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测定:满足度计量方法
分類: 图书,哲学,伦理学,综合,
品牌: 伯纳德·M.S.范普拉格
基本信息·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35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43215993
·条形码:978754321599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幸福测定:满足度计量方法》(Happiness Quantified:A Satisfaction Calculus Approach),这本意义非凡并被期待已久的重要著作,由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2008年修订再版。该书提供了一种崭新且统一的分析主观满足度和收入评价的视角。全书以德国、英国、荷兰以及俄罗斯等国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实证分析,发展了建立幸福模型(包括总的满足度以及各生活领域,如健康、婚姻、收入、财务等)的新方法论,向我们呈现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权威性的兼具理论和实证的一种突破。该书为我们全面而系统地回答了如何测定幸福这一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堪称是幸福计量的权威著述。也许你现在依然习惯于从心理感受的角度来描述你是否幸福,也许你常常用“幸福”或“不幸福”来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倘若你想知道经济学家们如何根据数据来比较幸福、如何从生活的各层面精确地测定幸福,你一定不要错过《幸福测定:满足度计量方法》。
作者简介伯纳德·M.S.范普拉格,1939年生,阿姆斯特丹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教于布鲁塞尔佛雷大学、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莱登大学,曾任欧洲人口经济学协会的首任主席、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的副主编、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的副主编、荷兰社会经济委员会委员。1999年被推选为荷兰皇家科学学术委员会成员。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幸福测定及其解释,在经济计量方法论、劳动经济学及健康经济学等领域有诸多建树。在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Pubfic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etrics,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等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编辑推荐《幸福测定:满足度计量方法》为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绪论
2.应用家庭等值规模的收入满足度分析
3.满足度的因子分析
4.满足度汇总:作为汇总的总体满足度
5.政治满足度
6.男性、女性和家庭
7.过去和未来对当前满足度的影响
8.参照群体对我们标准的影响
9.健康和主观幸福度
10.气候对福利及幸福度的影响——外部效应
11.如何确定飞机噪音滋扰的补偿
12.税收和福利
13.主观收入不平等
14.衡量主观收入不平等的一般方法
15.贫困
16.多维贫困
17.结语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书修订版在2004年初版后的第三年——2007年问世。在这三年中,“幸福经济学”历经了激烈的变革。正如Clark等在2006年所证实的那样,三年间相关的研究文献资料在数量上大致翻了一番,而且更进一步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由此便引发了一些问题,即这些研究专论在文献资料中的地位。
本书不曾打算也不想成为“幸福经济学”的概括论述。其一是因为本书包括了当下出现的一些有关“幸福经济学”不同领域的研究,比如Frey,Stutzer(2002a)和Layard(2005)的专论,比如Frey和Stutzer(2002b),DiTella和MacCulloch(2006),Graham(2006),Clark,Frijters以及Shields(2006)的调查论文。我们还在书中提到了由Easterlin(2002)编辑的大量经典理论。其二,由研究文献资料呈指数级增长而引发的问题表明对“幸福经济学”的单一概论事实上已经在本书出版时就过时了。这便阻止了我们要将本书打造为“幸福经济学”单一概论的雄心。
虽然我们十分重视自身的科研环境,但是本书的首要意图还是向读者介绍研究方法的发展、应用以及基于社会经济学政策问题的讨论。这使得本书带有少许教科书的味道。我们认为,迄今在“幸福经济学”领域,这是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具备此类特点的书籍。
其次,本书对始于1971年,以莱登学派之名开展起来的我们自己的研究中的主要观点作了说明。尽管最近对于“幸福经济学”高潮迭起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和成果,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一些非常相似的模型和结果早已在20世纪70年代被莱登学派发现。我们旨在本书中将新老研究有机和谐地融合。
文摘插图:
2.应用家庭等值规模的收入满足度分析
2.1 导言
在上一章里,我们介绍了所需的研究工具,即各种问题模型,并且解释了这些研究工具的用途。在本章,我们开始介绍收入满足度的实证研究。我们知道有多种方法从受访者那里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而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这些不尽相同的问题模型能否产生具有可比性并且相似的结果。我们将研究五种看似不同但却能产生大致相同结果的方法。这一个章节我们重点介绍研究方法,同时,我们将利用对德国和英国数据的实证结果来定义和评价何谓家庭等值规模(family-equivalence scales)。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研究方法介绍给读者,而这些方法是在
中通篇使用的。
如果我们想了解某人是否对其收人满意,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问他(或她)这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询问方式,比如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打电话或者写信。从经验上来看,我们偏爱那种回答者是匿名的情形。必须尽量避免“诱导”回答者。因为如果有人认为他(或她)回答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收入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确切地说很多回答者将会给出并不客观的回答。他们将会夸大他们的不满意感。最好是让被调查者填一个多用途问卷,通过把收入问题放在许多不同主题的问题之中,我们可消除这样一个风险,即有些人会采用策略隐讳地回答那些关于收入的问题。
后记这是我们团队的第二本幸福主题的译著。
本书翻译开始于2006年6月,因为有了《经济学与幸福》(中文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基础,也因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的研究中,团队成员逐步积累的经验,工作进展顺利。在完成译稿交给出版社时,原书出版社告知,本书修订版已经由作者完成,拟于2008年初出版,他们希望我们出修订版的中文本。
等收到他们寄来的修订版,我们的翻译工作几乎是重新回到了起点。接下来的工作确实变得更加艰难。我们从头至尾将两个版本进行仔细对照,从目录、序言、各章正文、各章注释、各章图表、公式推导、参考文献等各个部分,找出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修改了哪些内容。然后再逐字逐句重头翻译。现在回想起来,尽管过程艰辛,但是我们也为有幸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幸福研究的最新进展而满心欢喜。
每一章的译稿,我们都经过了多轮的集体的反复讨论、认真修改(团队成员中有一些离开了学校,同时又有新的成员加入)。本书中出现非常多的Satisfaction一词,我们曾考虑统一译为“满足”或“满意”,但在中文的语境中,感觉还是分别用“满足”与“满意”为好。
各章分工如下:
目录及序言:陈维茗;第一章:丁奕;第二章:丁奕、陈俊颖、于波;第三章:王晶、彭卫华;第四章:张晓松;第五章:夏燕菊;第六章:范建;第七章:冯小伟;第八章:张贤、冯小伟;第九章:王瑾;第十章:黄芝华;第十一章:吴苑林、王瑾;第十二章:柯林;第十三章:王丰、周慧星;第十四章:王丰;第十五章:王焱、王瑾;第十六章:王鹏、丁奕;第十七章:王瑾、宋富敏。索引:团队(受篇幅所限,原书索引的中英对译,没有收入中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