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状元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纪实文学,综合,
品牌: 李嘉球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页码:34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805159076
·条形码:9787805159072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苏州风物清嘉,人杰地灵,素有“人间天堂”之美称。正是这块肥沃的土地,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今天,苏州经济建设在发展速度在全国连年名列前茅,经济的繁荣,得益于发达的文化;而未来苏州经济的更大发展,更离不开文化与教育,更需要各类杰出专业人才。
《苏州状元》是宣传苏州的好材料,也时教育青少年热爱家乡、振兴家乡的好教材。
作者简介李嘉球,男,1954年生,江苏吴县人。曾任吴县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地方志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吴县市政协委员。现任《苏州日报》市部副主任、苏州市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理事。已出版《苏州状元》、《苏州梨园》、《洞庭西山》、《苏州名伶》等八部专著。
媒体推荐序一
状元之称奚防乎?自李唐进士之科始。唐选举之制,科目繁多,《新唐书·选举志》谓:“大抵众科之目,进士为尤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方其取以辞章,类若浮文而少实;及其临事设施,奋其事业,隐然为国名臣者,不可胜数。遂使时君笃意,以为莫此之尚。”雁塔题名,长安看花,及第者其春风得意也可知。得中进士及第之第一人者,世谓之状元,盖唐制谓应举之人赴京就礼部试者应投状,因称及第第一人为状头或状元。宋开宝八年以后,定礼部复试之制,始以廷试首名称状元,以后称殿试第一名为状元,明清因之。自进士之制行而魏晋以来世族豪门垄断之九品官人制废,寒门庶族士子有缘进身仕途,以至贵为宰相。此为六代以后一大变局,可谓盛矣。
继唐而后,宋元明清,进士之科踵行,人才辈出。宋马永卿《懒真子录》之言曰:“本朝取士之路多矣,得人之盛,无如进士,盖有一榜有宰相数人者,古无有也。……其余名臣,不可胜数。此进士得人之明效大验也。或曰:不然,以本朝崇尚进士,故天下英才,皆人此科,若云非此科不得人,则失之矣。唐开元以前,未尝尚进士科,故天下名士,杂出他途。开元以后,始尊崇之,故当时名士中此科者十常七八。以此卜之,可以见矣。”清黄宗羲为《明夷待访录》,其《取士篇》之言曰:“古之取士也宽,其用士也严。今之取士也严,其用士也宽。古者乡举里选,士之有贤能者,不患于不知。降而唐宋,其科目不一,士不得与于此,尚可转而从事于彼,是其取之宽也。……宽于取则无遗才,严于用则无幸进。……流俗之人,徒贝二百年以来之功名气节,一二出于其中,遂以为科法已善,不必他求,不知科第之内,既聚此十百万人,不应功名气节之士,独不得人,则是功名气节之士之得科第,非科第之能得功名气节之士也。假使探筹较其长短而取之,行之数百年,则功名气节之士,亦自有出于探筹之中者,宁可谓探筹取士之善法耶?”我于是有感矣,科目取士之法,溯其朔,帝王之心,固利其私于己也。王定保《摭言》之盲曰:“文皇帝修文偃武,天赞神授。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太宗之快意为何如也!而入其彀中者,其乐意又何如也!就历史之进程言之,科目选举之制,在当时不失为进步。然吾读马、黄二氏之书,又未尝不为之三叹。此千数百年中得中式之士子,度不足应举者之十之一也。而其中之状元,则又不足千万之一也。状元又未必皆杰异,爱国英雄,我民族精神所寄,在天为日星,在地为河岳,如文天样者。斯诚足为状元生色,然不过数百状元中之一二耳。其余状元为名宰相,如宋之吕蒙正、王旦、宋庠辈者,明清时固多有之,然如明末奸相、周延儒,亦状元也。就状元之多数言之,则政治家、通儒、文学家、艺术家、良亦代不乏人。汇而论之,亦人才得失之林也。
李君嘉球,广征文史,成《苏州状元》一书,洋洋二十余万言,所记虽我吴一郡,而可以见天下之大。夫一郡之地,自唐迄清一千三百年间,状元乃有五十人之众;就清代论,占全国状元总数四分之一弱,举国无有也。一郡之中,状元之显名者亦多有之,如文武兼资之刘必成,大书法家吴宽,太平宰相申时行,东林魁杰文震孟,文学家韩荚、彭定求、汪应铨、汪绎、石韫玉等皆是也。就其中吾邑常熟一隅言之,清代状元即有六人,占全郡清状元二十六人之四分之一弱,举国无有也。而其中吾舅祖松禅相国,同治、光绪两朝帝师,戊戌变法运动觥觥维新之魁,历史进步人物也,集政治家、书法家|诗人、古物鉴赏家于一身,今常熟且为之特立纪念馆矣,举国罕有有也。此外,郡治之外交家、西北地理专家洪钧,由《孽海花》说部为之渲染,而盛名久著,举国罕有也。以状元为逊清末代帝师之陆润庠,亦谈助者所乐道也。
李君是书,网罗广博,抉择有法,传世无疑。今将梓行,问序于余,乃泛论状元之始末,有涉于征文考献得失之林者复之。
癸酉初秋于苏州大学中国近代文哲研究所
编辑推荐苏州风物清嘉,人杰地灵,素有"人间天堂"之美称。正是这块肥沃的土地,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苏州文盛出状元,这个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其状元之多,雄踞全国之首,令他乡望尘莫及。但是历史上苏州到底出了多少状元,众说纷纭。本书的首要目的就是回答这个困扰人们很久的问题。
目录
序一 钱仲联
序二 管 正
诗二首 周 秦 徐丈魁
姑苏文盛出状元——兼谈苏州状元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天下状元第一家
“自放状元”陆扆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从前,苏州市区南星桥西有处高大的第宅,古朴而幽深。第宅前有座高大的牌坊,坊中央镌刻着南宋左丞相留梦炎(状元出身)书写的“状元坊”三个大字。此坊是平江知府陈均为咸淳元年(1265年)乙丑科状元阮登炳而立。
阮登炳(生卒年不详),字显之,号菊存居士。宋代平江府长洲县人。《江苏通志》作“昆山人”,误。
阮氏先世由福建迁徙来吴,落籍长洲。阮氏为书香之家,祖传几代研究经学,并以世习《礼记》闻名于世。阮登炳从小聪明,在祖辈的教育熏陶下,通读经典,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所填写的诗词清丽而不失豪气。
淳佑六年(1246年)。阮登炳经人推荐来到京城临安(今杭州市),任秘书之类的文职。由于他精明,文才又好,很受器重,得以参与政务,曾提出过许多好的主张和建议,被采纳的不少。从此,阮登炳的名声与日俱增,并与刘克庄、留梦炎等达官名人交游。不久,担任了王太子赵祺(即宋度宗)的老师。咸淳元年(1265年),阮登炳免上南宫,考中会元;秋七月癸亥,“以谅阴,命宰执类试”,赐阮登炳状元及第(《宋史》卷四十六,本纪第四十六),恩例授承事郎。后历任绍兴府签判、福王府教导官,旋改任承议郎、秘书省正字。
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贾似道当权时,因所谓“国计困于造楮(纸币),富民困于和籴”,推行“公田法”,即按晶规定占田限额。两浙、江东西等地官户超过限数的田地,从中抽三分之一,由官府买回,作为公田出租,如买田得1000万亩,每年可收600—700万石租米作军粮。据说实行公田法,“可免和籴,可以饷军,可以住造(停造)楮币,可平物价,可安富室,一事行而五利兴”。先在浙西实行。地价按租米折算,租米一石,给价200贯。占田在200亩以下者免买。此法实行到翌年,南宋共买公田约1000万亩,收租米600多万石,储存临安咸淳仓。田法实行的结果,使“浙中大扰”,“破家失业者甚众”(《宋史·贾似道传》)。阮登炳看到了“公田法”的弊病,在任秘书省正字时,上疏抗言停止推行此法。但因它对朝廷有好处,而被斥责贬官。阮登炳心里十分气愤,便归隐乡里,仿效晋朝陶渊明栽花种菊,取号“菊存居士”,以表自己高洁傲霜之志(民国《吴县志》卷六十七)。
两年后,阮登炳被朝廷重新召到京城。不久出任福建路建宁府(今福建建州)添差通判,后又入朝为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监丞权少监,迁为秘书监,官至朝请郎。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攻取并占领了南宋首都临安。阮登炳与大批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