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美术之旅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综合,
品牌: 海伦·德·波希格里芙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2年
·ISBN:7532230333
·条形码:9787532230334
·包装版本:2002年5月第1次印刷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导语本书引领读者穿越2000年时空的基督教艺术,参观教堂和博物馆,从中领略基督教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创造出如此风格迥异、超凡入胜的绘画和雕塑作品。本书能激发读者想象,引人反思,对与人类生存相关的一切进行重新探究。
本书引领读者穿越2000年时空的基督教艺术,参观教堂和博物馆,从中领略基督教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创造出如此风格迥异、超凡入胜的绘画和雕塑作品。通过欣赏作品,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它们所处时代的人文精神。在这些艺术家中,有伟大的米开朗基罗,也有很多默默无名者。他们都从基督本人和基督的启示以及教会礼拜中汲取灵感,运用他们的神奇的手赋予那些冷冰冰的马赛克、颜料和石头以生命。通过他们的作品来丰富人们的思想,触动人们的心弦,并滋养人们的灵魂。
作者简介海伦·波希格里芙是一个艺术品收藏的管理专家,她曾在比恩·肖艺术学校求学,并师从伦敦国家美术馆的鲁赫曼教授。除了为博物馆、教堂和私人修复并保存画作外,她常带领不同的团体进行欧洲艺术之旅。她也是国际艺术评论联合会的成员,曾参与了各种出版物的审定,包括《艺术回顾》、《英国报纸中的教堂》、《犹太史与乡村生活》的。
媒体推荐前言
《创世记》的第一章就告诉人们“上帝照自己之像造人”。起初,人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雕刻和描绘上帝的形象,并对他顶礼膜拜。由于上帝的形象是通过语言来描述的,所以《旧约》的文笔很优美,充满了诗意。
后来,上帝派遣其子耶稣基督降临到了人间。耶稣出生在犹太人居住的巴勒斯坦,但他却在希腊罗马人的环境中成长。他的婴儿时期止处于奥古斯都大帝统治下的古罗马,后来举家迁至加利利的拿撒勒城。耶稣带来了,和平,但这并不属于这个世界。耶稣还带来了,造物主对这个世界坚贞的爱,然而人们对此却不能理解和接受,最后他被自己的子民以莫须有的罪名钉在了,十字架上,为了“爱”,他忍受着可怕的耻辱与痛苦。耶稣的死不代表结束,而是意味着上帝救赎人类的开始。后来耶稣的复活和升天宣告了新纪元的到来,人们通过对他的参拜信仰来获得救赎。
在犹太人的五旬节之后,三位一体巾的圣灵(居圣父、圣子、圣灵的第三位)在基督的信徒面前显现,并面授机宜。此后,福音书将因信得救的好消息传播到了四方。圣保罗在前往罗马的路途巾,不断讲道、传道,从而把基督教信仰也带到了非犹太人地区。他通过运用隐喻、暗喻来阐释教义,这也是其他新约作者的一贯做法。因此,圣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人教堂的一封信巾,把人的身体描绘成了“一座圣灵与你同在的庙宇”(《哥林多人前书》第6章第19节),在写给希伯来人的信巾,他义写道:“让我们坚定地走自己面前的路。”(《希伯来书》第12章第1节)直到现在,有人敬畏、参拜神,但也有人戏谑之。
因此,早先的基督教徒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福音书巾所描述的完美世界,那-足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狂热的信念,以此加深对信仰的理解,并使他们的信念转变为对主的无限崇敬。止足在这种背景下,基督教的绘画艺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亚历山大港的圣克雷孟特(公元150年一215年)义进一步为此扫清了道路。他强调指出,希腊哲学与基督教思想密切相关。并提醒教会,它们的主耶稣基督冈世界的美好而满心喜悦。他辩解说,如果是由于上帝的恩赐才使我们能开眼看世界,那么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滁罪恶外)都会因上帝的化身——耶稣的诞生而变得纯净。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基督教的艺术家们认识到了,创造美好的重要性,冈为这不但能够丰富思想,还能纯洁灵魂。
教会已经在罗马站稳了,脚跟,所以,即使非基督教徒在这个即将崩溃的帝同蔓延,即使欧洲进入所谓的黑暗时期,教会仍能屹立不倒。伟大的圣格雷戈里说:“文学作品可以使得未开化者通过阅渎而明事理。同样,绘画也能发挥这种作用。”这句话扭转了,局势,使得公元6世纪盛行的“破坏圣像”的威胁消于弥尔。
前面的路对于基督教的艺术家和工匠们来说足再清楚不过了。事实证明,西方艺术史完美地展现了基督教精神这一主题。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则提倡回归人性,科学代替了蒙昧,宗教改革使教会发生了分裂。启蒙时代的来临宣告了灵魂黑暗时期的结束。
本书不足综合描述两方基督教艺术的历史,冈为这将涉及到众多的被在《圣经》中广为流传的主题深深吸引的艺术家。本书将要引领人们穿越横跨两千年时窄的基督教艺术,参观教堂和博物馆,从巾领略基督教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创造出如此风格迥异、超凡人圣的绘画和雕塑作品。通过欣赏作品,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它仃了所处时代的人文精神。在这些艺术家巾,有伟大的如米开朗基罗,也有很多默默无名者。他们都从基督本人和基督的启示以及教会礼拜巾汲取灵感,运用他们神奇的于赋予那些冷冰冰的马赛克、颜料和石头以生命。通过他们的作品来丰富人们的思想,触动人们的心弦,并滋养人们的灵魂。
希望本书能激发想象,引人反思,对与人类生存相关的一切进行重新探究。
编辑推荐导语本书引领读者穿越2000年时空的基督教艺术,参观教堂和博物馆,从中领略基督教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创造出如此风格迥异、超凡入胜的绘画和雕塑作品。本书能激发读者想象,引人反思,对与人类生存相关的一切进行重新探究。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基督的形象
第三章 现实主义的复兴
第四章 信仰的人性化
第五章 尼德兰祭坛画
第六章 “破坏圣像运动”之前的基督教艺术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
书摘1
按照故事情节,就像亚伯拉罕和撒拉一样,约阿希姆和安妮也没有子嗣。于是,约阿希姆到沙漠中去祈祷,和牧羊人们住在一起。一天,他将一只羊羔献到了祭坛上以洗除自己的罪恶。一个天使出现了,告诉他上帝已经听到了他的祷告;他应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他在一个牧羊人的茅屋中休息,天使再一次出现,只是这次是在梦中,告知他就快成为父亲了。安妮也从一个天使那里得到了这个好消息。到了预期的日子,玛利亚出生了。
对这些画,乔托完全驾轻就熟。在《约阿希姆之梦》(35页)中,他采用当时人们闻所未闻的、清楚明白的现实主义手法绘制了这个故事。从画面上,你知道那些抓刨岩石的是约阿希姆的羊,它们是如此地与众不同。与拉文纳的羊不同,它们不是圣徒的象征,即使是上帝的使者也不能打扰它们的牧放。所幸还有一只牧羊犬看护着它们,画面上的两位牧羊人也完全被天使吸引住了,天使的圣光照亮了山峦、茅屋、衣服,甚至羊。约阿希姆蜷曲着,用宽大的外衣牢牢地包住自己。袍子上有优美的哥特式的折痕。乔托在这样一个与上帝造物差不多古老的场景中营造出了实在的、同时也有抽象的空间。简洁的画面表明:信仰而不空论,保持平常心而不迷乱,安静而不浮躁是快乐生活的秘诀。
天使为基督的诞生而颂扬上帝。在基督诞生的场景中,按照拜占庭式图像的画法,玛利亚是斜依在一张简陋的床上的。但这种画法使人物间的对比消失了。乔托修改了以往的构图,将正把婴儿轻轻放人饲料槽中的玛利亚的身体转到前面,按照透视规律缩小了前景中的驴,按现实中的空间距离摆放画中的人物。约瑟像约阿希姆一样,膝盖朝上,坐在那里。也许这是乔托牧羊时最喜欢的姿势吧。右边的两个牧羊人转过头去聆听天使传来的讯息。
圣弗朗西斯对天地万物的爱引起了艺术与建筑中对自然的新的讴歌,他把饲料槽图像引人到了教堂中,这使圣诞节故事从此又多了一个情节。
在《最后的晚餐》里,在大家都坐下来就餐前,耶稣为所有的门徒们洗了脚。门徒们都楞住了,被耶稣的谦恭所折服。只有犹大藏了起来。圣彼得极为自然的提起袍子,让耶稣为他洗脚的场景是很经典的。耶稣从天堂的宝座上下来,成为了一个“比天使小一点儿”的(《希伯来书》第2章第9节)不折不扣的人。这便是新近为圣弗朗西斯信奉的福音。使徒们系好鞋子的场景以及圣约翰拿着罐子的场景都非常真实;他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