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中国当代小说,综合,
品牌: 安妮宝贝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21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7592082
·条形码:9787807592082
·包装版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莲花》是一本以真实地点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既是小说,说明它完全来源于虚构。因为虚构,地点产生新的暗示。仿佛所写的此地,另有他方。它和真实的关系变得微妙。涉水而过,投奔岸的另一边。如果任何一段旅途,都是一条主动选择或被动带领的道路,那么它应该还承担其他的寓意。是时间流转的路途。是生命起伏的路途。是穿越人间俗世的路途。也是一条坚韧静默而隐忍的精神实践的路途。
有人说众生如同池塘中的莲花:有的在超脱中盛开,其他则被水深深淹没沉沦于黑暗淤泥中;有些已接近予开放,它们需要更多的光明。在这本小说里,写到不同种类生命的形态,就如同写到不同种类的死亡、苦痛和温暖。他们的所向和所求,以及获得的道路。如果任何路途必须获得终局,那么它应该被认作是一种顺乎其道的安排。
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的诞生。
这一《莲花》,有关寓意,有关心灵的历史,有关人所走上的路途。而人所做出的努力,通常是未尽。也许这已经是结果一种。莲花。这个名辽,非常映衬。
作者简介安妮宝贝,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摄影图文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八部作品。
其作品均持续进入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在众多读者中深具影响力。现民北京。
编辑推荐《莲花》在2006年出版,它如同我出版过的每一《莲花》,表相热闹至极,人来人往,内里地是孤僻辨。
它在一些人心里,是一个路标。
没有走上过路途的人,希望有一个始终走在路上的人。希望他为存在的黑暗牺牲。它如同我出版过的每一《莲花》,表相热闹至极,人来人往,内里却总是孤僻。【再版平】
这一《莲花》。有关寓意。有关心灵的历史。有关人所走上的路途。
“梅花鹿高贵的犄角在羊齿植物的草丛中掠过,薄薄青苔上萤火闪耀……整个世间似乎只有我们两个。我跟着你在黑暗中前行。”
“他们在高原城市上告别,仿佛离开破碎的岛屿,各自投身汪洋大海……”
他们长久地凝望这片绮丽、壮观而又肃穆的天地。以及留存在其中的神秘而与世隔绝的村庄和山峦。人世的喧嚣和浮华不能与它对峙,即使轮转的生命也不能够。这一刻,他们停留在世间的边缘,与之惜别。也许这就是最后一眼的留恋。
目录
序 染种
第一场 梦中花园
第二场 黑暗回声
第三场 深红道路
第四场 荆棘王冠
第五场 行走钢索
第六场 花好月圆
终 殊途同归
……[看更多目录]
序言[壹]
这是一本以真实地点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既是小说说明它完全来源于虚构。因为虚构,地点产生新的暗示。仿佛所写的此地,另有他方。它和真实的关系变得微妙。涉水而过,投奔岸的另一边。
一张《喜马拉雅》的原声碟,是茌拉萨的一家小店里购买的。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前半部分,我塞上耳机,大部分时间听的是《喜马拉雅》的第二首“Norbu”,有时是第十一首“Karma”,两段曲子伴随很长时间。它们能让我迅速平静下来,进入状态。音乐带来的回忆隧道,连接蓝天烈日、冰雪清泉,以及莽莽峡谷中抵达的偏僻村落。在高原地区与自然血肉相联的深刻感受,是一种植根。我知道,它对我的人生非常重要。其重要性,超过我在不同的城市里停停走走所经历的众多经验。超过我所做过的许多事。
写到书的后半部分,停止了在写作时听音乐的习惯。穿越过那条隧道,抵达记忆、想象和理解的核心。于是写作最终需要的只是静默。
[贰]
墨脱。它是地图上的一个标识。在地理杂志里看到关于它的报道,是很多年之前。一幅照片,赤脚的背夫背着货物走在森林之中。泥泞沼泽。树枝藤蔓潮湿交织。那段文字里写道:此地曾被称作莲花隐藏的圣地。如果不经历艰辛的路途,如何能够抵达美好的地方。神秘的象征。它所发生的意义,是一种指引。
在去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路上,曾经以为自己会死去。晚上在山谷中的木头棚子里留宿,临睡之前,会问自己,明天是否能够依旧活着赶路,而不是被塌方和泥石流砸死。每天都是如此。这段经验,使我知道自己已经与以往不同。
墨脱的路途非常危险,不要上路。这是我必须要提醒的。
[叁]
如果任何一段旅途,都是一条主动选择或被动带领的道路,那么它应该还承担其他的寓意。是时间流转的路途。是生命起伏的路途。是穿越人间俗世的路途。也是一条坚韧静默而隐忍的精神实践的路途。
有人说众生如同池塘中的莲花:有的在超脱中盛开,其他则被水深深淹没沉沦于黑暗淤泥中;有些已接近于开放,它们需要更多的光明。在这本小说里,写到不同种类生命的形态,就如同写到不同种类的死亡、苦痛和温暖。他们的所向和所求,以及获得的道路。如果任何路途必须获得终局,那么它应该被认作是一种顺乎其道的安排。
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的诞生。
[肆]
这一本书,有关寓意,有关心灵的历史,有关人所走上的路途。而人所做出的努力,通常是未尽。也许这已经是结果一种。莲花。这个名字,非常映衬。
[伍]
所有图片都是用数码相机所拍。因为大雨和路途艰辛,图片极少。且看到美景奇观,更不愿意拍照。镜头会扭曲和减弱它们的美,自身存在才最为完好。这些图片只是一些印记。而我的回忆并不需要它们。
[陆]
我知道你一直在看我所写的字。从我的第一本书到这第七本书。一个作者的写和一个读者的读,如同两个陌生人的内心开放。直到现在,我仍旧看到自己在写着的,是写在水中的字。
我一直认为小说应该代表着一种内向自省,代表对表象的超越,它能够扩大心灵的范畴,增加对人性和事物诸多可能性和复杂性的理解。它带有个人气质,即使面临误解和贬谪,仍可端然。因对创作者来说,其根本是一种寂静的个人经验。是他的道路。对读者来说,亦是如此。
我希望对你而言,这本书值得阅读。
文摘第一场 梦中花园
凌晨时分,她听到房间里的细微声响。仿佛是同室陌生男子在黑暗中起身,摸索着穿上衣服,打开门走出房间。微光清凉,他身上的白棉衬衣在门角倏忽不见,如同飞鸟在夜空掠过的羽翼,没有留下痕迹。日玛旅馆窄小的木楼梯,踩上去咯吱作响,承受不住负担的重量。睁开眼睛,侧耳倾听。窗外有沙沙的雨声,像小时候养在硬纸盒子里的蚕,蠕动在大片桑叶上,彻夜进食。旺盛而持续的声音。雨水的声音。
无数次,她曾经希望某天在这样的时刻醒来。可以看到拉萨的夜雨,看到它们以神秘的姿态出没不定,在万籁俱寂时降落于高原的山谷和地面上,直至清晨结束。可是在此地停留的一年半中,她从未曾失眠。睡眠强悍,每次一碰到枕头便昏然入睡。也许是空气中氧分含量的减少,使脑子供血的速度缓慢,有类似麻醉般的轻微眩晕,是高山症的一种反应。只是自己并不得知。
醒来时。早上七点左右。天色大亮,晴朗天空,雨后朝霞绚烂分明。夜色的声响与喧嚣消失无踪。旅馆窗下是邻近藏民的平房,屋顶上彩色幡旗在风中哗然翻飞。余留下五六处小小的湿润水洼,未被即将破云而出的太阳蒸发。大地苏醒之后,恢复暴烈干燥的气质。
她对他说过,这里的雨,如同神迹,不被窥探。它们自行其事,不与人知晓及猜测。你不会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城市,看到这样的雨水。它是你所能感受到的奇迹,近在咫尺。与你曾拥有过的任何经验迥然不同。它们是被庇佑的暗示。
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她摘录了一段十九世纪欧洲探险者古伯察神甫对拉萨的描绘。在这本粉白绢面的笔记本里,有一些繁杂而琐碎的摘录。有些是从阅读过的涉及各种学科的书籍中所得,断续的不连贯的诗歌及日记。撕下一些图片或杂志资讯页面,夹在其中,包括植物、食物、人像、地方志、设计素材等。偶尔夹杂一些线条质朴的铅笔素描,刻画建筑或小物体的细节。还有用圆珠笔抄下的潦草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