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
分類: 图书,教育,高等教育,学校管理,
品牌: 李清川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1869893/9787801869890
·条形码:978780186989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讲述了:在中国大学创建世界“一流”的这场整体性演进中,李清川先生、于丹女士沉心潜行所呈献的《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更显难能可贵。其中或深沉凝重或灵动闪光的对话,为相关的讨论临摹出宏大的背景,也开辟了独特视角。作为教育使命、办学思想、社会责任的承载,大学校长在推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中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作者简介李清川,1977年生于哈尔滨市。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系。现供职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出版有《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能见度:社会灰带调查》《艾滋病的“社会免疫”》。主编有《相遇历史:老报人访谈录》《惊梦梨园:戏曲大家访谈录》等。还有小说、话剧、电视连续剧等作品发表(拍摄)。于丹,1978年生于哈尔滨市。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后赴加拿大留学并获渥太华大学历史学硕士、维多利亚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发表有《那一片美丽水域》《与休伦人共舞》《穿越S国》。
媒体推荐谨以此书献给一切有志于教育,一切已身在教育,一切将受惠于教育的人。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
——蔡元培
在中国大学创建世界“一流”的这场整体性演进中,李清川先生、于丹女士沉心潜行所呈献的《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更显难能可贵。其中或深沉凝重或灵动闪光的对话,为相关的讨论临摹出宏大的背景,也开辟了独特视角。作为教育使命、办学思想、社会责任的承载,大学校长在推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中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袁贵仁
编辑推荐《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是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
教育何为大学何为
学术何为校长何为
学者何为学生何为
读书何为…··
理想的教育从执着的追问开始
目录
序:大学与大国
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女士访谈录
手记:挥别康桥八百年
对话:优雅姿态源自学术自由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校长理查德·赫尔曼先生访谈录
手记:不忘张纯如
对话:社会公义似水奔流
早稻田大学校长白井克彦先生访谈录
手记:学问一直独立
对话:“私学之首”的在野情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施春风先生访谈录
手记:“鲑鱼”就是生活
对话:不要被未知吓倒
新竹清华大学原校长沈君山先生访谈录
手记:自有意气风流
对话:爱我所做,做我所能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校长杨祖佑先生访谈录
手记:一百次午餐会后
对话:“诺贝尔兵工厂”仍在抢滩
阿尔伯塔大学校长罗德·弗雷泽先生访谈录
手记:一笔“生意”也长久
对话:落基山下“中国芯”
芝加哥大学校长唐·兰德尔先生访谈录
手记:领跑者的秘诀
对话:“渴望”可以激励一切
曼彻斯特大学校长艾伦·吉尔伯特先生访谈录
手记:原子核在聚变
对话:一流大学是思想者的家园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玛莎·派佩女士访谈录
手记:做个世界公民
对话:迎接“学生主导”的时代
汉阳大学校长金钟亮先生访谈录
手记:要“为人民服务”
对话:习惯是我们的敌人
庆南大学校长朴在圭先生访谈录
手记:“民族和解”不息
对话:教育要为国家道
滑铁卢大学校长大卫·钟斯顿先生访谈录
手记:“钟式方程”求解中
对话:“滑铁卢”选择有所不为
圭尔夫大学校长阿拉斯特·夏默理先生访谈录
手记:光头赤足做“明星”
对话:第一课堂不是唯一
维多利亚大学校长大卫·拓平先生访谈录
手记:探索路上不疲倦
对话:舞蹈,在公共资源与私人利益间
后记:不忘“初心”
……[看更多目录]
序言“985工程”实施十年来,中国大学创建世界“一流”的话题方兴未艾,甚至跨越了教育界、学术界,在全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持久热议。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创建“一流大学”不仅涉及民生更关乎国计,是国家意志和战略抉择。中国“一流大学”的建设,与中国的崛起息息相关。
一叶可以知秋。
美国的崛起固然受益于工业化历史的发端以及二战和冷战的特殊历史境遇,但究其根本,还是得益于建立和发展了出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十九世纪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一批老牌大学成功转型为现代研究型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一批高水平大学在政府和资本的支持下先后创建。相当规模的“一流大学”得以确立并有效发展,构成了美国“觉醒”的基础和源头。这正如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查尔斯·维斯特所言:教育实力是经济和社会繁荣的先决条件。
不只美国,历经复兴的发达国家都有相似的历程。
文摘插图:
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女士访谈录
挥别康桥八百年
徐志摩说过:“我这辈子,只有1922年在康桥度过的那一个春天,算是不曾虚度。”仅仅一个春天,剑桥大学便征服了感性的徐志摩,让他写下了“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写下了“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写下了中国现代诗歌的不朽篇章《再别康桥》。徐志摩让中国人认识了康桥的清新和柔情,但“斑驳的星辉”和“油油的水草”并不能替代那里的全部。
剑桥史是一部大历史。
如果没有剑桥大学的存在,英格兰北部的剑桥镇也许和别的英国小城没什么不同——灰色调的街道和老旧的公车铺就小城的底色,熙攘的酒吧和繁忙的店铺点缀出现代的气息,所有这些带着置身其中的人们在历史与现实中往复穿梭,一刻不停。
史学家曾用“野蛮、未开化和无知”形容这片沼泽地上的居民,大蒜街、奶酪巷是13世纪初这里作为英格兰最大集市所在地的现实印记,而宗教矛盾和内战洗礼更是与学院改革共生了百年。因而,追溯剑桥大学的发展史,可能比走近任何一所现代大学都有更多的收获,探讨现代教育的演进,她几乎是完美的样本。
早期欧洲教育的主导权在教会,高等学院完全与神学同行,神职人员担任教师,学生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圣经》之外别无他物。剑桥大学走向独立始于中世纪,先是伴随着宗教改革的初见成效,学院改革迎来了“新学”,尽管在其时,讲授的内容还仅限于对古典文学和圣经的新研究,但这一小步已是惊世骇俗。
16世纪晚期,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自然科学的创始人培根,在剑桥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随后,“百科全书派”人物开始发表他们的主张:反对束缚思想的经院哲学和盲从附和,学校教育应传授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要用理性的思考来整理经验材料。历经200年的努力,自然科学获得了崭新地位,剑桥大学也由中世纪的复兴真正走向了全盛。同样令人兴奋的是,持续而强烈的要求改革的呼声在1847年修得正果,这一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亲自出任剑桥大学校长,9年后议会更是通过了一项“剑桥大学法案”,确定大学评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变化,剑桥大学在800年的岁月长河中,才能以卓越成就和优雅姿态,成为世界学人心中的圣殿。也正如此,我们才得以结识那些改变过世界的人们,“站在巨人肩上”的牛顿、经世济国的凯恩斯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