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
品牌: 韩渊丰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45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36124724
·条形码:978753612472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区域地理》是广东省高等学校“九五”规划重点教材,可作为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词1998年颂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地理科学主要课程“中国地理”、“区域地理学”的教材。中国区域地理,是研究中国特定区域的自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空间规律,为中国区域开发服务的一门学科。
编辑推荐《中国区域地理》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位置与行政区域
第一节 中国区域位置与疆域
一、区域地理位置
二、中国的疆域
三、中国疆域的历史演化
第二节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
一、行政区域的划分原则
二、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
三、中国行政区划现状
第二章 中国区域特征
第一节 拥有号称“世界第三极”的多山国家
一、号称“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
二、自青藏高原逐级下降的三大阶梯地势
三、与高原隆起同时发生的差异运动造成起伏大的多山地面
第二节 强盛季风环流与亚热带、温带自然环境
一、强盛而完整的季风环流
二、水热同期而复杂多变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三、夏涨冬枯且多沙善变的河川
四、古老错杂的亚热带性自然景观成分
第三节 通用汉文、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通用汉文的人口大国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经济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章 中国区域演化
第一节 中国地体形成
一、古老陆核
二、古生代我国北部区域构造演化
三、古生代我国南北陆体的拼接
四、我国西南区域的特提斯洋系列演化
五、中新生代我国东部沿海的构造演化
第二节 第四纪中国环境演化
一、新生代初的环境背景和第四纪气候波动的标志
二、第四纪中国自然带的变化
第三节 全新世环境与新石器文化
一、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后的变化
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
第四章 中国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一、中国自然区划的意义和研究历史
二、中国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大势
三、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四、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委员会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方案
五、任美锷的中国自然地理区划方案
第二节 中国农业区划
一、中国农业区划的意义和研究过程
二、中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大势
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中国农业地理区划》方案
四、全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委员会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方案
第五章 中国区域人口与文化
第一节 中国人口
一、中国人口的发展
二、中国人口区域分布
三、中国人口的构成
第二节 中国民族
一、中国的民族组成
二、民族风俗的区域特征
第三节 中国汉语与汉字
一、汉语的特点
二、汉字_
第四节 中国区域文化
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与区域格局
二、北方区域文化
三、南方区域文化
四、西部高原的藏文化
第六章 中国地表资源与开发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丰度
二、耕地资源
三、林地和草地资源
第二节 地表水资源
一、淡水资源
二、水能资源
第三节 气候资源
一、气温资源
二、大气降水与干湿资源
三、太阳能与风能资源
第四节 生物资源
一、植物资源
二、动物资源
第五节 地表资源的农业开发
一、地表资源农业开发的意义和原则
二、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变化
三、种植业区域开发
四、林业开发
五、畜牧业开发
六、淡水水产的开发
第六节 地表资源的工业开发
一、食品和卷烟工业
二、纺织工业
三、服装、家具、造纸等工业
第七节 地表资源的旅游业开发
一、地表资源的旅游价值
二、地表资源的旅游开发
第七章 中国陆地矿产资源与开发
第一节 中国陆地矿产资源成因的区域特性
一、中国陆地矿产资源的区域特征
二、中国若干重要的成矿区域类型
三、中国若干重要成矿带
四、中国若干典型超大型矿床
第二节 地下矿产的工业开发
一、钢铁工业
二、有色金属工业
三、煤炭工业
四、石油工业
五、建筑材料工业
第三节 地下资源的深加工
一、电力工业
二、化学工业
三、机械电子工业
第八章 中国海洋资源
第一节 中国海洋区域
一、海域大势
二、海洋区域
第二节 海水性质及其开发
一、海水的温度及温差发电
二、海水的盐度及化学资源开发
三、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
第三节 海水运动及海面能源
一、海流
二、潮汐
三、波浪能
四、海面能源
第四节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一、我国海洋鱼类资源
二、虾蟹贝藻类资源
三、渔场和养殖海域
四、近年海洋水产业水平与构成
第五节 海陆交接带资源与开发
一、滩涂资源
二、海湾旅游
三、海上运输与港口
第六节 海洋矿产资源
一、石油和天然气
二、滨海砂矿
第九章 中国区域联系与流通
第十章 中国城市区域分析
第十一章 中国区域发展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区域地理》,是广东省高等学校“九五”规划重点教材,可作为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词1998年颂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地理科学主要课程“中国地理”、“区域地理学”的教材。
中国区域地理,是研究中国特定区域的自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空间规律,为中国区域开发服务的一门学科。
《中国区域地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的位置及行政区域、区域综合性、区域演化、区域分划、区域人口与文化、地表资源与开发、陆地矿产资源与开发、海洋资源、区域联系与流通、城市区或分析、区域发展11章。它改变了我国区域地理传统研究的自然、经济、文化“三分割”和要素(部门)“拼凑”的体系,在学科体系开拓创新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中国区域地理属于地理科学中的区域地理学科,是以中加为研究区域。本来可称为“中国地理”,但由于它在学科体系、学术思想、阐述方法与传统的中国地理不同,所以取名“中国区域地理”可体现其改革力度,且强调区域地理在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地理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文摘插图:
四、全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委员会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方案
1981年在全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少数大学及省区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共同编写了《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共分10大区。
(一)东北农业区
东北农业区包括黑、吉、辽(除朝阳市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面积95.3 万平方千米。
本区是全国农垦历史较晚,人均耕地较多,森林资源丰富,又有大量优质的宜农荒地,是提供大量商品粮、大豆、木材等农林产品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甜菜、亚麻、水果等生产,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本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单产不高,总产量不稳。自然灾害威胁较大,土地和森林资源利用不甚合理。今后发展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要改变粗放经营,正确处理提高单产与扩大耕地面积的关系;二要战胜低温寒冷等自然灾害;三要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四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建设城郊副食品生产基地。
(二)内蒙古及长城沿线牧农林区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牧农林区包括内蒙古包头以东地区(除大兴安岭地区外)、辽宁朝阳市、河北承德市和张家口地区、北京市延庆县、山西晋北和晋西北地区、陕北榆林地区沿长城各县、宁夏盐池和同心县,面积80.1万平方千米。
本区处于由东部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是个草原广阔、农牧兼营、在全国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农业区。北部是牧业地带,主要放牧绵羊、山羊、牛、马;中部是半农半牧地带;南部主要是种植旱杂粮、耐寒油料及甜菜的农业地带。农牧业长期粗放经营,多灾低产,农牧矛盾未得解决,草场和土地资源利用不太合理,是本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发展要注意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结构,实行以牧为主,农牧结合;要合理利用和建设草原;大力提高牲畜质量,建设各种良种牲畜基地,提高牲畜出栏率和畜产品商品率;还要稳定农区耕地,提高作物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