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中的东方朔
分類: 图书,传记,文学家,中国,综合,
品牌: 东方龙吟
基本信息·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页码:2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7554916/9787807554912
·条形码:978780755491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汉朝历史中的东方朔》主要讲述了:东方朔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杰出人物,在当时政治、思想、军事、文化方面有很多建树。他在自荐书中,曾向武帝介绍过自己家世:“少失父母,长养史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年十五学击剑,年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年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见出道时便是一位文武全才。而后五、六十年间,他屡陷危机却无所畏惧,历捋虎须而自身安然,其为人为文品格为妙,受到举世称赞;伴君伴虎技艺之绝,近乎炉火纯青。更为著名的是,他在实现这些成就时,为后代留下许多令人拍案叫绝且意味隽求的奇智佳话。
作者简介东方龙吟,古徐人也,现居北京。曾历文革风潮,又临上山下乡,无奈掘煤掏炭, 三界蔽日,遍尝苦胆。高考恢复之时,随潮涌入大学,又趋翰院求读,忝得学位,九 天揽月,饮腥知返。此后于政于商,于文于学,于诗于赋,于编于纂,于教于授,于 影于视,于游于乐,凡可自得其乐又让他人欢乐且自省者,多多为之;同侪友人,艳 称“笑傲江湖”。喜读金庸古龙之作,窃以彼等文字,为生计而作,利趋于先,名随 其后,逸龙狂蛇,入市求售,意趣虽在,未入大雅。今有学人奉若圭臬,欲置凌烟之 阁,未免更为媚俗。扪心而问,学人耽于武侠,心享其乐而面有愧色者,比比皆是。 退居逸室,翻却陈箧,得昔日苦读苦记之卡若干,于是闲来集腋串文。以无功无利之 心,捉无忌无惮之笔,试著“文侠系列”,以博仕人一乐;虽难免媚俗,然令读书之 人,粲然而不汗颜,此吾之大愿,亦吾之“文侠”与彼等“武侠”之异也。优耶劣耶,东方功耶过耶,世人自可评之;东方龙吟,其乐融融。
编辑推荐CCTV黄金频道热播,创奥运会期间历史剧最高收视率。《汉朝历史中的东方朔》为您介绍旷世奇才之神秘生平,见微知著,广言汉朝轶事,展东方圣贤之风采英姿,原始见终,领略大汉风骨。
奇人东方朔:长相奇 人品奇 行为奇 文章奇 才艺奇
怪人东方朔:来历怪 言语怪 思维怪 举止怪 妻妾怪
酷人东方朔:调笑宰相大臣 嘲哂二军统帅 戏弄皇帝如“发小”
高人东方朔:内朝首辅第一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
仁人东方朔:首倡关爱“贫民无产业者”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创始人
狂人东方朔:古今第一狂人 敢在皇宫大殿上撒尿 李白是他的忠实粉丝
达人东方朔:学贯中西未 未卜先知隐居朝堂乐天知命 道骨仙风
超人东方朔:修订司马迁的《史记》 谙熟《山海经》创作《神异经》
圣人东方朔:汉武帝誉为“圣人”,《列仙传》说当时人都称他是“圣人”
神人东方朔:考校天下群山 周游西亚诸国 亲自去过北极 涉足南美等地
目录
第一讲 奇人东方朔
第二讲 智者东方朔
第三讲 怪人东方朔
第四讲 诤友东方朔
第五讲 内朝首辅东方朔
第六讲 狂人东方朔
第七讲 从平民顾问到“执戟郎”
第八讲 东方朔的身世之谜
第九讲 反对求仙的“活神仙”
第十讲 东方朔与《山海经》
第十一讲 博学多能东方朔
第十二讲 东方朔与《史记》
第十三讲 东方朔去过北极吗?
后记 说不尽的东方朔
……[看更多目录]
文摘看过电视剧《汉武大帝》和《东方朔》的人都知道,汉武帝一即位,所做的第一件具有轰动效应的事,就是发布诏令:号召天下郡国,向朝廷举荐贤良之士,凡是品行端正、有文字功底或特殊才能的读书人,只要你有好的治国方略,能够指出朝廷政策的得与失,或者有其他人不具备的特殊才能,新皇上都会重用你,“待以不次之位”。
所谓“待以不次之位”,就是不用按照原来的台阶,一级一级地往上爬,皇上会根据你的才能,授予相应的官职,用现代的话来说,可以坐直升飞机,一下子就当上个省部级的领导。
于是天下的读书人,自恃一技之长,纷纷跑到长安,毛遂自荐,献计献策,最多的时候,多达数千人。
武帝为了招待这些天下才俊,专门设置一个机构,叫做“公车署”,也称“公车处”,意思是这些人在长安参观游览,可以免费乘坐“公车”。换成现代汉语,“公车处”就是配有专车的“特殊人才引进处”。汉代县长叫县令,“处长”也叫令,公车处的头儿就叫“公车令”。
可小皇上汉武帝对这些人才,要求也极为严格,所上的奏折,如果是老生常谈、人云亦云,马上就会让他打起包裹回家去,这就是汉武帝应对那些“过江之鲫”般的求职者的九字高招:
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
——《汉书·东方朔传》
就在这时,有个相貌俊伟、个子极高的年轻人来到长安,给皇帝送来“三千奏牍”,这个人就是东方朔。
所谓“奏牍”,是写在竹简或者木简上的奏折。东方朔是齐国平原人,那里并不盛产竹子,所以他的“奏牍”,应写在长长的木头片儿上,我们姑且将它称为“三千书简”。
说东方朔是奇人,首先“奇”在行为举止上。
别人给皇上上疏,要么是一捆竹简,要么是一卷帛书,总而言之,要言简意赅。皇上日理万机,龙书案上的奏折肯定堆积如山,你写得那么长,他哪有时间看啊!
东方朔奇就奇在与众不同。他从老家平原,千里迢迢地,大概是用牛车吧,运来三千书简。“公车令”一看这阵势,真是哭笑不得,只好让两个身强体壮侍卫,抬着抱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送到宫里。
在公车处苦苦等待的人都想,这个奇奇怪怪的齐国佬,你就等着瞧吧,皇上看到你这一堆东西,马上就会很不耐烦地挥挥手:让他走人!
可事情远远出乎众人的意料,皇上不仅没有让他立即走人,反而被那三千书简紧紧地抓住了眼球。据《史记》记载:“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就是说,汉武帝将那一堆书简,从上面开始,一捆一捆地打开阅读,一读就爱
……[看更多书摘]
后记看完本书校样,正值45集电视剧《东方朔》在CCTV-1重播结束的时刻。剧中倒挂着眉毛、邋邋遢遢、油嘴滑舌的东方朔扮相,一开始让我无法接受。可是这部电视剧在奥运盛况空前的特殊时问里,居然能创近年来古装电视剧收视率的新高,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说实在的,在此之前,知道东方朔的人少之又少。尽管班固先生在《汉书》中专辟一章,详述其事,所占篇幅竞与卫青、霍去病二人合传相近,可历史学、政治学、军事学界对东方朔概莫置辞,只有文学史上稍稍提及。好在班固先生记录下了东方朔对汉武帝说的原话:“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若无这番话证明他文韬武略俱备、曼倩英姿绰约;若是《汉书》没有记载东方朔戏侏儒之后,于汉武帝盛怒之际申辩自己“身长九尺余”,从侧面反映出了他的身高体态;若不是后人夏侯湛、李太白、司马光、黄震、方孝孺等人实事求是地对东方朔做过公正的评价,人们就只能以为他除了是个弄臣之外,就是个吹牛撒谎的人,最多将他视作俳优,只能被相声泰斗私奉于深堂了。
自2000年我的长篇小说《智圣东方朔》问世之后,电视里、电台中、书摊上、报纸里,到处都有东方朔,所谓天子之师、护国军师、八卦高手、占卜神仙等等,不一而足,东方朔似乎又成了灶王爷一样的民间俗神,“智圣”二字渐渐被人淡忘。电视剧《东方朔》的播出,又给他披上一层浓重的“痞子”色彩,东方朔的形象,已被弄得面目全非。于是,还东方朔以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显得更有必要了。
这本书原名《奇人东方朔》,是我在曾经火爆一时的某某讲坛讲述东方朔的讲稿。尽管演讲现场听众反应强烈,节目制作人员也欣喜若狂,但时至今日却一直被压在箱底没有播出。一开始我只以为是东方朔的历史事迹过于神奇,神奇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制片人生怕误导观众去学东方朔搞得天下神秘兮兮的,后来又听编导讲我不太会即兴表演——其实我在大学讲坛上大多是边讲边演的,可是表演汉代人的生活情态,那可是拉下脸来、豁得出去的。比如汉代人在公众场合只跪不坐,是因为他们在夏天外面穿着大布做成的套衫,里面却是光着身子什么不都不穿。因为追求这般潇洒,那在公众场合就要牺牲坐的惬意。表演汉人跪坐的形态,虽说没必要不穿内衣,至少也要搞个类似孔乙己的穿的袍子吧!不然就是糊弄观众了,和前些年流行的假唱有什么区别?
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谁都知道,学术自有学术的品格,学人更有学人的品格。当然,在靠收视率吃饭的媒体人面前,不愿顺着挑着钱串儿的指挥棒去卖笑跳梁是很难的。然而真正的学者,不会略知皮毛便胡吹海擂,更不会公开剽窃现场刚听到的别人说过的闪光片断据为己有,为虎作伥李代桃僵时还要强贴桃花残红。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场景,将来会大大丰富我的《新儒林外史》类小说的细节。
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百科全书似”的学者,东方朔永远也说不尽。将来有机会,我们会接着再谈。
十分感谢山东省政协副秘书长、我的大学同桌马啸先生。所谓龙马精神、龙吟虎啸,都是我们兄弟精神的见证。本书出版之际,缺少一些图片,是马啸先生亲自驱车前往东方朔的老家陵县,并邀请著名摄影记者范隆,走访了东方朔故里神头农民邱维银先生,为本书拍了一组照片。感谢另一位同窗、淮海工学院的龚际平教授、孙家昌教授,他们为我提供了大量的连云港桃花涧、渡朔洞的照片。感谢黄石市委宣传部的曹跃林先生和东方山管理委员会的同志,他们向我推荐了东方朔在东方山的胜迹和传说。当然,还要感谢出版社的领导和沈浩波先生,书名最终定为现在这个样子,表明了他们对市场的敏感度。还要感谢本书的编辑千日先生,他是我遇到的最好的编辑之一,由于冗务缠身,自《解读苏东坡》以来,我将书稿的编辑和审校工作全权委托给了他,本书能够及时出版,大都出自他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