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7辑)(套装全2册)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通史,
品牌: 司马光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2285996
·条形码:9787802285996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2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七辑:五代十国 台湾27位教授经典译本,一部帝王之书、权谋之书、生存之书》所记,起于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年(907),迄于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六年(959),讲述五代十国,凡五十三年之史事。
907 年,唐哀帝在洛阳下诏“禅位”朱温,国号后梁,定都开封。梁虽称天下共主,但其时晋、岐近在肘腋,燕、前蜀、吴、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各自,襟带山河,安境自保,朱温治下,不过一强藩而已,终及五代,亦不出此例。晋、梁世仇,梁初势大,然晋苦战不屈,克用怀愤去逝,存勗嗣位,潞州、高邑,两胜强敌;923 年,存勗亲率孤旅,悬军出击,一鼓而下汴梁,梁师瓦解,尽并河朔;后梁终结,忽忽一十六年。存勗登位,立都洛阳,国号后唐,布置百官,整顿锋芒,西进灭岐、前蜀。然庄宗得志之余,宠幸优伶,务于聚敛,于是魏州“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庄宗空为豪杰,竟死于乱军之手。926 年,李嗣源乘乱晋位,是为明宗,颇行改革,政局粗安。934 年,闵帝在位,猜忌将领,无故调防,从轲恐惧,起兵凤翔,闵帝出奔,从轲入洛阳自立。936 年,石敬瑭又因调防,惧祸起兵,以燕云十六州乞师契丹,唐师不利,从轲自焚,后唐灭亡,立国至此,一十四年。石敬瑭登位,国号后晋,父事契丹,交割燕云,岁贡金帛,两下相安。944 年,石重贵在位,与契丹生隙,947 年,耶律德光大举南下,后晋败亡,立国仅一十二年。胡族蹂躏,两京涂炭,民众奋起,辽帝被迫北返,晋阳刘知远乘虚南下,占据洛阳,进位称尊,是为后汉。知远不久即逝,隐帝即位,诛杀大臣,郭威含愤起兵,隐帝兵败身死,郭威为部下推举,黄袍加身,建立后周,至知远建立后汉,四年而已。郭威颇事整顿,柴荣相继,数年之间,后周吏治变化,士卒精强,出兵四伐,无往不利。未料正当努力之际,959 年,帝星殒落,幼帝进位,后周光明,顿时暗淡。黄河两岸战火连年不休,其余割据,志在自安。五代前期,蜀、吴占据益、扬地区,屏障江南,北方虽有攻略,不能逞志,因此吴越、楚、南汉、闽等弱小均能划境自保。至于晚期,诸国经兼并,或有内变,余南唐、吴越、南汉、后持,江淮屏障,已然可危。随后,北周内部,陈桥兵变将起,黄袍又将加于赵氏之身,五代史诗,金戈铁马,终于一袭锦衣,世事变幻,一至于斯。本辑结束于此,以终五代十国,以启北宋。
这五十三年,是华夏变乱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中原风云,未曾稍歇,乱世之下,利益相交,人人自危,所有杀伐,或起旧怨,或起惧祸,人主登极,多有出于自料;五代相继,兴替只在旋踵,中原物力,多付于战资,百姓固然流离,君主亦未能安宁,在位之时,内外俱废,吏治民生,非不肯关心,但力不能及尔;此间,座上十数,虽少令主,亦未见暴人,天下不能定一,形势使然。南方诸国,本出身藩镇,时局动荡,举首四顾,无枝可依,所为亦不过安身立命,翼护之下,百姓命运,远胜中州,其立国年数,亦远长于北方正统;江南有此安宁,社会经济得以恢复,所蓄财力,其后尽为赵氏所用,为北宋富盛,奠定基础。
编辑推荐《资治通鉴》之名,众人皆知,但研读者比之于《史记》要少很多,考其缘由,一者当数其编年体例,初读似乎有烦琐之嫌;二来其洋洋三百万言,规模远比五十万言的《史记》巨大,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此二者,细考之实乃《资治通鉴》的过人之处:编年体能将复杂之史实条分细缕,读之能追根溯源,其源头、发展、高潮、结局方能一清二楚;《资治通鉴》叙述了1362年的中国历史,如此泱泱大国的千年历史浓缩于三百万言之中,能清晰明了已属大为不易,也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对这段历史有所解。如不能用心将其一一读来,则只有将时间浪费在市面上大为泛滥的所谓的中国通史之上了,所欲其何,就要看读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了。
该版本最大的特点有三:一为译文考究,此点在出版前言中有详细说明;二为文白对照,“白话语译”乃弘扬传统文化之急需,但断不可以之取代典籍之原文。文言在对宇宙人生之直观和对历史命运之体认上具有简约精准之美,此为白话文所无法企及。因而“白话语译”只能是一座桥梁,意在让现在的读者能通过这一桥梁而直接接近原典,所谓“得鱼忘筌”者是也。因而我们在编排形式上,尽量做到文白对照,既能得白话文之通俗易懂,又不失文言文之典雅深沉。在版式上,一页之内上排原文下排白话文,一一对照,使原文和白话文皆能保持阅读的连贯性。三为全书的分辑安排,编者考虑到大多数读者可能存在的对《资治通鉴》的畏惧心理,将八百万字的规模按朝代分成七辑,每辑大致百余万字,相对而言阅读起来要轻松许多,且以朝代为分辑原则,既保留了原文的完整性,又可以视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