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商鉴
分類: 图书,政治,综合,
品牌: 周大江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8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9787010053622
·条形码:978701005362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倾力打造扛鼎之作,振兴本土管理思想。《党史商鉴》重大理论发现—— 从党史常识到管理之道,只有一步之遥;历时5年跟踪调研52家本土企业的发展轨迹;以全新视角解读党史常识中蕴藏的管理之道。
《党史商鉴》是一部系统深入地挖掘和提炼蕴藏于党史史迹中的“管理之道”的佳作,原创性极强,激情四射,含英咀华,思想的幡动,令人怦然心动,让人欲罢不能,堪称本土管理思想的奠基之作。
《党史商鉴》谋篇布局恢宏大气,内容新颖管用。以党史史迹为主线,通过组织篇、政治篇、思想篇、谋略篇和领袖篇等五大模块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借此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叙述构架;大量的经典案例加上相互契合为一个整体的大小数十种理论或观点均针对本土企业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剖陈我国企业管理的致乱之源,创造性提出致胜之道。一改国内著述界“以西方思想方法套用本土企业现状”的传统模式,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出发,立足本土精心构筑了一套独创性的理论体系,使人读后颇有“恍然大悟”之感。
作者三易其稿,九次修改,历经数年,遂成此书。无论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它都开了风气之先——以全新视角解读党史常识中蕴藏的管理之道,弥补了国内本土企业管理理论的空白,并开创了从现代组织管理的角度与时俱进地学习和研究党史的先河。
《党史商鉴》的突出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弥补了国内本土企业管理理论的空白,并开创了从现代组织管理的角度与时俱进地学习和研究党史的先河。助共产党复兴其传统,从独特的视角论证了共产党的先进性;挖掘出了党史的时代价值;使与时俱进地学习党史成为可能;
2.坚实的历史基础,除党史之外,还不时纵论历史中的其他人或事。
3.厚实严密的独创理论体系开创本土企业管理理论之先河。
4.对古典名著的创新诠释,使通篇叙述建立在深厚的本土文化之上。
5.结合中国的管理实际,运用了大量的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
6.以长达5年的“本土企业观察研究成果”为基础,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7.以案例分析为基本手段,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作者周大江先生为研究本土企业的管理之道付出了多年的心血:作为曾经在多家内外资企业任高管的职业经理人,他深深感愤于我国企业管理的积弊,为求良方,曾长期探究西方的管理理论和经验。从2000年开始又专注于从组织行为的角度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并且亲手组建和领导一个由数十名志愿者组成的“本土企业观察研究小组”,对52家本土企业进行了长达5年的跟踪调研。如果不是因为对真理近乎偏执的追求,我们很难理解还会有其他什么原因使他坚持走完这漫长而艰辛的5年探索之旅。
作者简介周大江,贵州遵义人,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历经大王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高层管理;广泛涉猎西方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思想史等人文学科及中国传统古籍;致力于本土企业管理研究,曾于200年至2005年,亲自组建并领导一个由数十名志愿者组成的“本土企业观察研究小组”,对52家本土企业的管理状况进行了为期5年的跟踪调研。
编辑推荐《党史商鉴》第一版于2006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曾在多个地区荣登图书销售排行榜;作为唯一一本管理学著作入选《书摘》杂志社和《博览群书》杂志社联合评选的“2006年度20部好书”。
《决胜红海》系《党史商鉴》之“实践篇”。两书均被多家大中型企业采用为管理层必读教材。
《决胜红海》是作者基于《党史商鉴》理论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管理实践心得,针对困扰本土企业的普遍性难题,独创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和解决方案。主要内容:一,针对“猫捉老鼠”式的职场陋习,独创基于“责任链”和“成果导向”的绩效考核模式。二,针对“阳奉阴违”的虚伪文化,设计基于“精神穹宇”的能力素质模型。三,成就卓越的管理者和出色的业务专家,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诉求的高度统一。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组织篇
第1章 组织万象:从“乌合之众”到“虎狼之师”
组织观察的另类视角
注意力
协作力
经验成本
共同思想
治理机制
对号入座
乌合的组织
牵强的组织
机械的组织
有机的组织
健康的组织
第2章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铸就组织的“灵魂”
解放区三问
精神穹宇
动机
方式
关系链
信念的太阳
一位职业经理人的三个问题
信仰和信念
唯一不变的是(正确的)信念
信念的核心是“信”
使命
愿景
价值观
组织文化的感性力量
非苗即草
第3章 支部建在连上:杜绝组织的“败血症”
“组织败血症”的幽灵
支部建在连上
组织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
组织结构
四条原则
内在逻辑
“皇帝新装”之下的资本灾难
第4章 集体的智慧:贯穿于决策、授权和执行的各个环节
决策
传统的决策模式
集体决策机制
授权
集权者的“黄昏”
民主集中制的启示
执行
悖论?曲解!
党史中的“执行力”
第5章 改造我们的学习:让学习与创新成为组织的本能
学习
没有学习就没有生存权
“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
“批评与自我批评”
创新
“敢教日月换新天”
创新的土壤
创新者
第二部分 政治篇
第6章 组织的“生态”和“政治”:生存与竞争的学问
组织的“生态系统”
“政治”决定“存在”
动机与结果的一障论
企业生态系统的逻辑
投资者关系管理
社会责任的商业价值
“天平原理”
暗示与投机
良知的回报
诚信源自理性
第7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上帝”的心
军民团结如一人
“流寇主义”的末日
(客户)关系定律
认同
影响
领导
战略定位
“认同”阶段:从农村包围城市
“影响”阶段:放手发动群众
“领导”阶段:保持先进性
第8章 矢志不渝的同志:所向披靡的剑锋
忠诚的价值
人心之所向
信用基础
安全感
方向感
归属感
角色的变迁
从“指战员”到“称谓无总”
从“劳动力”到“人力资本”
错位
识别错位
激励错位
第三部分 思想篇
第9章 用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组织行为远离浅薄与谬误
思想的胜利
共同思想
哲学理念
信息资料
核心技术
理性分析
行为规则
共同思想的作用机制
第10章 不朽的辩证法:简单的原理与不简单的结果
第11章 “机会主义”之痛:原来灾难是这样造成的
第四部分 谋略篇
第12章 谋略论
第13章 创业的智慧
第五部分 领袖篇
第14章 领袖论
第15章 失败的逻辑
……[看更多目录]
序言身处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洪流,我们的挑战无所不在。大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我们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也没有现成的章法可因循,一切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的探索和创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勇气和智慧。
在这样的探索和创新过程中,我们不但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更需要从自身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盲目排斥别人的成功经验,孤芳自赏,那么,我们的探索便会南辕北辙,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付出许多无谓的代价;如果盲目摈弃自己的历史或传统,妄自菲薄,那么,我们的探索便有可能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近些年来,我们在引进西方思想或借鉴西方经验方面做过大量的工作,但在挖掘自身的传统价值方面却没有付出相当的努力。二者明显失衡。
大江同志的《党史商鉴》,正是这样一个及时的补充。
不仅如此,《党史商鉴》还开辟了挖掘党史时代价值的一个全新视角。我仔细读后,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油然而生颇多感慨。
文摘前述五大要素(即注意力、协同力、经验成本、共同思想、治理机制)共同构成的组织评估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组织优劣性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下,不同的组织会表现出不同的“优劣品级”。本书将这些品级划分为“乌合(之众)的组织”、“牵强的组织”、“机械的组织”、“有机的组织”和“健康的组织”等五大类。
不同品级的组织之竞争能力是天差地别的。通过“对号入座”式的品级分类就不难发现: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种种“以卵击石”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牵强组织甚至乌合组织常常会自不量力地与有机组织进行正面的交锋,其结果可想而知。
勇则勇矣。然而在盲目与错误之下,勇敢的程度只能与自取灭亡的速度成正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不学会寻找自己与对手之间的差距,或者在找到差距之后不能迅速退而利其器,那么与对手的较量无异于飞蛾扑火。遗憾的是,满天“飞蛾”大多只能留下尸横遍野的悲怆景观。
乌合的组织
顾名思义,本书列举的五个品级的组织中,乌合(之众)的组织是最低级的一种。令人担忧的是,这类组织普遍存在于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尤其是处于创业期的企业。因此,此类组织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值得经理们高度警惕。
一、乌合组织的“注意力”表现
1.乌合组织通常没有基本的“使命意识”,甚至不知使命为何物。
它们有时候也会对未来有所憧憬,但这种憧憬往往是轻率做出的,没有任何依据。
它们基本上处于“觅食式生存”状态中,热衷于寻找能够觅得“食物”的机会,从不认真考虑眼前的种种“机会”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只要能看到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实现这种眼前利益可能需要的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们就敢大无畏地涉足任何行业。它们坚信“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仅此而已。如果运气不错,它们会在某个阶段有所收益,但更多的情况下会迅速在单纯的利润驱动中迷失方向。比如许多企业会因为钢材市场的短期过热而贸然投资建立钢铁生产项目,其结果往往是投资的项目还没有投产,市场热点就已经迅速冷却。
2.乌合组织将一切都看成是交易。它们会在交易中不择一切手段减少自己可能承担的代价,在处理成员的关系时更是如此(比如费尽心机克扣员工的工资)。它们不会关照成员的利益。如果不是因为惧怕法律的惩罚,它们更希望在成员的问题上采取奴隶制度——乌合组织的领袖一定常有生不逢时的感慨,如果生在奴隶社会,他们会有更多的利润。
3“狭隘”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