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之声伴随你(大师的门丛书)

分類: 图书,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辅导,
品牌: 罗森
基本信息·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37942331
·条形码:978753794233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大师的门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催眠之声伴随你》讲述了: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有未曾启用的智能与知识宝库,若能善加利用,将发挥无限潜能,艾瑞克森医师擅长借着说故事,让人进入“催眠”的境界中,唤醒与运作潜意识信息;聆听艾瑞克森故事的人,极可能在多年以后发现自己仍笼罩在故事的氛围中,行为与态度就此改观,变得更积极、更乐观。艾瑞克森堪称说服艺术的绝佳例证,他所表现的机智与幽默,不下于马克吐温,读者可以透过《催眠之声伴随你》一窥催眠大师艾瑞克森思想的精髓与炫丽风貌,汲取他自由自在、欢庆生命的哲学,《催眠之声伴随你》的重要性与完整性,值得每一位对教育、谘商、个人成长与沟通有心学习人阅读。
阅读此书,让你彷佛亲临艾瑞克森的面前,聆听他的故事,艾瑞克森的声音将会转化成你的声音,他的声音将会如影随形般与你同在,不论你身在何处。
作者简介米尔顿·艾瑞克森,精神科医师埃瑞克森,是美国百年来催眠治疗领域的泰斗,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催眠治疗师,也是运用催眠快速处理心理问题的翘楚。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催眠治疗师”。 十七岁时艾瑞克森曾罹患小儿麻痹症,一度严重至头部以下皆无法动弹,却因病而发展出绝佳的观察与沟通天赋,洞悉人性及人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富幽默感与赤子之心的他,后来投注全副精力在催眠谘商,“说故事”是他的专长,也是他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模式。在他具启发性的故事中,常巧妙穿插一些鲜为人知的医学、心理学及人类学珍闻,巧妙的引导当事人改变意识,导正偏差的行为。现今广泛应用在心理治疗上,且效果恢宏的神经语言程序学(NLP),其两位创始人约翰.葛瑞德与理查德德德.班德勒,即曾师从了美国当代四位沟通及治疗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即是其中备受推崇的一位,因此在NLP临床应用上,常可见到艾瑞克森的惯用手法。
媒体推荐我几乎没有一天不用到从埃瑞克森那里学来的某些方法,对我来说,那是已每小时来衡量的。 ——策略派心理治疗大师 简·海利 我的老师从来没有用一种方法治疗过两个病人。
——埃瑞克森基金会执行长 杰弗瑞·萨德
编辑推荐《催眠之声伴随你》讲述了:我只是提供氛围的人,把自己当作一座花园,让她的想法可以在里面滋长、成熟,同时是在她不自知的情况下进行。
奇人、奇书、传奇!
百年来催眠治疗领域的泰斗;
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催眠治疗师;
世界公认的催眠治疗与短期策略心理治疗的权威专家;
现在医学催眠之父;
彻底地颠覆传统、
为催眠和心理治疗注入新的元素的催眠领袖;
心理治疗领域空前绝后的奇才;
世界上最伟大的沟通者;
本世纪首席心理治疗师;
改变了心理治疗走向的人。
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四岁才开始说话;
与生俱来的阅读与学习障碍;
四肢麻痹、
口唇半麻痹、
舌头脱位、
必须以轮椅代步的小儿麻痹患者;
只能看到紫色的色盲;
最乐意活下去的人;
心理治疗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在我看来,心理治疗就像在山顶上展开滚雪球的游戏。一旦雪球滚下山坡,必将越滚越大,最终变成一场符合山脉形状的雪崩。
埃瑞克森深信所有人的内在都深藏着解决问题与偏见的能力与资源。
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点轻微改变所造成的刺激而已。
目录
第一章改变潜意识心智
第二章个人励志故事
第三章信任你的潜意识
第四章间接暗示法
第五章克服习以为常的极限
第六章重新建构
第七章以经验为师
第八章主导你的生命
第九章留住纯真的眼睛
第十章用心观察:留意特意性
第十一章治疗精神疾病
第十二章操纵与着眼未来
第十三章教导价值与自律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章 改变潜意识心智
“西德尼,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绝大部分的生活深受潜意识得掌控。”当爱瑞克森对我说这句话时,我的反应与那些稍后听我传达相同讯息的求诊个案如出一辙。我当时以为爱瑞克森式的生活取决于早已定型的潜意识,我所能施力的空间充其量只是对潜意识的既定模式进行了解而已,后来我才明白潜意识内容未必无法加以改变。我们每日的生活经历非但足以变更意识层面,属于潜意识的领域也将深受影响。如果读到一些深具启发性的文章,我的潜意识必定立刻有所改变。如果我与某位重要人物(对我而言意义重大的人士)会面,潜意识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事实上,任何心理治疗正面价值在于当事人深层的改变——多半来自他与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的邂逅。
我认为当心理治疗师着力的焦点,在于影响求诊个案的潜意识心理模式(包括其价值观与行事法则)时,势必较容易促成对方有效而恒久的改变。爱瑞克森十分认可此一观点。他在晚年甚至发展出一套藉以达成具体目标的有效方式——他的教学研讨会。
在我最后一次与爱瑞克森会晤时,他曾向我解释何以会发展这种独树一帜的治疗模式的。
“我往往得在单一个案身上花下大把时间,而我情愿转而教育众多人士改如何思考、如何应付难题。无数来信曾指出:‘你彻底改变了我对求诊个案的方式。’如今,我拥有为数甚多的个案但我会见他们的时间却相当有限。转言之,我现在的个案远较先前为多,但我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却远较从前短少。”
我问道:“这是因为……”
他回答:“他们来此聆听故事,然后回家改变作为,如此而已。”
显而易见,“来此聆听故事”并不单纯,其间蕴含着各种期待与多重层次的沟通。举例来说,每位有机会与爱瑞克森会晤的人,总会经验到不同层次的催眠状态(hypnotic trance)。带着正面期待,我们往往会在催眠状态中开放地迎接爱瑞克森经由故事传递地讯息与影响力。他认为如果听众竟“遗忘”了某个故事(对故事情节有健忘反应),这故事的功效可能更为深远。
至于“讲故事”过程中,爱瑞克森毫无异议地遵循着古来的传统方式。远子太古以来,故事一直时传衍文化价值、理论与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裹上糖衣地良药一向较容易入口,单刀直入地道德训导多半很难深入人心,但当忠言以吸引人地有趣故事呈现时,众人则乐于全盘接受。为达此目的,爱瑞克森地故事通常运用各式有效地技巧——诸如幽默以及鲜为人知地医学、心理学,与人类学珍闻之类地有趣讯息。然而,在这些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