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把玩与鉴赏(把玩艺术系列图书)
分類: 图书,科技,轻工业、手工业,工艺美术制品工业,
品牌: 宋建中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页码:10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501406X/9787805014067
·条形码:978780501406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把玩艺术系列图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和田玉把玩与鉴赏》由宋建中编写,《和田玉把玩与鉴赏》的具体内容包括:漫谈和田玉的文化资源、正确开发和田玉物质和文化资源、玉石奇特的保健作、佩玉洁身明志祈福平安等。《和田玉把玩与鉴赏》具体,易于读者理解。
编辑推荐《和田玉把玩与鉴赏》由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4
和田玉考略/6
第一节 俗人说玉/6
第二节 和田玉名称的由来/10
第三节 和田玉古今谈/13
第四节 白玉河中仔玉“天上”来的吗/18
一玉难求/22
第一节 寻玉难/22
第二节 采玉难/26
第三节 捞玉难/30
第四节 挖玉难/34
第五节 雕玉难/36
慧眼识玉/42
第一节 和田玉与其他玉石的区别/42
第二节 如何识别和田仔玉真与假/45
选购、把玩与收藏/52
第一节 和田玉种类/52
第二节 如何遗购和田玉工艺品/57
第三节 收藏和田玉须知/63
第四节 和田玉保养与把玩/69
文化与保健/74
第一节 漫谈和田玉的文化资源/74
第二节 正确开发和田玉物质和文化资源/77
第三节 玉石奇特的保健作用/81
第四节 佩玉洁身明志祈福平安/85
精品赏析/90
第一节 为什么说“黄金有价,玉无价”/90
第二节 寓意深刻的和田玉工艺品/93
第三节 精品赏析/94
后记/103
……[看更多目录]
序言号称万山之祖的巍巍昆仑山,“聚天地之精华,凝山川之灵气”生成中华瑰宝,形成昆仑之魂、精美绝伦的和田玉。和田玉滋润光洁、细腻晶莹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在中华大地上开发利用和田玉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它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中国的历史、政治、军事、宗教、文化艺术、思想道德……都深深地打上了和田玉文化的烙印。对玉的尊敬、崇拜、热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无法比拟的。
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和田玉都归帝王权贵们享用,所以又被称为“帝王玉”,普通百姓连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和田玉工艺品才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和田玉文化才得以充分地发扬光大,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猛提高,玩玉、藏玉、佩玉,家庭摆设和田玉工艺品已成为时尚,成为人们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一部分。可是很大一部分读者对和田玉的认识又很肤浅,迫切需要了解一些和田玉的最基本知识,知道一些和田玉文化的精髓内涵。
文摘插图:
《竹书纪年》中有:“西王母来朝,献白玉环、玉块。”《尚书大传》有:“舜时,西王母来献白玉管。”西王母据历史学家说是昆仑山上一个古老的原始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在《穆天子传》中载:周穆王西巡昆仑山“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
2700年前的管仲在《管子》一书中多次指出“玉出于禺氏”,据《中国史称》考证:“禺氏”即从春秋时代开始勃兴的“月氏”,包括宁夏到新疆的广袤地区。
到秦汉时期古籍中记载新疆和田玉就更多了。《史记》中:“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田,其山多玉石”,那是西去的采玉人,东往的卖玉人路过的一个关隘“玉门关”就由此而诞生了。唐代很多诗人在他们的诗句中就有大量的“玉门关”出现。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写有“归隋汉使千堆宝,少答朝王万匹罗”。元代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写有“采玉河边青石子(和田仔玉——笔者注),收来东国易桑麻”的佳句。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中写有:“凡玉入中国,贵重者尽出于田,葱岭。”(葱岭:昆仑山帕米尔一带——笔者注)
清乾隆皇帝曾于1762-1790年之间,7次派官员去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开采玉料,其中开采出一块玉料重达600多千克。清代就有关于在和田一带采玉的严格的法律,只允许官采,民采即是违法。
后记和田玉滋润、晶莹、神圣、高贵、纯洁、美丽、坚贞,我一想到它就精神振奋,一看到它就热血沸腾。和田五在中华大地上历经数千年,已深深根植在炎黄子孙的心底,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时至今日人们对和田玉的热爱、尊重、崇拜有增无减,称和田玉是中华瑰宝,中华文化之魂,一点也不过分。身为一名地质工作者虽潜心对和田玉及和田玉文化研究近50年,也只能说刚刚看见和田玉科学的大门,更谈不上迈入门槛了。和田玉及和田玉文化博大精深,像一部万卷书,像一壶香醇的酒,越读越有趣,越品越有味,在浩瀚的中外书海中查看着有关和田玉的论述,在故宫博物院和在售和田玉的货架上、柜台内观赏着和田玉工艺品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享受,可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朋友要求与我分享和田玉文化,要求我写一点和田玉鉴别、收藏、评价、把玩知识的科普读物,了解一点和田玉寻找、开采、加工情况,尊敬不如从命,我硬着头皮拿起拙笔写这本《和田玉把玩与鉴赏》,共享和田玉美的氛围。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新疆地矿局总工程师董连慧博士,为我撰写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