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山东省教育委员会“九五”立项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文史哲,
品牌: 朱德发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450 页
·出版日期:1999年
·ISBN:9787533307912
·条形码:978753330791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山东省教育委员会“九五”立项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自由思潮与文学自觉、左翼运动与文学转变、战争文化与国统区、沦陷区文学、文艺整风与解放区文学、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周作人、沈从文、艾青、赵树理与张恨水等等。
编辑推荐《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已列入山东省教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目录
绪论中国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
上编 历史发展
第一章 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
第一节 文学革命运动
第二节 创作尝试和社团文学
第三节 文学研究会作家群与叶绍钧
第四节 创造社作家群和郁达夫
第五节 初期话剧创作与田汉
附本章思考题
第二章 自由思潮与文学自觉
第一节 美文兴起与言志派散文
第二节 新月诗派与徐志摩
第三节 现代诗派与戴望舒
第四节 京派小说
第五节 新感觉派小说
附本章思考题
第三章 左翼运动与文学转变
第一节 革命文学运动
第二节 女性文学与丁玲
第三节 左翼戏剧创作与夏衍
第四节 左翼青年作家群
第五节 “同路人”创作和臧克家
附本章思考题
第四章 战争文化与国统区、沦陷区文学
第一节 抗日救亡文学运动
第二节 七月派与九叶诗人
第三节 沦陷区的“南玲北梅”
第四节 讽刺文学与钱锺书
第五节 新浪漫派小说
附本章思考题
第五章 文艺整风与解放区文学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大调整
第二节 新型小说(一)
第三节 新型小说(二)
第四节 新歌剧与叙事诗
第五节 杂文与报告文学
附本章思考题
下编 经典作家
第一章 鲁迅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第三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
第四节 杂感文学
附本章思考题
第二章 郭沫若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第二节 《女神》
第三节 历史剧
附本章思考题
第三章 茅盾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第二节 《子夜》与《腐蚀》
附本章思考题
第四章 巴金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第二节 《家》与《寒夜》
附本章思考题
第五章 老舍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第二节 《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
附本章思考题
第六章 曹禺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第二节 《雷雨》与《北京人》
附本章思考题
第七章 周作人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第二节 小品散文
附本章思考题
第八章 沈从文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第二节 湘西小说
附本章思考题
第九章 艾青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
第二节 “散文美”的新诗
附本章思考题
第十章 赵树理与张恨水
第一节 赵树理及其农民小说
第二节 张恨水及其通俗小说
附本章思考题
附编五十题解
1.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2.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3.2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4.创造社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5.言志派散文的几种类型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6.新月诗派空灵飘逸的诗美风格
7.现代诗派的情思意向与评价
8.萧乾小说的独特艺术追求
9.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10.左翼文学运动功过的评说
11.莎菲女士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胡适针对中国旧文学的八种弊端,在这篇文章中具体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他在阐述中不仅击中了旧文学的要害,而且涉及到文学的真实性、独创性、时代性、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特别是文章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比晚清白话文运动时期的主张更富于彻底性。因而,此文以“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成为中国新文学向旧文学宣战的一份正式的宣言书。
同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紧接着又推出了他的《文学革命论》一文。陈文比《文学改良刍议》增添了大无畏的精神和无坚不摧的气势。作者勇敢地擎起“文学革命军”之大旗,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日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此文以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的进化为参照系,从而说明文学的革命能够成为中国政治、文化、民族性格、伦理道德等一切事物革命的先导。陈文与胡文相互补充,共同促成了文学革命的爆发。
1918年,文学革命的主倡者又发起了如何建设新文学的讨论,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中国新文学的“白话文学”观念。
后记《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已列入山东省教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首先,这种完成课题任务的使命感,催动我们在检阅并总结省内外已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得失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决定编著一部适合我省师范院校本专科深化教学改革需要的切实可用的教材。目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的编写,普遍存在一种求大不求精、求全不求简、重学术轻实用、重提高轻普及的倾向;既脱离教与学的实际,又违背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既不能为老师的教学留下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又不能为学生的自学提供纲举目张的明晰线索和扼要准确的知识增长点。这就迫使我们以改革精神投入教材的重编重写。其次,从70年代末始,我们学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学术研究的发展,以及教学主体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解放,先后四次更新、编著并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为推动我省乃至全国的教材建设和学科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这里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承续,也有上述那样的教训值得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