建模语言(UML)
5.3 系统实施基础知识
5.3.1 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5.3.2 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
5.3.3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程序设计风格
5.3.4 系统测试的目的、类型和方法
5.3.5 测试设计和管理
5.3.6 系统转换知识
5.4 系统运行管理知识
5.4.1 系统运行管理
5.4.2 系统运行管理各类人员的职责
5.4.3 系统的成本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
5.4.4 系统运行操作
5.4.5 资源管理
5.4.6 系统故障管理
5.4.7 分布式系统管理
5.4.8 系统运行管理工具
5.4.9 系统管理标准的基本知识
5.5 系统维护知识
5.5.1 系统维护的内容
5.5.2 系统维护的类型
5.5.3 系统维护的实施形式
5.5.4 按合同维护
5.5.5 系统维护工具的特点
5.5.6 系统的可维护性
5.5.7 系统维护的组织管理
5.6 系统评价基础知识
5.6.1 系统的技术性能评价
5.6.2 系统的管理效益评价
5.6.3 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及其评价方法
5.6.4 系统成本的构成
5.6.5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
5.6.6 系统评价报告
5.7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6章 信息安全知识
6.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6.2 计算机病毒防治
6.3 网络入侵手段及其防范
6.3.1 入侵的简单过程
6.3.2 网络攻击
6.3.3 网络入侵的防范
6.4 容灾与备份
6.5 信息安全机制——加密与解密
6.5.1 几个基本概念
6.5.2 对称密码加密系统和公钥密码加密系统
6.5.3 密钥技术的应用
6.5.4 PKI及数字证书
6.6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与安全管理措施
6.7 私有信息保护
6.8 可用性保障
6.9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7章 标准化知识
7.1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7.1.1 标准、标准化的概念
7.1.2 标准化的发展
7.2 标准化的过程模式
7.2.1 标准化过程模式
7.2.2 我国标准的制定部门
7.2.3 标准的标龄
7.3 标准的分类
7.3.1 根据适用范围分类
7.3.2 根据标准的性质分类
7.3.3 根据标化的对象和作用分类
7.3.4 根据法律的约束性分类
7.4 标准的编号
7.4.1 ISO的代号和编号
7.4.2 国家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7.4.3 行业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7.4.4 地方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7.4.5 企业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7.4.6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7.5 标准的应用
7.5.1 信息编码标准化
7.5.2 条码(条形码)标准化
7.5.3 软件工程标准化
7.5.4 计算机系统安全标准
7.6 标准化组织
7.6.1 国际标准化组织
7.6.2 区域标准化组织
7.6.3 行业标准化组织
7.6.4 国家标准化组织
7.7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8章 计算机专业英语
8.1 复习提示
8.2 阅读素材
8.3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下篇 信息系统管理(应用技术)
第9章 系统管理计划
9.1 确定系统管理要求
9.1.1 管理级的系统管理要求
9.1.2 用户作业级的系统管理要求
9.2 明确向用户提供的系统与服务、服务等级与责任范围
9.3 明确成本计算与服务计量办法
9.3.1 IT部门的角色转换
9.3.2 IT财务管理流程
9.4 IT部门的职责及定位
9.5 制定长期与短期的系统管理计划
9.5.1 面向用户的系统管理计划
9.5.2 面向运行的系统管理计划
9.6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10章 系统管理
10.1 系统运行
10.2 IT部门人员管理
10.2.1 IT组织及职责设计
10.2.2 IT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10.2.3 第三方/外包的管理
10.3 系统日常操作管理
10.3.1 系统日常操作概述
10.3.2 操作结果管理及改进
10.3.3 操作人员的管理
10.4 系统用户管理
10.4.1 统一用户管理
10.4.2 用户管理的功能
10.4.3 用户管理的方法
10.4.4 用户管理报告
10.5 运作管理工具
10.5.1 引入运作管理工具的必要性
10.5.2 自动化运作管理带来的益处
10.5.3 运行管理工具的功能
10.6 成本管理
10.6.1 系统成本管理范围
10.6.2 系统预算及差异分析
10.6.3 TCO总成本管理
10.7 计费管理
10.7.1 计费管理基本概念
10.7.2 计费管理的策略
10.7.3 计费定价方法
10.7.4 计费数据收集
10.8 系统管理标准
10.8.1 ITIL标准
10.8.2 COBIT标准
10.8.3 HPITSM参考模型和微软MOF
10.9 分布式系统的管理
10.9.1 分布式系统
10.9.2 分布式环境下的系统管理
10.9.3 分布式系统中的安全管理
10.1 0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11章 资源管理
11.1 资源管理概述
11.1.1 基本概念
11.1.2 配置管理
11.2 硬件管理
11.2.1 硬件配置
11.2.2 硬件资源维护
11.3 软件管理
11.3.1 软件管理的范围
11.3.2 软件生命周期和资源管理
11.3.3 软件构件管理
11.3.4 软件分发管理
11.3.5 文档管理
11.4 网络资源管理
11.4.1 网络资源管理的范围
11.4.2 网络资源管理与维护
11.4.3 网络配置管理
11.4.4 网络管理
11.4.5 网络审计支持
11.5 数据管理
11.5.1 数据生命周期
11.5.2 信息资源管理
11.5.3 数据管理
11.5.4 公司级的数据管理
11.5.5 数据库审计支持
11.6 设施和设备管理
11.6.1 电源设备管理
11.6.2 空调设备管理
11.6.3 通信应急设备管理
11.6.4 楼宇管理
11.6.5 防护设备管理
11.7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12章 故障管理
12.1 故障监视
12.1.1 基本概念
12.1.2 设置待监视项目
12.1.3 监视的内容和方法
12.2 故障的调查
12.3 恢复处理
12.3.1 恢复作业的准备、恢复处理的形式
12.3.2 各类故障的恢复
12.3.3 故障处理及恢复涉及的有关人员
12.4 故障记录与防再现措施
12.4.1 问题的记录与报告、问题原因分析
12.4.2 评估与改进故障处理过程等
12.5 分布式系统的故障管理
12.6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13章 安全管理
13.1 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
13.2 安全措施的执行
13.3 信息安全系统相关标准
13.4 安全管理的实施
13.5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14章 性能管理
14.1 信息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14.2 信息系统性能评价方法
14.2.1 分析模型法
14.2.2 仿真模型法
14.2.3 测量法
14.2.4 峰值性能与持续性能
14.3 信息系统性能评价项目
14.3.1 CPU性能
14.3.2 内存性能
14.3.3 磁盘性能
14.3.4 网络性能
14.4 信息系统性能改进
14.5 分布式系统性能评价
14.6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15章 系统维护
15.1 系统维护概述
15.2 制定系统维护计划
15.2.1 系统的可维护性
15.2.2 系统维护的需求
15.2.3 系统维护计划
15.2.4 系统维护的实施形式
15.3 维护工作的实施
15.3.1 执行维护工作的过程
15.3.2 软件维护
15.3.3 硬件维护
15.4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16章 系统转换
16.1 系统转换与新系统运行的规划与设计
16.1.1 系统转换准备
16.1.2 系统转换策略
16.1.3 系统转换计划
16.2 系统转换与新系统运行的实验
16.2.1 系统转换实验
16.2.2 新系统运行实验
16.3 执行系统转换
16.3.1 制定系统转换实施计划
16.3.2 系统转换与数据迁移的实施
16.3.3 系统转换的评估
16.4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17章 开发环境管理
17.1 信息系统开发环境
17.1.1 开发环境的组成
17.1.2 开发环境的分类
17.2 开发环境的配置
17.2.1 配置Microsoft.Net开发环境
17.2.2 配置Java开发环境
17.3 分布式系统开发环境
17.3.1 IBMRational分布式系统开发环境
17.3.2 ObjectAgent分布式系统开发环境
17.4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18章 与运行管理有关的系统评价
18.1 评价项目
18.1.1 评价的目的
18.1.2 评价的时机
18.1.3 设置评价项目
18.2 各评价项目的评价标准
18.2.1 性能评价
18.2.2 系统运行质量评价
18.2.3 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
18.3 系统改进建议
18.3.1 修改或重构系统的建议
18.3.2 改进系统开发方案的建议
18.4 分布式系统的评价
18.5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第19章 对系统用户的支持
19.1 对用户提供的支持
19.2 处理用户的新需求
19.3 对潜在用户的咨询服务
19.4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成为许多行业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系统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社会需求促成的必然结果。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开设了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级别的考试,这个举措在培养信息系统管理人才,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和软件产业化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书特点
根据考试大纲,通过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级别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对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性能、日常应用、相关资源、运营成本、安全等进行监控、管理与评估,并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能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或对系统提出改进建议;能建立服务质量标准,并对服务的结果进行评估;能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代表用户和系统管理员
适合考生
然而,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考试。十多年来,考生平均通过率为1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考试范围十分广泛,涉及计算机专业的每门课程,还要加上数学、外语、系统工程、信息化和知识产权等知识,且注重考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考试不但注重广度,而且还有一定的深度。相对于高级资格考试(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级别考试,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级别考试难度适中,适合具备一定信息系统管理实践经验,理论知识扎实的考生。
本书内容
本书严格按照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要求
编编写,内容紧扣《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由八位具有丰富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和信息系统管理经验的成员合作编写完成。其中,第1章、第2章由阮灵森和吴吉义编写,第3章、第18章、第19章由吴吉义编写,第4章、第7章由杨晓光编写,第5章由刘现军编写,第6章、第13章由沈键钢编写,第8章由施游编写,第9章、第10章、第11章、第15章由王功明编写,第12章由李支林和吴吉义编写,第14章、第16章、第17章由殷建民编写。全书最后由吴吉义博士完成统稿工作, 张友生博士完成审稿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在此恕不一一列举(详见参考文献列表),编者在此对这些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有关本书的意见反馈和咨询,读者可通过邮箱Dr_PMP@yahoo.com.cn反馈给作者或在希赛网社区(http://bbs.csai.cn)中的“CSAI辅导教程”版块上与作者进行交流。
文摘上篇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第1章 计算机科学基础
1.4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概念
1.4.1什么是数据结构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再把计算机简单地看作是进行数值计算机的工具,把数据仅理解为纯数值性的信息,就显得太狭隘了。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观点,是把计算机程序处理的一切数值的、非数值的信息,乃至程序统称为数据(Data),而计算机则是加工处理数据的工具。
由于数据的表示方法和组织形式直接关系到程序对数据的处理效率,而系统程序和许多应用程序的规模很多,结构相当复杂,处理对象又多为非数值性数据。因此,仅凭程序员的经验和技巧已难以设计出效率高、可靠性强的程序。于是,就要求人们对计算机程序加工的对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即研究数据的特性及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
计算机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大致需要经过下列几个步骤:首先要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一个解此数学模型的算法,最后编出程序、进行测试、调整至得到最终解答。寻求数学模型的实质就是分析问题,从中提取操作的对象,并找出这些操作对象之间含有的关系,然后用数学的语言加以描述。
计算机算法与数据的结构密切相关,算法无不依附于具体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直接关系到算法的选择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