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物价支配的经济史(“经济史上那些事”系列丛书)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史,世界经济史,
品牌: 许梦博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1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15204217/9787115204219
·条形码:978711520421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经济史上那些事”系列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被物价支配的经济史》从经济史的角度,回顾了物价涨跌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历史片段,是一本帮助读者了解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根源和本质的普及读物。全书首先解释了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关的基本经济概念,之后回顾了从古罗马帝国到21世纪的现代社会,数千年历史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曾经肆虐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年代,用生动的故事向读者揭示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发生、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危害。最后,针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作者给出了普通百姓跑赢CPl的一般方法。
《被物价支配的经济史》适合对于经济史及通货膨胀和紧缩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学生以及其他读者参考阅读。
媒体推荐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
——米尔顿·弗里德曼
(大陆币)实在是我们手中妙不可富的工具,发行之后它就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支付军饷,购置军火、军粮和军衣。后来我们被迫过度发行,它也就此不断地贬值,直至退出流通。
——本杰明·富兰克林
我学习经济学是为了不受经济学家的骗。
——罗宾逊夫人
若要推翻目前人类的社会基础,破坏它的通货体系乃是最精妙、最有效的方法。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编辑推荐《被物价支配的经济史》首先以生活化的方式,讲解了物价、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和本质;之后又思接千载,回顾了几千年中人类社会所经历的数个由物价而引发动荡的年代,用惊心动魄的故事说明了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发生机理以及对于普通人生活的伤害;最后,作者又将目光落回现代,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普通人如何规避物价变动的影响,给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
总之,“物价”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去深刻理解的概念,这将使我们更加懂得财富的真意,更加关注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风险。
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冲突与变革
一本让你看破物价涨跌本质的经济学普及读物
那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年代
那是糟得不能再糟的年代
那是物价动荡的年代
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虽然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
几千年来,在物价的上涨和下跌中,无数人的财富被无声地洗劫,许多曾经辉煌的王朝被看不见的经济之手毁于无形。时至现代,刚刚过去的一轮石油与粮食价格的暴涨暴跌,仍在续写着被物价支配的经济史。
目录
第1章 物价与生活
我们都是米兰的小铁匠
生活费用的衡量指标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和货币主义
通货膨胀的是与非
全球化时代的通胀问题
附:我们是谁,我们不是谁
第2章 祸福无常:那些特价动荡的年代
罗马帝国:3个世纪的通货膨胀
14世纪的欧洲:鼠疫时期的通胀
元朝:“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美国:靠纸币打赢独立战争
一战之后的德国:和约的经济后果
1929年大萧条:“美利坚分裂国”的恶果
20世纪40年代的旧中国:通胀敲响丧钟
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被侮辱的与被伤害的
附:我们知道什么,我们不知道什么
第3章 正在发生的故事:21世纪的特价过山车
粮食:不要忽视蝴蝶翅膀的扇动
暴涨暴跌的石油
股市与楼市的相互交错
附:我们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第4章 永别了,通胀
政策减速带——全球联手抗击金融危机
如何跑赢CPI
附:我们处在何处,我们走向何方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每当面对重大转折与变革时,人们便会习惯性地回顾历史,以大历史的视野来看待正在发生的大事件,希望从历史发展的逻辑中,找出当下前进的方向,如此便会在面对繁荣时少一些疯狂,在面对衰退时少一些恐慌。
如今,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个这样的转折时代,繁荣与衰退,几乎在一夜之间接踵而至,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许多人失去工作甚至栖身之所,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在谈论:“危机从何而起,最糟糕的阶段已经过去还是尚未到来,我们又将如何走向复苏?”对于这些众说纷纭的问题,或许只有历史才会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因此,我们编写了这套“经济史上那些事”系列丛书。
展现历史前进的动力,揭示重大事件的经济根源,是我们编写这套书的一个出发点。
信贷业的繁荣,促成了古巴比伦的富有与辉煌;而长达3个世纪的通货膨胀,使古罗马的经济最终崩溃,帝国也就此消亡。每一页人类社会的历史虽然几乎都写满了战争、权力和政治,但如果揭开这些激烈冲突的历史表象,我们就会发现,在那些历史上的转折时期,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经济的力量。几乎可以说,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经济思想史。物价的涨跌、信贷的兴衰、人们对黄金的贪婪和追逐……不仅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正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而且也曾在历史上的历次变迁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决定着财富的分配、王朝的更迭。
文摘第2章 祸福无常:那些特价动荡的年代
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生命的真意义,要在历史上获得,历史的规律性,有时在短时间内不能看清,而须在长时间内大开眼界,才看得出来。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我看到的是一出由伟大文化组成的戏剧,其中每一种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从它土生的土壤中勃兴起来,都在它的整个生活期中坚实地和那片土壤联系着;每一种文化都把自己的影响印在它的材料,即它的人类身上;每一种文化各有各的观念、自己的情欲、自己的生活、愿望和情感,以及自己的死亡。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我们在这一章给读者讲述关于物价变动的几段历史,在时间上可能相隔千年,在空间上有的相隔万里,但是它们描绘出的人类面临的困境,以及在这些困境中人类承受的苦难和付出的努力却是一致的。
我们将尽可能描绘出“戏剧”的画面,同时能让读者体会到历史背后或有的规律。
罗马帝国:3个世纪的通货膨胀
公元166年,在中国是东汉延憙九年,当时在洛阳德阳殿端坐的乃是桓帝刘志。忽一日,侍臣上报,有西域更西之国大秦使者来朝献礼。桓帝自认为德泽四方,蛮夷不远万里入朝受化,于是大喜接见。大秦使者是其国国王安敦所派,带来象牙、犀角、玳瑁等奇珍异宝。桓帝亦命搜罗国中奇宝回赠。这段见于《后汉书》中的记载,乃是我国历史中关于欧洲国家使者来访中国的最早记录。自此,中西海道开通,这条海道被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其实早在公元97年,即汉和帝永元九年,东汉外交家,当时经营西域的都护班超即遣使甘英西访大秦。甘英来到条支(在今伊拉克境内),“临大海(指波斯湾),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日:‘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带)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后汉书·西域传》)安息国是汉朝与大秦交易的中转点,将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与大秦交易,从中获取垄断的暴利。也许是考虑到若汉朝直接开通了与大秦的商路会损害其垄断利益,于是安息人没有向甘英提供更直接的经叙利亚的陆路,而是备陈渡海的艰难,使甘英在西海却步返还,最终未能到达大秦。
当时,东汉已是国势衰微。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刘备和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