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批判--在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之间思索

偏执批判--在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之间思索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文化,文化理论,
  品牌: 苏三

基本信息·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801952960

·条形码:978780195296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这些文字全部是与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关的议论。但它们既非严肃学术的,亦非文学的,让我自己总结其实也难,它们甚至不是一般的文章,找可以称其为一些粗糙的话题,主题很多。一句话,想用社会学的眼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根由。而这些观点就散落在许多历史的阅读之中。

书中漫无目的的议论多过了严谨的考证,其“偏执”草率程度可能超过一般人的想像;假如有专业的学者对某些话题继续演绎论证,则《偏执批判——在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之间思索》抛砖引玉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是一部真正粗制滥造的“大板砖”,成败都在“偏执”。

在文章顺序安排上,并没有按照真正的写作顺序排列。实际上大家可以随意从任何一篇开始读起,然后在任何地方释卷。假如你一定要按照我原来的写作顺序阅读的话,它们的原始写作顺序大致是这样的:

1.云南一周游;2.竹林“七玩”;3.节欲的甘地;4.灵与肉的结合;5.平安夜看京戏了;6.纯粹的女人;7.杂谈绅土风度;8.历史·传统;9.放大一段坐标;10.武断的泛读;11.在不列颠群岛漫步;12.在偶然与必然间思索;13.走近西班牙;14.读《百年家族——梁启超、梁思成、梁从诫》;15.阅读黄仁宇之一;16.读《康有为传》。

作者简介苏三,祖籍河南,现居北京。有《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向东向东,再向东》等专著问世。

媒体推荐历史·传统

中国的改朝换代多由社会底层发起,是一种彻底的暴力革命。而西方国家最具典型代表的英国,它的改朝换代只在贵族或者王室之间进行,社会底层儿乎完全不参与,或者说即便有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也从来就没有真正掌握过政权。

——读《历代英王生平》

武断的泛读

我觉得中国从宋朝开始,无论多么兴盛的封建王朝,从这时开始和两方国家相比,都像是在原地踏步,只是脚步的稳与不稳的区别,并没有任何的前进。

——读《法国通史》

走近西班牙

甚至可以说西班牙相当长的时间内以血缘统治了整个欧渊也不算夸张,西班牙在一段时间内简直是欧洲的另外一个“梵蒂冈”,具有独特的尊贵和权威,我戏称西班牙为“欧洲的老丈人”。

——读西班牙史

竹林“七玩”

这几个在中国文化史上星光辉耀的人物,拿现代的价值观去解构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根本禁小住推敲。

——读《竹株七肾》

有人封苏三为“大陆龙应台”,我不敢苟同,不是高低问题,是特色问题。龙应台才气映日,苏三“兄台”纵横深远,皆非寻常女流之辈。比如苏三谈欧洲王室,独具只眼,真乃见常人之所未见。

她总能得心应手地支配各种材料,将其摆放在锦上添花的位置,自如出入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随意点化复杂的中西社会文化现象,随意点化复杂的中西社会文化现象,而且有一种洋洋洒洒,文不加点、“大行不顾细谨”的大将风度。

——老标

目录

第一辑 读史

历史·传统

放大一段坐标

武断的泛读

在不列颠群岛漫步

在偶然与必然间思索

走近西班牙

读《百年家族——梁启超、梁思成、梁从诚》

阅读黄仁宇之一

读《康有为传》

第二辑 杂谈

云南一周游

竹林“七玩”

节欲的某地

灵与肉的结合

平安夜看京戏了

纯粹的女人

杂谈绅士风度

……[看更多目录]

序言这些文字全部是与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关的议论。但它们既非严肃学术的,亦非文学的,让我自己总结其实也难,它们甚至不是一般的文章,我可以称其为一些粗糙的话题,主题很多。一句话,想用社会学的眼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根由。而这些观点就散落在许多历史的阅读之中。

书中漫无目的的议论多过了严谨的考证,其“偏执”草率程度可能超过一般人的想像;假如有专业的学者对某些话题继续演绎论证,则本书抛砖引玉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是一部真正粗制滥造的“大板砖”,成败都在“偏执”。

在文章顺序安排上,并没有按照真正的写作顺序排列。实际上大家可以随意从任何一篇开始读起,然后在任何地方释卷。假如你一定要按照我原来的写作顺序阅读的话,它们的原始写作顺序大致是这样的:

1.云南一周游;2.竹林“七玩”;3.节欲的甘地;4.灵与肉的结合;5·平安夜看京戏了;6.纯粹的女人;7.杂谈绅士风度;8.历史·传统;9.放大一段坐标;10.武断的泛读;11.在不列颠群岛漫步;12.在偶然与必然间思索;13.走近西班牙;14.读《百年家族——梁启超、梁思成、梁从诫》;15.阅读黄仁宇之一;16.读《康有为传》。

文摘插图:

偏执批判--在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之间思索

路易十四生于1638年,死于1715年,在位于1643-1715年。

中国的清朝始于1644年,顺治统治到1661年结束,康熙同年上台,雍正元年始于1722年。

实际上路易十四上台和清朝开始只差一年。路易十四统治法国52年,基本覆盖了顺治和康熙两个朝代。

伏尔泰生于1695年,也就是说,作者曾经做过路易十四的臣民20年。所以伏尔泰掌握的这段史料是比较可信的。当时他酝酿写作的时候是路易十五统治时期,作者多次遭到被捕并且被不断地放逐和软禁。写作此书是伏尔泰反抗路易十五统治的一部分,对于自己所在的时代他有一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所以可能会无形中夸大了先王路易十四的某些功绩,有让路易十五反思先祖的意图。不过,大家公认伏尔泰的治史态度还是很严肃的。此书完成于伏尔泰40岁时。风华正茂的伏尔泰在这本书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而现实也给了他公平的回报:“几乎每一本法国文学史都会提到这本书”。看来这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历史名著。

很高兴看到伏尔泰的这一断言,因为证明了我说的艺术发达的时代必然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世界史上只有四个时代值得重视,这四个兴盛昌隆的时代是文化技艺臻于完美的时代,是作为人类精神的崇高伟大的时代而成为后世的典范。”前三个分别是菲利普和亚历山大时代、恺撒和奥古斯都时代、穆罕默德攻占君土坦丁堡之后的时代。最后一个是路易十四时代,并且它“可能是这四个时代中最接近尽善尽美之境的时代”,“人类的理性这时已臻成熟,健全的哲学在这个时代才为人所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