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的智慧
分類: 图书,传记,政治人物,日本,
品牌: 王艳明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页码:21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1129147
·条形码:978780112914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德川家康的智慧》展示德川家康的超人智慧,并不是仅仅供观者"认识"这样一位战国英雄,更希望掩卷之后,读者能借鉴德川家康的智慧,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更没有无缘无故的胜利,德川家康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而《德川家康的智慧》就要为你揭开德川家康的胜利密码。在这本《德川家康的智慧》里,我们将看到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孝子的家康,他在战国群雄里始终保持着忠厚长者的形象,孝顺的品质就是基础。我们还会看到一个武士、一个乱世英雄的德川家康,他相信统领天下的人,是受到神佛庇护的人。他忍耐、等待、积累,直到认为神佛终于改变了心意,在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选择了他来掌管天下。这个过程如此漫长,江山都几易其主,四十三年,少年头上也爬满华发。因为心中的“天下”二字,他忘却人质之耻,担待丧子之痛,背负不忠之名,从冈崎城赶往江户,完成他的使命。
“三代五代不是太平,十五代才算得上是太平盛世。”母亲临终前的遗言,竟一语成谶。德川幕府恰好传承了十五代,作为开创者,德川家康当无愧于母亲的嘱托,也无愧于后人的评说。
我们无意为德川家康贴上十全十美的标签。他与正夫人之间的感情隔阂,酿成了长子切腹的悲剧,堂堂幕府将军,也躲不过婚姻的难题,他和一个普通人并无两样;我们也不必为尊者讳,掩盖他的“厚黑”,因为该出手时就出手,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职业要求,也是他德川家康的志向所在。为大义背骂名,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谁控制了自己,谁就能控制天下,此言不差。他视奢华风雅为累赘,面对无常世事,他能屈能伸,强攻善守。发于当发,止于当止,一举一动都不偏不倚,一言一行能恰到好处,当天下已经唾手可得的时候,他也已经是众望所归的“天下人”。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认识世界,而应该积极地改变世界。
作者简介王艳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爱好文史,学跨中西,关注中日文化比较,闲来无事喜与日本历史小说家宫尾美登子心灵对话,对日本文化有独到的见解,惯用全球视野解读历史经典,编著有《领导者的国学三书:孙子兵法、贞观政要、资治通鉴》、《钱穆说史》等书。
编辑推荐《德川家康的智慧》是第一部多角度深入评点德川家康的精简读本。
第一部以中国视角解读德川家康的励志之作。
佑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乱世的终结者,他用雄心支撑人生,用耐心等来机遇,用进取心直面成败;
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幕府的开创者,他以诚心广纳贤才,以信心威慑四夷,以平常心淡看荣辱。
日本史上的英雄智慧,同样照亮我们的人生路。
在更精练的文字里。
重温日本战国群雄的乱世纷争。
在深刻的评点中。
解读目本式的东方智慧。
德川家康的智慧首本励志警世录,是一本不得不读的经典励志书。独特角度解读精彩故事,看德川家康如何从危局中崛起。
经商要读胡雪岩·做企业家要读德川家康。
为官要学曾国藩·做领导者要学德川家康。
把浩如烟海的《德川家康》读薄了只撷取最刻骨铭心的人生拐点。
把洋洋洒洒的《德川家康》读精了淘洗出最发人深省的历史智慧。
拂去乱世的纷扰战场的血腥权力的浮华。
在落定的尘埃里领略兵家智慧与帝王谋略。
在乱世英雄的沉浮中读懂人生于悲欢聚散的拐点处感悟智慧。
目录
序章 “战国四君子”及其他
德川家康
织田信长
丰臣秀吉
武田信玄
德川家康的家人
第一卷 修养智慧篇
第一辑 怀诚恳之心,在平凡中颠覆平庸
远离欺诈的沼泽
予人友善,存二三君子之交
重诺豪爽真性情一
平庸不是能者的态度,
第二辑 心如明镜,悟己悟人
高处看人生,大格局藏有好未来
向上看,不忘自己的限度
细微处有大智慧
感恩当是常有的心态
第三辑 寒冬再长,终能等来春天
人生无晚年,改错无晚时
昨天是经验,今天是坚持,明天是希望
持久准备,打赢时间
在寒冬中等待春天
第四辑 勇者无畏,成败皆淡然
无畏前行,成败无非暂时
沉着从容,机遇面前分出高下
看得起自己,逆风而行
藐视困难,困难就仰视你
没有坚不可摧的城池
第五辑 没有不能结束的生命,却有永不停息的学习
每一次伤痛都是人生前进的代价
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
开放心门,还自己一片大海
学以致用,不做寻章摘句老雕虫
创新是最好的学习
第二卷 家训智慧篇
第一辑 为相能开国,做人能齐家
一点“牺牲”,一生幸福
尊卑无关浮华
节俭是一种生产力
婆媳之间无小事
润物无声,以身作则填平代沟
第二辑 人生就要有担当
人生如负重远行,不可急之
赢天下,先赢得大多数人
恩怨易逝,宽容永存
第三辑 胸怀,大人物的人生关键词
胸怀是被理想撑大的
拿得起放得下,荣辱只在一瞬间
真正的强者望“敌”成龙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不圆满才是真圆满
第三卷 处世智慧篇
第一辑 被机遇偏爱时,也须偏爱机遇
机遇面前切莫迟疑
把握良机,只在恰当时
贵人相助胜似雄兵百万
进退从容,悟在心中
第二辑 独辟蹊径,嗅得桃花深处香
声东击西,永远把握主动权
传统不是教条,出奇方能制胜
不走寻常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辑 弯曲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不吃亏的“游戏规则”:适时弯曲
实力不济,且忍一时之辱
高调做人,低调行事
第四辑 变则通,通则久
没有人会拒绝善意的接近
绕过暗礁,曲径通幽
于不利中觅良机
第五辑 “糊涂”人做明白事
机事不密则害成
泰然取舍,放弃也是得到
追求满意的效果,不求完美的过程
韬光养晦,留得青山在
第四卷 博弈智慧篇
第一辑 经营人脉,抱团打天下
没有永远的敌人
竞争不崇尚独食主义
实力才是硬道理
第二辑 驭人有道,用人须用心
予人尊重,于己自重
任人唯贤,放手而非紧抓
先爱人,方可得天下之爱
留一双耳朵给别人
第三辑 谋略智慧
希望的花朵开在人生的低谷
事无拘泥,可屈伸自如
迂回的道路,有时比直线更快
防患未然胜过亡羊补牢
第四辑 困境中的崛起之道
“流氓路线”,不按规则出牌
放“小”才能抓“大”
鱼与熊掌,取舍有道
……[看更多目录]
序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著名的元曲虽然不无颓丧之感,然而在某种意义上,确实能总结归纳所有历史人物的命运:或许你创建了一个王朝,如烟花一般霸占了一段历史的天空,然而许多年后,人们蓦然回首,只发现你幽灵似的,在那个王朝的背影里悄然无声。也许你曾占尽天时地利,是众望所归的命运之子,却因人情悲喜迷惘,消失在权力的争夺中,让后人猜想、欷歔……
在日本的历史长河中,德川家康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他让战乱的洪流全部涌进自己宽阔的容积中,而用和平的涓涓细流润泽了大和民族二百余年。他堵住了祸乱的源头,拔开了和平的瓶颈。他让日本获得了长时期的和平与发展,他是日本最后的、成熟的幕府制度的总设计师,他功不可没。这一点,史家当秉笔直书。
然而,人们是健忘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璀璨的明星如雨后春笋般照亮时代的穹顶,人们仰首观看,目不暇接,己很少有谁能停下被携裹在现代生活洪流中的匆匆脚步,去回顾一下那个站立在某一段时光尽头的巍峨身影,纪念他的功业,感佩他的精神,学习他的智慧。
可是,当你突然发现,今人的头脑未必比前人发达,今人的智慧不过是前人的遗留,今人的谋略早被前人运用得炉火纯青,历史便不再只是家常闲话、泛黄书页,而是蕴含了巨大的财富智慧的矿山。
也许你会思索: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德川家康没有织田信长的强健,缺乏丰臣秀吉的谋略,不比武田信玄的用兵……但为什么他能芟夷大难,平定天下?
文摘第一卷修养智慧篇
第一辑怀诚恳之心,在平凡中颠覆平庸
远离欺诈的沼泽
德川家康在20岁时,便与尾张国的织田信长立下盟誓,要辅佐他打天下。织田信长死后,身为重要盟友的德川家康希望自己可以接管织田信长的兵力,不想,却被草民出身的丰臣秀吉抢去了机会。
德川家康先是与丰臣秀吉敌对,后来,由于丰臣秀吉再三邀请他联手平定战乱,也多次表达自己的诚意,德川家康终于答应向丰臣秀吉称臣。在与丰臣秀吉一起出兵攻打小田原城的时候,丰臣秀吉的贴身随从常常很少。德川家康的家臣井伊直政悄悄劝道:“现在正是除掉秀吉的好机会,不要错过啊!”但是德川家康却摇摇头:“我既然接受了秀吉的托付,就不能做这样背信弃义的事。能否取得天下是由命运来决定的,人力无可挽回。”
德川家康一生都信守诺言,与织田信长立誓之后,他对织田信长的事业倾尽全力,直到织田信长去世;与丰臣秀吉结盟之后,又曾安排好身后之事与丰臣秀吉共赴战场。当丰臣秀吉行将就木之时,要将儿子丰臣秀赖托付给德川家康,并且再次意图通过联姻来稳固两家的关系。德川家康已经感觉到,老年的丰臣秀吉已经不是当年心怀天下的秀吉了,他不是为了天下而托付后事,而是为了丰臣家。因此,德川家康一直没有正面回答丰臣秀吉的话,他既不想让这位神志不清的太阁伤心离世,又不想为了敷衍他而假意答应。直到丰臣秀吉咽气,德川家康仍然没有承诺要对丰臣秀赖负责。因为他知道,有朝一日他会与丰臣秀赖为敌,必定是你死我活的结局。
战国时代,就算早上歃血为盟、晚上短兵相接也并不奇怪,在乱世中求生存,欺诈和背叛已是司空见惯。但是德川家康不愿意做乘人之危的事,也不做尔虞我诈之人。答应的事情,他一定办到;办不到的事情,他就不轻言承诺,诚信是他的做人底线。
做人为什么要讲究诚信?如果说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那么诚信带给人们的“利”,就是内心的坦然。说谎、虚假、欺瞒,对人的良心是巨大的损伤,让人的心境处在灰暗、忐忑、提心吊胆、惴惴不安的状态中。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令人费解。人们只知道,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年迈的马克?吐温独自在大雪中站了3个小时,结果得了严重的肺炎,不幸去世。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后人终于从马克?吐温留下的文字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马克?吐温曾犯下一个令他痛苦终生的错误。那还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他的夫人外出,临走的时候再三叮嘱他照管好出世还不到四个月的孩子,马克?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