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资本(成功大学文库)

分類: 图书,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信念、意志、行为,
品牌: 奥里森·马登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页码:37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6884076/9787806884072
·条形码:978780688407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成功大学文库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一生的资本》提供了使第二种人和第三种人变成第一种人的全部秘诀,也是真正的成功之道。正因为此,《一生的资本》出版后,受到空前的欢迎,被译成多国文字,并得到几位美国总统的推荐。著名思想家林语堂先生也曾亲自翻译过马登作品,使国人得以阅读分享。正如当代成功大师威特利所说:“时至今日,马登的这《一生的资本》依然闪烁着催人奋进的火花。读他的书犹如欣赏文学名作一般。”拿破仑·希尔评价道:“这《一生的资本》教给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的人生都潜藏着伟大的机遇,我们每个人都应靠自己去发现并利用这种天赐良机,这是我们每个人学到的人生一课。”马登的作品是美国崛起时期无数人实现“美国梦”的催化剂。他将富兰克林的人生价值——节俭、自控、勤奋、诚实,与爱默生的成功标准——自我依赖、洞察世事和寻求真理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成功哲学。他认为,世上只有三种人,第一种是“我愿意”型;第二种是“我不想”型;第三种是“我不能”型。第一种人能完成所有的事情,第二种人抗拒所有事情,第三种人做不成任何事情。
作者简介奥里森·马登(1850~1924),1850年降生于美国一个贫穷家庭。3岁失母,7岁丧父,在当地农家当过10多年雇童,干了不少苦活,也受过他人的冷漠。直至一天在一个农家的阁楼里偶遇斯迈尔斯的《自己拯救自己》,顿悟人完全可以从自身的环境中奋起的道理,命运从此改变。在《自己拯救自己》的鼓舞下,他从此寻求自立,一边做工,一边学习,先后在新伦敦学院、波士顿大学、哈佛医学院接受教育并获得学位。他曾开设饭店和饮食俱乐部,购置宾馆和不动产。在生意因天灾受挫后,转而将全部精力用于大励志书的写作,其间尽管曾遭一场大火,将他的500多页书稿付之一炬,但这并没有动摇他以此“激励和帮助他人,使他们努力在这一世界上成为一个人物”的信念。 本书出版上市后,受到空前欢迎,并被翻译成数国文字。他在此基础上创办《成功》杂志,凭借这一阵地,遍访同时代的无数名人,总结成功规律,宣传“任何一个普通之人都可以变得非凡伟大”的信条。他将富兰克林的人生价值(节俭、自控、勤奋、诚实)与爱默生的成功标准(自我依赖、洞察和真理)融为一体,成为无数人实现“美国梦”的催化剂,被誉为美国成功学的先驱。
编辑推荐《一生的资本》曾帮助美国人走出危机的心灵催化剂,成功学创始人的开山之作和权威读本。
目录
第一篇 正确的思想
1 思想的磁力
2 正确地思考
3 改变思想从而改变自己
4 有思想的人
5 通过自我暗示激励自己
6 暗示的力量
7 你不是一个失败者
8 别忽视小事的价值
第二篇 伟大的性格
9 个性是成功的基石
10 性格就是力量
11 毅力
12 勇气
13 决心
14 勇敢
15 节俭
16 集中精力
第三篇 天赐的机遇
17 人生与机遇
18 如何面对眼前出现的机会
19 如何把握时机
20 别最终还是错过了机会
21 把握生命中的机会
22 了解并发挥自己的天分
第四篇 宝贵的健康
23 健康长寿的秘诀
24 心理的自我伤害
25 抑郁之罪
26 恐惧的麻痹
27 大自然的账单
28 学会放松
第五篇 美好的人生
29 理想的力量
30 成功与幸福都属于你
31 热爱生活之美
32 毫不动摇的目标
33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34 幸福是简单的
35 别做浪费时间的罪人
36 金钱与富裕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篇 正确的思想
1 思想的磁力
成功的第一步往往从人们的思想开始,如果人们头脑中的意识与成功的方向相悖,那么无论怎么做都难以成功。我们最忌讳的就是手头做着这件事,脑子里却想着相反的事情。任何事情要想做成,都必须先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模式,然后按着这个模式一步一步地去做。
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总想着自己很穷,那么他很难变得富有。如果我们想,我们就有可能得到;如果不想,那根本就不会得到。如果从思想上想着你肯定失败,那么你怎么能获得成功?
脑子里总想着黑暗、沮丧、失败、绝望,那只会使人变得越来越消沉,以致一事无成。即使你做了很多努力,也于事无补。所以最根本的就是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思想导向,走向成功。
很多人都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压制了自己很多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没有很好地配合自己的行动。他们通常都是手里做着这件事,脑子里却想着相反的事情。他们从不会对胜利充满信心,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对待自己想要得到的事情,他们总是生活在消极的状态中,或是没有信心,或是回避。
有追求财富的野心,但思想上总是想着自己很贫穷,或是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的态度,明明要到南方的楚国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走向成功毫无益处,结果只能导致失败。
要想成功的人就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对成功充满信心,当然这不等同于盲目自大。他的想法必须上进、有创造性和建设性,并且一定要乐观。
人们总会向着自己所想的方向发展。如果你总想着贫穷、匮乏,那么你就会向着那个方向发展。反之亦然,如果你千方百计地抵御、拒绝有关贫困的想法,那么你就会向着富有进步。
很多人都有一种交叉目的。说心里话我们都想变得富有,但是我们心里又深深地认为我们很难变得富有,同时这种意识支配了我们的行为。其实,正是由于我们保持贫穷的态度,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不自信,或是畏惧,这些注定我们不能摆脱贫穷。
我们一定不能在自己拼命挣钱的时候还在思想上认为自己不会富有。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思想态度。你要是有那种贫穷的想法,就会给人贫穷的印象,钱就不会找上门来。
有一句谚语:羊每咩咩叫一声,就会少吃一口干草。所以每当你抱怨一次:“我很穷,我永远也做不到像别人那样,我永远也不会变得富有,我没有别人那么有能力,我是个失败者;幸运不属于我。”你就给自己成功的路上多放了一块绊脚石,你也就越来越难以打消这些想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