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本故事书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综合,
品牌: 常宇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3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22043851/9787122043856
·条形码:978712204385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读者对象:普通大众、中医爱好者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医是本故事书》由《中国中医药报》资深记者通过采访中医药名家编著而成,适合对中医药感兴趣的老百姓阅读参考。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数千年来在为人们的健康服务的同时,还留下了许多经典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在这本故事书中,有中医名言的典故由来、中医与中华文化的渊源、中药治病的故事、历代名家与中医的故事、历代名医悬壶诊病轶事等,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故事氛围中学习中医、了解中医、接近中医。
作者简介常宇,《中国中医药报》资深记者。
编辑推荐《中医是本故事书》演绎千年草木春秋,揭秘中医百事由来,千古名医悬壶济世,中医养生名方传奇
专业书评《中医是本故事书》从故事中读懂中医,原来是如此简单、有趣。
目录
一、 中医百事由来
神奇的“药葫芦”
“杏林”美名代代传
“倒药渣”的来历
橘井泉香
何谓“青囊 ”
中药店为何称“堂”
端午熏药渣的来历
抓药的传说
三折肱知为良医
中药店为什么供獐狮
“药锅”为何称“急销”
中药为何称“本草”
“大夫”与“郎中”
病入膏肓
望梅止渴
高枕无忧
薏苡明珠
二、文化中医
幽幽药墨香
武术造就了少林伤科
中医中的文化魅力
太极拳与中医
魏晋风度与五石散
中药使高僧肉身千年不朽
僧医的贡献
导引按摩调气漫谈
源远流长腊八粥
屠苏酒——春节的保健习俗
祖传秘方神不神
中药店铺的招幌
八宝印泥的来历
中医药与重阳旧俗
“偷”与“借”药锅的民间风俗
敦煌石窟文化中的中医药学
端午插艾话中药
三、 华夏药草
十月萝卜赛人参
驻颜延寿话枸杞
蛇药多多
无竹使人俗
仙药灵芝
百药之长话人参
茯苓佳话
利尿明目属车前
漫话珍珠
乌发延寿话首乌
从“松香治癞”说开去
鹿的一身都是宝
益肾固精吃桑葚
益智强志的远志
神奇的水蛭疗法
延年益寿墨旱莲
敛疮止血话血竭
峻下逐水话牵牛
补肾良药话杜仲
平补肝肾的菟丝子
延年益寿话黄精
土鳖治病史话
善解鱼蟹毒的紫苏
止血良药白芨
凡草不凡是甘草
苦口良药黄连
祛除鼻疾佳药:辛夷花
三月茵陈治黄痨
杀肚虫的槟榔
妇科要药益母草
止血金不换三七
养血安神话龙眼
悬崖飞渡采石斛
祛风止痛用川芎
治补两益话黄芪
血家圣药:当归
药食皆宜话山药
消肿散结蒲公英
祛风止痛用天麻
补气养血吃党参
无可比拟的神奇植物:沙棘
血瘀良药数红花
身世奇特的冬虫夏草
药食俱佳鱼腥草
从宫廷谋杀案说附子
闲话山楂
淡淡菊花香
清热解毒金银花
止痉而味美的全蝎
御用重药:大黄
常食生姜御百邪
四、名家养生
邵雍的修性闲适养生诗
叩齿咽津食“玉泉”
陆放翁养生有道
苏东坡养生逸闻
从书法益寿看中医长寿
医林状元龚廷贤的养生箴言
名联里的养生学问
郑板桥画竹解肝郁
曹操的养生诗
武则天与益母草
慈禧太后与茯苓饼
王羲之与“鹅掌戏”
胡适常喝黄芪水
孙中山的“四物汤”
孙思邈的《养生铭》
明人李诩的健身十法
晋代葛洪的养生智慧
“乾隆爷”的长寿秘诀
郭沫若的静坐养生法
孔子养生诀窍
陈立夫:怎样才能活到100岁
《红楼梦》中的五大养生方法
五、神医悬壶
扁鹊断病如神
陆仲安治愈胡适重病
漫议神医喜来乐的“观字诊病”
华佗诊病二三事
“悬丝诊脉”是咋回事
张仲景诊病趣闻
钱乙黄土救太子
孙思邈巧治疑难病
王怀隐浮小麦治盗汗
叶天士诊病拾趣
李时珍巧断奇病
朱丹溪奇法愈怪病
吴本与花轿公庙
张从正三笑愈狂病
陈道隆心慈济困
施今墨诊病妙法
冉雪峰野山参煅灰为引
蓝茂西瓜救命
陈筱宝巧治闭经
程钟龄施计治足痿
庞安时治难产
开明士绅李鼎铭是名医
唐由之为毛主席手术
张景岳用磁石排误吞铁钉
喻嘉言一针救二命
徐灵胎诊病愿以性命相抵
张锡纯善用山药救危症
张骧云开砒霜
范文甫诊病轶事
焦竑凉水治疫疠
萧龙友弃官行医
徐小圃自摘“儿科专家”招牌
蒲辅周诊病轶事
马二琴诊病趣闻
魏长春登门纠误
李东垣奇思治眩晕
张锐救死不为图钱财
盛寅宁死不苟且
郭玉巧对皇上
不贪钱财丧天良
杨吉老冰做药引治腹痛
顾筱岩焙干蛔虫治疔毒
郭彭年大剂柴胡治鼻衄
戴星甫六味地黄疗怪疾
赵绍琴一味紫苏治顽症
崔默庵得其因而后治
郑钦安巧借锯屑治痼疾
刘大用淤泥巧诱蛭
姚僧恒大黄之用见真知
赵海仙暗渡陈仓治胀满
郑奠一撤香治癃闭
刘宗序姜附君子汤治暑痢
王彦伯切脉断知中毒案
童心传望而察知麻风病
莫君锡两幅画浇灭龙雷之火
史载之一味紫箢治便秘
薛已童便黄酒治外伤
陈存仁食疗治肠炎
朱良春与中医三奇葩
六、名人与中医
美国总统的中医药情结
郭沫若与桑枝酒
蒲松龄槲皮治毒疮
苏轼与中医药
康熙赐曹寅地黄汤
纪晓岚与《阅微草堂笔记》
苏辙疗疾用茯苓
王维治好了秦观的病
宋代皇帝和中医
朱元璋与药引子
范仲淹与中医学
唐伯虎田螺救人
慈禧太后与乡村御医
曹雪芹把脉知病源
王勃与豆豉
戴安娜求治中医
诗圣与中草药的情缘
宋美龄与中医
中医推拿使张学良离开轮椅
陈存仁在上海为于右任老诊病
柳宗元的《柳州救三死方》
大枣汤治好九世班禅的肠炎
章太炎先生的中医情
鲁迅到底是怎么看中医药的
苏加诺:这是中医学的奇迹
鉴真东渡对日本医药的影响
七、文苑医话
趣谈《西游记》的仙药和仙术
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四大名医
《幽闺记》中药名写庸医
《镜花缘》中的中医药
《红楼梦》中的中医药
晴雯和尤二姐,皆遇庸医命不同
《草木传》里的中医药
张说的医药奇文《钱本草》
《水浒传》之蒙汗药
《儒林外史》中的医案
《老残游记》中的串铃医
八、中医疗法
洞穴疗病
针法溯源
保健足浴,延年有方
药浴疗疾
拔罐治百病
针法溯源
刮痧是怎么治病的?
浅谈足疗法
鲜为人知的脐疗法
九、名方传奇
华佗与麻沸散
传奇的季德胜蛇药与蜈蚣
冯玉祥与六神丸
御用圣药“龟龄集”
还少丹使人返老还童
话说诸葛行军散
曲焕章与云南白药
郑相国与青娥丸
夏令清暑利湿药:六一散
清凉油的来历
钱乙与六味地黄丸
二至丸的传说
屡用屡效神仙粥
国宝名药——片仔癀
梨膏糖传奇
妇科良药“定坤丹”
长国人志气的人丹
马应龙眼药与马应龙痔疮膏
王老吉凉茶历史
十、杏林点滴
奇香和奇臭的中药
胡庆余堂的金铲银锅
兔唇修补术的最早记载
……[看更多目录]
序言在故事中学习中医(代序)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对中医都怀有一种很亲近的感情,毕竟从小到大都或多或少地喝过苦药汤、吃过保健补品,尽管不是很了解中医。
中医药本身虽然褪去了很多传统特色,但近年来却更深入人心,不仅被普通百姓津津乐道,甚至深入到美容、健身、养生、保健领域和很多高精的科技产业,成为白领的健康时尚和名贵们的新宠,还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健康保健经的流行,都说明民众对传统中医药的信赖。
黑药丸也好,苦药汤也好,民众就是接受中医,选择中医,看看那为让名老中医看病而起早贪黑排队挂号的长队,看看保健品专柜前的人山人海,就知道中医是多么的深入人心了!
还是患者们的话实实在在地道出了中医的长处:治病去根;全身调补,舒服;开几包便宜的草根树皮,吃着它就管用,扎一针两针就好,真神;找老先生瞧病,不像西医那样血淋淋冷冰冰,心里痛快;被西医宣判死刑了,到中医这也许还有盼头……
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博大精深的中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古老神秘的,是晦涩难懂的,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享用中医,我们带大家换个角度看中医,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像读故事书一样读懂中医——读完了一个个轻松易懂的故事,才明白中医原来这么简单、这么有趣、这么实用。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们接触了非常多的中医专家、中医文化学者和一些宗传的纯正的民间医生,所以我们广泛地约稿,并收集整理了从古至今的各种中医典故趣闻、悬壶诊病逸事、历代名家养生经验、华夏滋补药草、传统文化与中医药丝丝缕缕的联系、名方传奇等,语言生动有趣,短小通俗实用。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漏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另外,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还得到了王惟恒、薛公忱、梁雄飞、丁兆平、张履南、李红珠、侯中伟、温长路、张存悌、段振离、梁丽霞等同志的赐稿,在此一并致谢。
谨以此书献给喜欢中医、从事中医以及想要了解中医的广大朋友们。
文摘神奇的“药葫芦”
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但是,提到“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语,你就会知道这葫芦肯定与药有关。葫芦,古代写作“壶”,俗称葫芦瓜。《诗•豳风•七月》中“八月断壶”,特指的就是盛药的葫芦,即“药葫芦”。
古今许多神话故事,几乎涉药就有葫芦。道教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就常背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药葫芦,周游江湖,治病救人。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五回中说:“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老君)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考药葫芦之典故,当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之记载:“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耧上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类似记载,还可见于晋•葛洪《神仙传》及一些古史杂说等。大概都说的是汉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许多人,无法医治。有一天,一个神奇的老人来到这里,他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小小中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这位“壶翁”身怀绝技、乐善好施,凡是来求医者,老人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就这样,喝了这位“壶翁”药的人,一个一个都好了起来。时有汝南人费长房,见此老翁人散后便跳入壶中,他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就带了酒菜前去拜访,老翁便邀他同入壶中。费长房从此随其学道,壶翁尽授其“悬壶济世”之术。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代代相传。因而后来人皆称卖药的、行医的为“悬壶””,美称医生职业为“悬壶济世””,开业则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行医者悬葫芦于诊室为医之标志,更为众多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
看上述典故,虽然记述多带有传奇色彩,但若揭其神诞外衣,不难知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药葫芦只不过是一只盛药的“药壶”,或曰一种行医、卖药的“招幌”而已。不过,医家挂药葫芦还有深意处:一是向世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