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天堂遗忘的孩子

分類: 图书,小说,外国,现当代小说,美洲,美国,
品牌: 索尼娅·纳扎里奥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页码:24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4432771X/9787544327718
·条形码:978754432771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被天堂遗忘的孩子》是美国记者索尼娅·纳扎里奥写的一部书稿。此书稿部分内容发表在《洛杉矶时报》,作者因此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奖等多项大奖,具有世界声誉。《被天堂遗忘的孩子》直译“恩里克的旅行”,讲述的是危地马拉17岁少年恩里克因为思念母亲,坐在火车顶上,横穿整个墨西哥偷渡进入美国的故事。恩里克乘坐的列车被称为“死亡列车”,在穿越墨西哥的过程中,需要面临黑帮追杀、坏警察敲诈等危险,进入美国后还有可能被收押遣返。作者索尼娅·纳扎里奥的报道也同样精彩和充满惊险。
作者简介索尼娅·纳扎里奥,《洛杉矶时报》项目记者,有二十多年的报导经验,专门采访和撰写与社会问题有关的报道。她的报道涉及美国最大的一些问题:饥饿、药品上瘾和移民。 她得过无数国家级奖项。2003年,题为“恩里克的旅行”的系列报道介绍了一个洪都拉斯男孩历尽艰辛到美国万里寻母的故事,获得了十几项奖,包括普利策特稿写作奖、乔治·波尔克国际报导奖、罗伯特·肯尼迪新闻奖首奖,以及美国西裔记者协会颁发的吉列尔莫·马丁内斯-马克斯综合杰出奖。1998年,她因一个有关药品成瘾家庭孩子的系列报道而成为普利策奖候选人。1994年,她因一个有关饥饿问题的系列报道而获得乔治·波尔克地方报导奖。
译者简介:
周鹰,专科毕业于师范学院外语系,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英国语言文学专业。从事高中外语教学十余年,数次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自然遗产审批与考察的首席翻译,2002年以来从事文化公司英文编辑和专职翻译工作。泽作三百余万字,包括小说、传记、儿童教育、企业管理及生活类图书。
王海,四川外语学院口语系毕业,英语是第二外语。从事专职编辑和翻译十佘年,有口语泽作一百多万字,英语译作二十多万字。
媒体推荐引人入胜、英勇壮丽、影响巨大,《被天堂遗忘的孩子》抓住了读者的心。大多数美国人或者他们的祖先都是从其人国家来到美国的。为了在这片新土地上找到更好的生活,他们经历过艰难的旅程,忍受过与家人的痛苦分离,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向我们讲述了恩里克的故事——我们自己的故事。
——爱德华·詹姆斯·奥尔莫斯
这是21世纪的“奥德赛” 纳扎里奥精彩的文笔彻底照亮了美国最黑暗的角落之一。这是根据不同凡响的新闻报道内容扩展的图书。如果你今年只读一本非文学作品,那一定是这本,因为你认识书中的小主人公们,他们就是邻家男孩。
——伊莎贝尔·艾伦德
本书描述了一个男孩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对读者具有非常强烈的启发性和号召力,你会渐渐对恩里克感恩和着迷。他的人生、他精彩的寻母历险,都给我们上了难忘的一课,让我们懂得了苦难历程可以转化成一种救赎。
——罗伯特·科尔斯
谋生与亲情不可得兼,历经艰险亲情得圆,这是人类的故事母题之一。震撼的是,本书所述是真人真事,一切元素都存于当代,却又残酷得陌生。
从《被天堂遗忘的孩子》这部非虚构作品中,我们能感到罪恶前的无助、亲情下的无畏,当然也升华出对职业新闻工作者的敬意!
——向熹(南方周末总编辑)
编辑推荐在“死亡列车”车顶,他和其他偷渡者——其中许多是孩子——像动物一样被追捕。
《被天堂遗忘的孩子》入选美国中学教材,集普利策特稿写作奖、乔治·波尔克国际报导奖、罗伯特·肯尼迪新闻奖首奖于一身,《南方周末》总编辑向熹诚意推荐。
亚马逊网站连续两年销量第1名
目录
地图:恩里克的旅行线路图
序
第一章 被抛下的孩子
第二章 寻求怜悯
第三章 遭遇“野兽”
第四章 礼物和信仰
第五章 国境线上
第六章 黑暗的河流,新生活的开端
第七章 又一个被抛下的孩子
后记 女人、孩子和移民问题
说明
致谢
……[看更多目录]
序言星期五,早上8点,我在洛杉矶的家里,听到大门锁孔里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玛丽亚.卡门.费里兹打开房门,走进厨房。她每隔一周就来我家打扫一次房子。
卡门个子娇小,聪明伶俐,干起活来迅速利落。每天早上这个时候,我通常正处于忙乱之中,急急忙忙地准备冲出家门去上班。但是,每当卡门来打扫时,我们俩的步调正好对调过来。她从厨房开始收拾房子,我则围着她团团转,帮着拾起地上散乱的鞋袜和报纸,以便让她清扫地板时轻松一些。这个不变的仪式使我们俩得以共处一室拉家常。
那是1997年的一个早晨,我靠在厨房工作台的一边,卡门靠在另一边。她说有个问题憋在心里很久了,一直想问我。“索尼娅太太,你打算要小孩吗?”
我告诉她说:“我还不确定。”卡门有个儿子,有时她来干活时会把孩子带上,让他在那里看电视。我问她是否还想要更多的孩子。
卡门平时总是笑呵呵的,喜欢说话,此刻却突然沉默了,不好意思地盯着厨房工作台。
文摘第一章被抛下的孩子
反叛
现在,恩里克的愤怒已经达到不可抑制的程度。他拒绝在学校制作母亲节卡片,开始打其他孩子,还在僻静的地方撩女生的裙子。老师试图让他规矩点,就用一把很大的戒尺打他。恩里克紧紧拽住戒尺的一端不松手,把老师气得哭起来。
他还跳到老师讲桌上吼叫:“谁是恩里克?”
“你是!”全班同学回答。
他曾三次被勒令休学,两次复读同一年级。但他从没违背好好学习的承诺。尽管他周围的孩子有一半早早退学,他仍然坚持读完了小学。学校举行了个小小的毕业仪式。一个老师拥抱他后,喃喃低语道:“谢天谢地,恩里克终于可以离开这里了。”
他自豪地站在那里,身穿蓝长袍,头戴学士帽。但母亲家没有任何人前去参加他的毕业仪式。
现在,他已经14岁,是个少年了,在加里泽尔街上消磨的时间更多了。这个街区由一个贩卖毒品的黑帮控制着,并且很快就成了特古西加尔巴最让人头疼的街区之一。奶奶让他每天早早回家,但他经常去踢足球,半夜才回家,而且拒绝出去卖香料了。如果有女孩子看到他在街上叫卖一杯杯的水果块,或者听到有人叫他“玉米粉蒸肉小贩”,他会觉得很尴尬。有时,当恩里克一丝不挂地睡在床上,不能迅速跑出去逃脱惩罚时,奶奶会用皮带抽他。“现在我们来算总账。”奶奶说。她边打边数,恩里克调皮过多少次,就会被抽上多少皮带。
由于没有父母在加里泽尔街上保护他,恩里克只好自己树立起更粗野的形象。每次和奶奶一起上教堂时,他都把《圣经》藏在衬衫下,以免别人知道他们是去教堂。
很快,他就再也不去教堂了。
“别和那些坏孩子混。”玛丽亚奶奶经常说。
“我交什么朋友,你管不着!”恩里克总是顶嘴。还说奶奶又不是妈妈,没有权利告诉他该做什么。他有时天亮才回家。
奶奶会哭着一直等到他回来。“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啊?”她问,“你不爱我吗?我要把你送走。”
“送走就送走!反正没人爱我。”
但奶奶说她是从心底里爱他的,只不过想让他干活,做受人尊重的事,以便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
恩里克回答说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那么些年来,恩里克已经成了奶奶最小的儿子。“留在我身边吧。如果你听话,我的一切都留给你,我死后请把我埋了。”她祈祷自己能把恩里克留在身边,直到他母亲让人来接他为止。但她的儿子们却说恩里克必须离开她。她都70岁了,哼,他会去埋她,他会把她活活气死的。
奶奶难过地给洛德丝写信说:“你必须给他另找一个家。”
对恩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