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父母的错:一位母亲的教育札记

分類: 图书,其他,
品牌: 曾野绫子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页码:26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806971491
·条形码:978780697149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怎样注重孩子在高分数以外的人格教育和素质教育?怎样培育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快乐孩子?怎样营造出一个人性化的家庭气氛?本书的作者曾野绫子是日本著名的女作家,她以一个母亲的角度,反思了日本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误区,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大量观察,得聘个结论:一个人性孩子,一个有着良好素质教育的孩子的一生要比一个仅仅是高分数的孩子幸福和成功。日本的基础教育体制和中国相近,书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值得中国广大的家长重视和借鉴。我们不仅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成功并且快乐的人。这就是本书作者的意图。
作者简介曾野绫子,日本当代小说家、散文家。1931年出生于东京,圣心女子大学毕业。她的和调高雅,具有较强的伦理性。其作品题材广泛,多部著作成为畅销书。较有代表性的有:《七色的大海》、《美丽的夕阳》、《圣经中对我有重要影响的话》、《黎明之前》、《出售梦想的商人》、《在这个悲惨的人世》、《无名的诗人》、《幸福名下的不幸》等等。
陈玉光,1958年生于吉林省,1989年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经济学硕士学位。二十多年来从对日本经济、日本文学和宗教的研究并发表论文多篇。
媒体推荐译者的话
我能有机会翻译日本著名女作家曾野绫子的名著《从绝望出发》(海天出版社将其更名为《还是父母的错》),并不是因为我曾从事七年教育工作和多年以来对教育问题颇感兴趣的缘故。我能有幸接受出版社委托翻译曾野绫子的这本书,应首先感谢海天出版社的张社长,是他出于对我的厚爱,才向周编辑推荐了我。过后,当周编辑得知我具有近30年对日本语言的学习与研究的经历后,她告诉我:目前有一本曾野绫子的书《从绝望出发》,但是对这本书的翻译不成功。这本书是日本讲谈社向出版社特别介绍的,希望我尝试翻译一下这本书。
因为我知道曾野绫子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女作家,她有多部书在日本是畅销书(这部名为《从绝望出发》随笔集也包括其中)。但翻译她的书有相当难度,所以当我接受这部日文原著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和这部书一样的沉重。
曾野綾子这部随笔集,原文语言表达方式多变,少部分语言帝有日本文言色彩,书中引用的典故涉及文学、宗教(作者本人就毕业于教会学校)、历史、医学、音乐等多方面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所以要求译者也必须有相应的知识结构。
无论如何,在我看来,曾野綾子的这部有关教育的随笔集今天终于能和中国的广大读者见面,应该说是海天出版社独具慧眼和她对出版青少年读物情有独钟并怀有一种执着精神的结果。
该书选题契合了时代需要,当今孩子的成长为社会和家长所特别关注,但对怎样认识教育和如何实行教育(实现和孩子有效的沟通)都有很多争议,作者曾野绫子从全新的角度深层次地阐述了教育的意义和对孩子培养过程中诸多重要问题。我完全相信,这部书定会给关注这方面问题的人提供一些有趣的解答和启发。作为译者,我愿将我的爱凝聚在这本译著中,奉献给天下所有期盼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这部译著得以顺利完成,特别要感谢我的翻译助手薛堃小姐。为了使书中的语言流畅,容易阅读,她对每一句话都反复朗诵,尽量做到能够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尊重作者的写作风格,做到与原文语境尽可能统一, 薛小姐不厌其烦协助我多方面查阅图书资料,以求对原著引文及一些专业性词汇进行确证。
另外,多位朋友对该书的翻译提供过帮助,我向他们表示感谢,对书中一些只有日本人才能贴切领会的句子,我曾多次求教于美丽而博学的坂本小姐,另外还有一直从事教学的芳江女士、宫崎和松尾教授。我对以上四位日本友人表示由衷的谢意。
在译稿即将交付印刷之际,感到还有许多地方令我不满意而需要进一步修改;似乎觉得原文的风貌还没有尽善尽美地反映出来。属翻译上的错误仍然在所难免。这是我要请求读者加以原谅的。
陈玉光
2004年4月9曰
编辑推荐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怎样注重孩子在高分数以外的人格教育和素质教育?怎样培育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快乐孩子?怎样营造出一个人性化的家庭气氛?本书的作者曾野绫子是日本著名的女作家,她以一个母亲的角度,反思了日本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误区,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大量观察,得聘个结论:一个人性孩子,一个有着良好素质教育的孩子的一生要比一个仅仅是高分数的孩子幸福和成功。日本的基础教育体制和中国相近,书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值得中国广大的家长重视和借鉴。我们不仅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成功并且快乐的人。这就是本书作者的意图。
目录
第1章 孩子不会像父母所期望的那样成长
第一节 教育的结果通常出乎人们的预测
第二节 “正人先正己”
第2章 无能的父母要比伪善的父母好
第一节 教育的目标应该在何处确立
第二节 以“为了孩子”为借1:3而掩饰内心私欲的父母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第一节 即使麻烦些也要让孩子参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父母中间产生了这样——种懒惰的念头:试图把孩子的教养托付给学校或老师。家庭教养本来是由家庭负责的。为什么呢?因为就家庭教养而言,所休现出来的是那个家庭对生活的特殊偏好、价值观等等对孩子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并没有个像“l十1=2”那样的整齐划一的规则。
对孩子的教养,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第一个,是使孩子尽可能早一天大地掌握一日什么时候失去了父母的保护也能独立生存卜去的生活技能。练习由白已穿衣服、洗脸梳头、叠被子、洗碗等等,全都是为了达到上面所说的这个目的。这些事情本身是算不上什么教养的。移居到西部的美国家庭中的孩子,个个自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骑马、伐木、汲水、造屋、养牛等等。参与生活就是教养。
这一点至今并没有改变。也即,要尽早地让孩子参与到父母的生活中来。当然,和美国西部生活不同的是,在公寓中的生活刁
但址, 家庭教养可以说本来就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尽竹家务琐事中父心一律承担下来比较节省时间,但即使是麻烦一些也应有意地让孩子动手做,这可以看成是给孩广投了一个保。
“老师,我那孩子在家里是什么都不做的。因此希望学校教育孩子学会饭后拾掇这类琐事。”
我曾听到有的母亲这样说。这句话包含了双重的利己主义。这位母亲提出这么一种意见,就是算计了对方能够接受她把本该由她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包含在了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当中。假如她真是有心想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话,那她只要每天和女儿一边认真地说说话、——边让她洗洗碗等等就叮以了。但是,在她的家庭里没有那种起码的规矩,即使她想让女儿在饭后洗碗,这样的指令也是难以实现的。也就是说,因为她失去了作为母亲管教孩子的威严,阻止不了女儿在吃完饭后就去看电视,或是马上回自己房间的这种行为。那么,她就只好耍赖,把她已经无法收拾,令她感到劳心费神的事儿交给学校的老师。
教养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孩子的言谈举止。因为学龄前的儿童还没有充分掌握语言的能力,似乎在时机的把握上有点为之尚早,可我还是想首先谈谈敬语的教育问题。
家庭教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语言的运用。战后民主教育的目标,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