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走近费曼丛书)

分類: 图书,励志与成功(旧类),名人励志,
品牌: R·P·费曼|译者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3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35742408
·条形码:9787535742407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走近费曼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因为已经有《“别逗了,费曼先生!”》问世在先,所以这里要解释几句。首先,虽然《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主旨一仍旧贯,说的仍然是“一个怪人的种种冒险”,可是,这里所述的冒险经历与前书不同:有的轻松,有的悲情,可是,大多数时间里,费曼先生无意玩闹——虽然往往也很难说。其次,《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里所讲的故事,比起“别逗了”讲的那些,彼此的联系更其松散。那本书里的故事系以年月,排成一部流水帐,貌似有些条理。(结果有的读者把“别逗了”当成是费曼的自传。)我的动机很简单:自从听到最初的费曼故事,我就有了强大的欲望要跟别人分享。最后,这里的故事大多数不像从前那样,罗里罗嗦凑满差不多长的篇幅。关于这一方面,我要简单地说明如下。
第一编,“怪人”,开头写的是那些对费曼影响最大,终于造成了费曼个性的人们:他的父亲摩尔,还有他的第一位爱妻阿莲。第一个故事是根据BBC的一个节目改写的,那篇故事叫做“发现的乐趣”,制作人是克利斯多佛·萨克斯。阿莲的故事——《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书名即来自这个故事——要费曼讲述那是痛苦的。有过六个不同的故事。这次的故事是历时十年把那六个故事拼装起来的。终于拼装完成的时候,费曼特别喜欢它,很愿意跟别人分享。
第一编里的其他故事,虽然总的来说调子轻松,可我还是认真的把它们收进《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因为不可能再出一本“别逗了”。费曼特别引为自豪的是那篇“就像数一、二、三……那么简单”。有时候他曾打算把它写成一篇心理学论文。此编最后一章收入的通信,是蒙了格温妮丝·费曼,弗里曼·代森和亨利·贝蒂所惠,在此要表示感谢的。
第二编,“费曼先生在华盛顿”,不幸成了费曼的最后一次冒险。这个故事特别长,因为故事的内容还没有过时。(较短的版本已见《工程与科学》和《今日物理学》两杂志。)这篇故事没有发表的更早,是因为费曼在罗杰斯委员会服务以来又作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大手术,外加放疗、过高热疗和别的治疗。
费曼与癌症长达十年的战斗于1988年2月15日结束了。那是他在加州理工学院讲完课之后两星期的事。我决定收入他一篇最雄辩、最引人入胜的讲演作为《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尾声,演讲的题目是“科学的价值”。
媒体推荐书评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有着永不餍足的冒险渴望,他讲故事的能力罕见其匹。《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是续出的费曼传奇,笔录者L·莱顿是他的好友,也是和他一块打鼓的伙伴。书里的故事有的轻松幽默,有的凄婉动人。在这些故事里,我们见到了费曼的第一位妻子阿莲,看到她身在垂死的病榻上,如何让身在洛斯阿拉莫斯做着原子弹的费曼领教了爱之永恒的秘密。我们也看到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费曼如何参与事故调查。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似乎亲眼见到,费曼用一个小小的试验,就让事故真相大白:把一个橡皮圈扔到冰水杯子里,再拿出来的时候,橡皮圈变形了。
从头到尾,回荡着费曼野性、直率的声音。——詹姆斯·格雷克,《纽约时报·书评》
编辑推荐《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里的故事有的轻松幽默,有的凄婉动人。在这些故事里,我们见到了费曼的第一位妻子阿莲,看到她身在垂死的病榻上,如何让身在洛斯阿拉莫斯做着原子弹的费曼领教了爱之永恒秘密。
我们也看到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费曼如何参与事故调查。我们似乎亲眼见到,费曼用一个小小的试验,就让事故真相大白:把—个橡皮圈扔至冰水杯子里,再拿出来的时候,橡皮圈变形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
目录
序言/1
第一编
怪人/1
科学家是怎样做成的/3
“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12
就像数一、二、三……那么简单/43
上进/49
旅馆城/51
赫尔曼到底是谁?/57
费曼,歧视女性的猪!/60
信不信?我刚跟他握过手!/64
通信/70
照片与素描/89
第二编
费曼先生在华盛顿:调查“挑战者”号失事原因/99
引子/101
自杀/104
冷的事实/106
注意6点!/138
探子/143
神奇的数字/159
附件之争/170
第十条建议/179
会见新闻界/186
事后的思索/191
附录:航天飞机可靠性之我见/198
尾声/215
小序/217
科学的价值/218
索引/227
泽后记/237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科学家是怎样做成的
我有个朋友是个画家。他有时候持一种观点我不能同意。他会拿起一朵花,说:“看,这花儿多美,”这我同意。可是他接着说,“我,一个画家,能看到一朵花儿有多美,可是你,一个科学家,什么都来分析一番,就把它弄得索然无味了。”我以为他有点头脑不清。
首先,他所看到的美别人也看得见,我相信我也一样。尽管我的审美眼光可能没有他那么精致,一朵花儿的美我还是能够欣赏的。可是,与此同时,我从一朵花儿所看到的,要比他多得多。我能想象到其中的细胞,那些细胞也有一种美。不光在厘米的尺度上有美;在更小的尺度上也有美。
细胞中有复杂的作用和过程。花儿的颜色是进化而来,吸引昆虫为其传播花粉的:这件事很有意思;这意味着昆虫能看到那些颜色。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我们的美感,也存在于较为低等的生命形式吗?许许多多有兴味的问题来自科学知识,而这些兴味只会增加一朵花所引起的兴奋、神秘感和敬畏之心。科学知识只会增加点什么。我不明白何以会减少什么。
对于科学,我一向是很专一的。年轻的时候,几乎倾了全部心力在它上面。那些年月里,我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去学习所谓的人文学科。大学里开的文科必修课,我也是能逃就逃。只是到了后来,年事渐长,也有了一些余闲,我的兴趣才扩展了些。我学了绘画,也读了点书,可我仍然是个相当专门的人,所知不多。心力是有限的,只能把它用在某一特定的方面。
没等我出生,父亲就跟母亲说:“生个儿子,将来就是个科学家。”’我还是个小男生的时候,放在高脚童椅里只有一点点,父亲拿来许多铺浴室用的小瓷砖,各种颜色的都有。我两个一块儿玩。父亲把小瓷砖在我的高脚椅上一块块竖起来,摆成多米诺骨牌的样子,我推动一头,它们就全倒下。
玩了一会儿,我就下手和父亲一块儿排。很快,我们就玩起了更加复杂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如此这般。母亲看见了说:“才多大的孩子呀,别难为他了。他要摆块蓝的,就让他摆块蓝的好了。”
可我父亲说:“不。我要叫他看到什么是排列,排列是多么有趣。我在教他基础数学呢。”就这样,他很早就开始告诉我这个世界如何如何,多么有趣。
我家有一部大英百科全书。我小时候,他常常把我放在他膝上,给我读里边的条目。我们读到比如说有关恐龙的条目。条目里谈到霸王龙,会说:“这种恐龙高25英尺,头宽6英尺。”
这时父亲会停下来,说:“那,咱来看看这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