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的诡计2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数学,运筹学,
品牌: 王春永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页码:22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2343380/9787802343382
·条形码:978780234338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其他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不变的敌人,只有利益是永恒的!
然而《博弈论的诡计Ⅱ》告诉你,没有不变的朋友和敌人,也没有永恒的利益,只有永恒的策略。要获得真正的成功,必须用博弈论的竞争思维代替斗争思维。《博弈论的诡计Ⅱ》继续采用《博弈论的诡计Ⅰ》的写作方式,努力用中国人的视角,通过古今中外的故事和案例,深度挖掘“信号与策略”中的博弈智慧,并创造性地提炼出“唐鞅策略”、“曹操策略”等中国式博弈思维。
无论是面对上司、生意伙伴、朋友还是家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有形或无形的谈判桌前。《博弈论的诡计Ⅱ》所提供的博弈论思维,可以把这些谈判桌变成一张张棋盘,从中懂得棋局无闲子,学会文攻武吓和戒急用忍的策略,达到情场得意、官场顺利、家庭幸福的目标。
作者简介王春永,男,70年代出生,文学学士、法学硕士,曾在洛阳、兰州和内蒙古等地读书和工作,现居深圳,致力于学术民间化。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最小笨蛋=最大赢家》(中华书局)、《活得轻松的心理法则(三联书店)、《原来如此》(中国发展出版社)、《博弈论的诡计》(中国发展出版社)等。
媒体推荐《博弈论的诡计》把人们所熟悉的中国式的智谋,用西方的理性思维来解剖。写了很多我们读过,甚至读过好几次都没有想过的问题,发现了其中的机制,真是神奇。
——海纳百川
《博弈论的诡计》一书涵盖范围很宽,大到人生抉择,小到一日三餐,用博弈的眼光解释了我们一生中的各类问题,包括职业、交往、爱情、经济、时间管理等等。作者恰当地将博弈理论、试验案例和历史、政治、文学、新闻、故事等等串联在一起,融会贯通,纵横肆意,文字优美,令人佩服。
——弓弦响处
作者用鲜活的语言,加之博古通今的精彩引用,深入浅出地将博弈论的观点与分析方法融入到一个个事例中,叫人读后心旷神怡。
——卓越网网友rabbitfan
编辑推荐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会心处不必在远,制胜策略来自一转念。用国人思维解读博弈论的最佳读本。
目录
壹·信号:博弈论中的猜心术
第1章猫和老鼠:猜透对手心
这一发没装子弹
不计后果的战略家
从对手的立场想想
把信息主动透出去
有时你要欢迎打探
欺骗并不等于说谎
烧钱一点也不愚蠢
聪明人原来是笨蛋
报复是为了不受欺负
杀人一千自损八百
行人莫与路为仇
第2章如鱼得水,破解搭档心
利益比道德更有效
只有信任是不够的
信任也是一种冒险
任何怀疑都可能致命
合作有时才更为理性
诚实不过是利益需要
不要让情绪压倒理性
宽恕会传达错误信号
第3章闻香识女人:对信号的解读
怎样找到一个好老婆
学历为什么会贬值
出轨男人的两难困境
好心为何会办成坏事
质保证书的真正作用
不要被虚张声势所骗
盲从也有理性的一面
第4章瞏门射戟:发出信号的策略
沉默是一种劣势策略
信号使对手退却
“易妻为妾”的信号博弈
压力下的信号与真相
第5章看人下菜碟:信号与机制设计
根据反应来甄别对手
吃回扣背后的潜规则
善行更需要好的机制
赢家通吃并不理性
破解背叛困境的机制
贰·威胁: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6章吃醋与毒酒:提高威胁的可信度
威胁不能全当真
权衡威胁的可信度
主动取消选择权
主动交出控制权
不留谈判的余地
切断自己的退路
威胁要考虑可信度
用一颗毒丸作威胁
装疯卖傻也是威胁
第7章杯酒释兵权:一个威胁制伏多人
金刚怒目和菩萨低眉
以“人不敢欺”为目标
李林甫策略:杀一儆百
唐鞅策略:随机惩罚
序号策略:破解合谋
曹操策略:使用警告
发动群众斗群众
随机抽查的威慑
用无形的手制伏对手
树立不好惹的名声
“恶人”并非越少越好
第8章美人与蒙汗药:博弈中的要挟
依赖会不会形成要抉
请君入瓮的要挟
用要抉来大捞一笔
画饼也能充饥
员工对公司的要挟
要抉中的优势转换
择木而栖摆脱要挟
套牢能要抉你的人
叁·策略:绝对愚蠢还是严格聪明
第9章悲喜剧:从策略到均衡
囚徒困境中的策略
“公用地悲剧”的正反面
两头堵的策略
永远可能有下次
好均衡与坏均衡
均衡之间的变换
中庸也是一种策略
欲富而富人
第10章事与愿违:逆向选择的悖论
怕什么偏偏来什么
避免发生逆向选择
利用逆向选择来成功
裁员与减薪的权衡
做好事不是独角戏
永远无法和解的官司
买的不如卖的精
权力的逆向选择
你该信任谁
第11章悬崖勒马:边缘策略的斜坡
理性地运用不理性
愣的也怕不要命的
斜坡而不是悬崖
费边主义的策略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有一个故事说,两个造假钞的人不小心造出了面值15元的假钞,于是两人决定拿到偏远山区花掉。当他们拿一张15元的假钞买了1元的糖葫芦后,他们发现,农民找了他们两张7元的钞票。
博弈论对于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归纳为两点。
第一个价值,博弈论可以指导我们把制定决策的依据,从抽象的教条与准则转到对交往对手的认识和理解上来,把观察事物的角度,从自身的角度转到与你交往的人的角度。
比如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如果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助别人,那么是不能要报酬的。而现代商业社会的生活读本提供的准则是:如果你帮助别人而不要报酬,那么对方就会怀疑你所做工作的质量。
要还是不要,到底哪一种策略是对的呢?
都是对的,又都是错的。是对是错,并不是由你所决定,而是由你所交往的对手(广义的对手,指包括你的搭档和敌人在内的一切与你进行博弈的另一方),以及对手怎样看待你的策略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正确的策略形成于一个不断往复的过程:你在算计时不但要考虑到对手的算计,还要考虑对手在算计时会如何考虑你的算计。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现成的锦囊妙计都是无法直接使用的,更何况教条或准则。
文摘插图:


壹·信号:博弈论中的猜心术
第1章猫和老鼠:猜透对手心
猫和老鼠:猜透对手心
这个世界上没有坏人,只有买卖人。
——电影《绿茶》台词
这一发没装子弹
在《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个看似荒唐的故事。
齐国有两个自吹为勇敢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住在城西的说:“难得见面,我们姑且去喝酒吧。”
另一个爽快地答应:“行”。
于是两人踏进酒铺喝起酒来。酒过数巡后,住在城东的说:“弄一点肉来吃吃怎么样?”
这时,住在城西的说:“你我都是好汉。你身上有肉,我身上有肉,还要另外买肉干什么?”
另一个听了,咬一咬牙说:“好!好!”
于是,他们叫伙计拿出豆豉酱作为调料,两人便拔出刀来,你割我身上的肉吃,我割你身上的肉吃。纵然血流满地,他们还是边割边吃,最后,两个人都送掉了性命。
《吕氏春秋》中讲完这个故事,感慨地评论说:“勇若此,不若无勇。”意思是说:要是像这样也算勇敢的话,还不如没有勇敢的好。
评论所含的更重要的信息是,从割肉相啖的提议一出口,他们就已经进入了博弈论中的“胆小鬼博弈”中。
胆小鬼游戏又称胆量游戏,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两个人驾车撞向对方的死对头,都希望对方会在最后一刻转向,而自己的胆量能胜对方。胆小鬼游戏无外乎有四种结果:一是在最后一刻,甲乙双方都转向;二是甲先转向,乙获胜;三是乙先转向,甲获胜;四是甲乙都不转向,冲突或战争爆发。
如图1-1所示,在典型的胆小鬼博弈中,两辆车直接对开过去驾驶员要是转弯就输,当然如果两辆车都没有转弯,那么两位驾驶员则是两败俱伤。要是自己直走,对手转弯,局中人就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获胜的驾驶员会得到男子汉的称号,另一个驾驶员则会被视为胆小鬼。当两位驾驶员都直走而酿成车祸时,这是对双方最不利的结果。因此,理性的局中人只要确信对手会直走到底,他就会转弯。
因此,在胆小鬼博弈中,只要让对手相信你绝对不会转弯,你就可以获胜。这种博弈比的不仅仅是谁更像男子汉,还包括谁更能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双方都希望对手相信自己是不折不扣的、宁死不屈的男子汉。如果你可以让对手相信你是铮铮男儿,你就能得到这场博弈的胜利,并成为公认的男子汉。
在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