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与应用(新编电子与电气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工科,
品牌: 李环
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21084007/9787121084003
·条形码:978712108400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编电子与电气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与应用》系统论述了通信系统的原理及其LabVIEW实现。全书共9章,前两章介绍系统仿真和LabVIEW基础;第3~8章详细介绍基本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包括模拟通信系统、基带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最佳接收系统、信道编码器;第9章介绍语音通信实例。《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为学习通信原理、通信系统、现代通信原理、数字通信等课程的实验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参考,也适用于从事通信系统仿真、通信理论研究、通信系统工程设计的科研人员。另外,《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与应用》采用LabVIEW设计大型系统的实例,对于LabVIEW编程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很有帮助。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1.1.1 仿真的概念和意义
1.1.2 仿真的步骤
1.2 通信系统仿真
1.2.1 通信系统概述
1.2.2 仿真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1.2.3 通信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1.3 基于LabVIEW的通信系统仿真概述
1.3.1 系统功能及特点
1.3.2 系统总体构成
第2章 LabVIEW简介
2.1 LabVIEW功能与特点
2.2 LabVIEW基础知识
2.2.1 基本窗口
2.2.2 下拉式菜单和弹出式菜单
2.2.3 浮动模板及其子模板
2.2.4 工具栏
第3章 模拟通信系统
3.1 线性调制系统
3.1.1 线性调制原理
3.1.2 幅度调制(AM)系统仿真
3.1.3 双边带调制(DSB)系统仿真
3.1.4 单边带调制(SSB)系统仿真
3.2 非线性调制系统
3.2.1 非线性调制原理
3.2.2 频率调制(FM)系统仿真
3.2.3 相位调制(PM)系统仿真
3.3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之一——FDM通信系统综合设计
3.3.1 频分复用(FDM)原理
3.3.2 频分复用系统仿真
第4章 基带数字通信系统
4.1 基带数字信号的码变换器
4.1.1 基带数字信号的码变换原理
4.1.2 AMI码的仿真
4.1.3 HDB3码的仿真
4.1.4 PST码的仿真
4.1.5 双相码的仿真
4.1.6 Miller码的仿真
4.1.7 CMI码的仿真
4.2 奈奎斯特准则的仿真
4.3 部分响应系统
4.3.1 部分响应系统原理
4.3.2 预编码一相关编码一模2判决过程的仿真
4.3.3 g(t)及其频谱
4.3.4 码间干扰分析
4.3.5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之二——第1类部分响应系统
4.4 眼图及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4.4.1 眼图原理
4.4.2 眼图仿真
4.5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之三——数字基带系统综合设计
4.5.1 数字基带系统综合设计思路
4.5.2 数字基带系统综合设计仿真
第5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5.1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5.1.1 2ASK原理
5.1.2 2ASK系统仿真
5.2 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
5.2.1 2FSK原理
5.2.2 2FSK系统仿真
5.3 二进制移相键控系统(2PSK和2DPSK)
5.3.1 2PSK和2DPSK原理
5.3.2 2PSK和2DPSK调制系统仿真
5.3.3 2PSK、2D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
5.4 改进的数字调制系统——MSK系统
5.4.1 MSK原理
5.4.2 MSK调制仿真
5.4.3 M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
5.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5.5.1 多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5.5.2 4AsK系统仿真
5.5.3 4FSK系统仿真
5.5.4 QPSK系统仿真
5.5.5 QDPSK系统仿真
5.5.6 系统性能分析
第6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6.1 信源编码
6.1.1 香农编码
6.1.2 游程编码
6.1.3 冗余度编码
6.2 信号的抽样、均匀量化与编码
6.2.1 信号的抽样
6.2.2 信号的均匀量化与编码
6.3 PCM脉冲编码调制
6.3.1 PCM脉冲编码调制原理
6.3.2 PCM脉冲编码调制系统仿真
6.4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6.4.1 DPCM原理
6.4.2 DPCM系统仿真
6.5 增量调制
6.5.1 增量调制原理
6.5.2 增量调制系统仿真
6.6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之四——时分复用系统设计
6.6.1 时分复用系统原理
6.6.2 时分复用系统仿真
第7章 最佳接收系统
7.1 确知信号的相关接收
7.1.1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原理
7.1.2 2PSK确知信号的相关接收系统仿真
7.1.3 双极性二进制基带确知信号相关接收系统仿真
7.2 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
7.2.1 随相信号最佳接收原理
7.2.2 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系统设计
7.3 匹配滤波器最佳接收系统
7.3.1 匹配滤波器最佳接收原理
7.3.2 二进制双极性不归零信号匹配滤波器
7.3.3 二进制双极性归零信号匹配滤波器
第8章 信道编码器
8.1 线性分组码
8.1.1 线性分组码原理
8.1.2 线性分组码编解码系统仿真
8.2 汉明码
8.2.1 汉明码编译码原理
8.2.2 汉明码编译码系统仿真
8.3 循环码
8.3.1 循环码的编码原理
8.3.2 循环码的编解码方法
8.3.3 循环码的检纠错能力
8.3.4 除法电路法编译码系统仿真
8.3.5 矩阵相乘法编译码仿真系统
8.3.6 (15,7)BCH码仿真系统
8.4 卷积码
8.4.1 卷积码的概念
8.4.2 卷积码的编码
8.4.3 卷积码的解码
8.4.4 卷积码的自由距离
8.4.5 维特比算法的性能
8.4.6 卷积码编码器的仿真
8.4.7 Viterbi译码器的仿真
8.4.8 信道仿真器的设计
8.4.9 编解码系统的仿真实现
8.4.10 仿真的卷积码的性能分析
8.5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之五——编解码系统的综合设计
8.5.1 编解码系统的综合设计思路
8.5.2 编解码系统的综合设计仿真
8.5.3 误码率分析
第9章 说话人识别系统
9.1 说话人识别
9.1.1 概述
9.1.2 说话人识别的技术难点
9.1.3 说话人语音特征的提取
9.1.4 说话人识别方法
9.2 语音信号的实时采集及预处理
9.2.1 语音信号的实时采集
9.2.2 语音信号的预处理
9.3 语音信号的特征参数提取
9.3.1 说话人识别常用的特征
9.3.2 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
9.3.3 美尔倒谱系数MFCC
9.3.4 本系统选择的特征参数的提取与存储
9.3.5 特征参数选择实验
9.4 与文本无关的说话人识别算法
9.4.1 矢量量化
9.4.2 隐马尔可夫算法
9.4.3 本系统采用的改进HMM说话人识别算法
9.4.4 不同识别算法实验
9.5 文本无关说话人识别系统的实现
9.5.1 系统概述
9.5.2 文本无关说话人识别系统的程序流程设计
9.5.3 与文本无关说话人识别系统的软面板设计
9.5.4 说话人身份的验证及确认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系统仿真技术也称为系统模拟技术,由于计算机仿真具有精度高、通用性强,重复性好、建模迅速及成本低廉等许多优点,尤其是近年来发展了LabVIEW、MATLAB/Sitnulink、SystemVue、ADS、Network Simulator等先进的科学计算和系统仿真语言,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而且仿真不仅局限于虚拟,而是软、硬件相结合,仿真软件和硬件设备相结合可实现真正系统,使系统仿真技术在国内外学术界、科技界迅速普及,也大大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仿真技术成为分析、研究各种系统,尤其是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可以用于大部分电子工程、现代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的研究工作。
通信系统的仿真往往涉及较多的研究领域,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概率论、信号检测与估计、随机过程理论、信号与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和数论。掌握通信原理是通信系统仿真的关键,主要涉及系统结构、各种通信技术,如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技术及编码技术等。对整个通信系统的仿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把问题分成不同层次的仿真。一般把仿真分为四个层次:系统级、子系统级、波形级和电路层仿真。越高层次的仿真抽象越多,涉及的模型细节越少。越低层次的仿真与实际硬件越相近,涉及的硬件细节和参数越多。对于电路层的仿真人们更多地使用硬件原型来进行验证和测试,在通信系统仿真中主要是前三个层次的仿真。本书对通信系统进行了系统级和波形级的仿真。
文摘插图:

1.3.2系统总体构成
仿真通信系统的总体构成包括基本通信系统和通信系统综合设计两部分。
基本通信系统包括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模拟信源数字化(包括信源编码)、最佳接收系统、信道编码系统六部分,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全部主要内容。每个系统又分为发送部分、信道部分、接收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理解。本书提供各种通信方式的模块化子程序及模块的内部实现,详细给出了每个模块的前面板和后面板框图程序。
根据基本通信系统中设计的模块化程序构建综合通信系统。该部分内容穿插在各个基本通信系统的设计中间,如频分复用(FDM)系统的设计在第3章3.3节,第1类部分响应系统的设计在第4章4.2节,数字基带系统综合设计在第4章4.4节,时分复用系统设计在第6章6.6节,编解码系统的综合设计在第8章8.5节。
图1.3.1、图1.3.2分别为通信系统仿真的进入界面的前、后面板,后面板是前面板的流程图程序,称为程序框图。在图1.3.1中单击“系统概述”和“系统组成”选项卡,可初步了解该系统。单击“系统选择”选项卡,再单击各个系统,可进入相应系统。单击“返回”按钮,返回上一界面。图1.3.1中8个按钮中的前6个对应本书第3~8章,“信源编码器”的介绍归入到“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中”。如单击“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按钮,进入图1.3.3界面,此界面内的6个按钮分别对应第6章6.1~6.6节所介绍的内容,单击相应按钮可进入各个相应的具体系统,各个具体系统将在后续章节中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