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检验基础/博学MPH公共卫生硕士系列
分類: 图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
品牌: 郑力行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317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309036743
·条形码:978730903674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卫生检验基础》共24章,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在卫生检验中所普遍使用的现代技术。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化学物质的测定(仪器分析)、微生物与病毒的检验、现代分子生物学(PCR技术),因此《卫生检验基础》的内容较新颖。《卫生检验基础》有3个特点:①涉及卫生检验的3种主要分析检验方法编在一《卫生检验基础》内;②所涉及的内容特别适用于生物样品的分析与鉴定;③着重介绍方法的使用,对理论内容做了简单介绍。
《卫生检验基础》可作卫生管理研究生班(MPH)教材,也可供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作选修课教材,并可供医药、卫生的分析检验人员和研究生使用。
作者简介郑力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1982年春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药学系药学专业。留校后在原上海医科大学药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及仪器分析中心工作,并参加上海西南七(高)校联合分析测试中心的分析测试活动,同时与上海市刑事科学研究所联合完成有关科研项目。目前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教研室从事分析测试工作。长期从事仪器分析,对各种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较熟悉,特别是对生物样品测试比较熟悉,如体内药毒物分析测定、生物体内环境雌激素分析测定等,在这些领域发表论文多篇。参加《现代法医学》及本科生教材《卫生化学》、研究生教材《现代色谱分析》与《体内药毒物分析》的编写与教学。
目录
第一章 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
第一节 分析工作的质量控制
一、实验人员的素质和实验室的管理
二、实验室环境与设备
三、测定方法的检验和评价
第二节 分析工作的质量评价
一、实验室内的质量评价
二、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
第三节 标准物质及其应用
一、标准物质的名称
二、标准物质的分类
三、标准物质的分级
四、标准物质的作用
五、标准物质的选用原则
第二章 电位分析法
第一节 电位分析法基础
一、化学电池及其类型
二、电池电动势
三、能斯特方程
第二节 直接电位法
一、基本原理
二、仪器装置
三、定量分析
第三节 电位稳定法
一、滴定终点的确定
二、自动电位滴定
第四节 电位法的进展及应用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进展和应用
二、分析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第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三、光的选择性吸收和朗伯-利尔定律
四、影响准确度的因素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基本结构
二、分光光度计类型
三、仪器性能检定
第三节 定量分析
一、单组分定量方法
二、多组分分析
第四节 光谱干扰及校正方法
一、干扰类型
二、干扰校正方法
第五节 导数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二、干扰消除机制
三、定性分析
四、定量方法
第六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核酸熔点的测定
二、食品分析
三、临床应用
四、大气环境监测
第四章 荧光分析法
第一节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荧光的产生
二、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第二节 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产生荧光的条件
二、分子结构对荧光的影响
三、常用荧光试剂
第三节 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定性方法
二、定量方法
第四节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一、溶剂
二、温度
三、激发光的照射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四、溶液pH值
五、表面活性剂
六、荧光熄灭
七、瑞利散射光和拉曼散射光的干扰
第五节 荧光计的结构
一、激发光源
二、样品池
三、检测器
四、单色器
第六节 荧光分析新技术
一、同步荧光分析
二、激光荧光分析
三、时间分辨荧光分析
四、胶束增敏荧光分析
第七节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一、元素的荧光测定
二、在生物化学及生理医学方面的应用
三、药物化学分析
第五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仪器
一、光源
二、进样系统
三、分光系统与检测系统
第三节 测定条件的选择及应用
一、功率的影响
二、载气的影响
三、观察高度的影响
四、酸度
五、混合标准液
第六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原子吸收光谱和共振线
二、谱线轮廓及其变宽原因
三、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一、光源
二、原子化器
三、分光系统
四、检测系统
第四节 定量分析方法
一、标准曲线法
二、标准加入法
第五节 干扰及其消除
一、电离干扰
二、物理干扰
三、化学干扰
四、光谱干扰
五、背景干扰
第六节 实验技术及应用实例
一、分析条件的选择
二、特征浓度、灵敏度和检出限
三、应用实例
第七章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第一节 概述
一、毛细管柱的特点
二、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
第二节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毛细管气相色谱的速率方程
二、实现高效色谱技术的注意事项
三、毛细管柱与填充柱的比较
第三节 毛细管柱
一、柱管材料
二、3种常用毛细管柱的特点
三、选择正确的色谱柱
四、常见的毛细管柱
第四节 毛细管气相色谱系统
一、进样方式
二、载气流速的控制
三、尾吹气路
四、毛细管柱的连接
五、检测器
六、程序升温
第三节 常见故障分析
第八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一、吸附色谱法
二、分配色谱法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四、分子排阻色谱法
第三节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固定相
二、流动相
第四节 仪器
一、高压输液系统
二、进样器
一、色谱柱
四、检测器
第五节 方法建立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一、建立HPLC方法要考虑的因素
二、分离方法的探索
三、一般操作与维护要点
四、应用实例
第九章 离子色谱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离子色谱样品的制备
一、经典方法
二、近代方法
第三节 分离柱
一、离子交换分离原理
二、离子交换剂
三、固定相选择性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流动相
第五节 抑制柱
第六节 电导检测器
一、电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二、电导值的影响因素
三、电导检测器
第七节 应用
第十章 毛细管电泳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CE的基本概念
二、分离原理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仪及其操作
一、进样系统
二、分离系统
三、检测系统
四、记录系统
第四节 毛细管区带电泳
一、分离原理
二、分离过程
三、区带宽度和区带增宽
四、CZE的优化分离
第五节 CE的应用
第十一章 质谱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谱仪器的原理与部件
一、电离源
二、质量分析器
三、进样系统
四、检测器及记录器
五、质谱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三节 有机质谱法
一、离子类型
二、主要裂解过程
三、分子结构的推测
第四节 无机质谱法
第五节 生物质谱法
第十二章 色谱-质谱联用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电离方法
第一节 接口
第四节 流动相
一、对流动相的要求
二、对溶剂的要求
第五节 质量分析器
第六节 色谱.质谱的谱图
一、总离子流色谱图
二、选择性离子检测
三、提取离子流色谱图(重组离子流色谱图)
四、质量色谱
五、内标的选择
第七节 常用色谱-质谱联用仪
一、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仪
二、液相色谱-四极质谱联用仪
第八节 质谱-质谱联用技术
一、质谱-质谱基本概念
二、质谱一质谱联用方式
三、应用
第十三章 元素分析中的样品处理技术
第一节 样品溶液的制备
一、稀释法
二、溶解法
三、分解法
四、熔融
第二节 分解试样过程中的误差来源
第三节 样品制备实例
一、血液样品
二、尿样制备
三、毛发样品制备
四、组织样品制备
第十四章 微量有机分析中的样品处理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蛋白质的去除
第三节 溶剂萃取
一、液-液萃取
二、液-固萃取
三、液-气萃取
第四节 固相萃取
一、固相萃取法
二、固相微萃取
第五节 气体萃取
一、静态顶空
二、动态顶空(吹扫-捕集)
第六节 膜萃取
一、膜萃取
二、微透析技术
第七节 微波萃取技术
第十五章 卫生微生物学概论
第一节 卫生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卫生微生物学概念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微生物生态学基本概念
第四节 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一、微生物在环境中生态的研究
二、生物污染环境的途径及其危害性的研究
三、外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四、防止污染和净化环境的方法
第十六章 卫生指标菌及卫生微生物检验原则
第一节 环境中微生物检测的意义
第二节 指标菌的概念与类型
第三节 常用指标菌
一、一般卫生状况指标菌
二、粪便污染指标菌
三、其他指标菌
第四节 卫生微生物检验原则
一、样品的采集与送检
二、样品的检验
三、结果报告
第十七章 水微生物学
第一节 水微生物的卫生意义
第二节 水微生物特点
一、水微生物来源
二、水中细菌的种类和特点
第三节 水中致病菌
第四节 水中病毒
第五节 水微生物检验及卫生细菌学标准
一、水样采集
二、水细菌学检测指标
三、水中病毒的检测方法及卫生标准
四、生活饮用水的细菌学标准
五、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第六节 水微生物S污水净化和处理
一、水体自净作用
二、污水的生物处理
第十八章 空气微生物学
第一节 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意义
第二节 空气微生物及真来源
一、空气环境特点
一、空气微生物来源
三、空气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四、空气微生物气溶胶
五、空气微生物的传播方式
第三节 空气做生物的检验及卫生标准
一、空气微生物的采样方法
二、空气净化与消毒
三、空气微生物标准
第十九章 土壤微生物学
第一节 土壤微生物的卫生意义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及其来源
一、土壤生境特点
二、土壤微生物的来源和种类
三、土壤中的致病微生物
第三节 土壤做生物检测及卫生标准
第二十章 食品微生物学
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的生物学意义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及其来源
一、食品
二、外界环境因素
三、食品微生物
第三节 食品微生物监测
一、样品采集
二、送检及报告
三、样品微生物检测
第二十一章 药品、化妆品微生物
第一节 药品微生物
一、药品生物环境特征
二、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三、药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四、药品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第二节 化妆品微生物
一、化妆品生物环境特征
二、化妆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三、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四、化妆品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第二十二章 公共场所微生物学
第一节 公共场所环境特点
一、公共场所概念与环境特点
二、公共场所微生物污染的一般状况
三、公共场所卫生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 公共场所的卫生微生物监督
一、空气卫生微生物检测与消毒
二、公共卫生用具微生物学检测与消毒
三、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微生物学标准
第二十三章 医院感染微生物
第一节 医院的特定条件与微生物
一、医院内患者集中
二、医务人员带菌率高
三、医院患者对感染抵抗力普遍降低
四、侵入性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应用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特点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来源和常见感染部位
一、医院感染的来源
二、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三、医院感染的常见部位
第四节 医院感染常见微生物
一、细菌
二、病毒
三、真菌
第五节 医院微生物检测
一、卫生细菌学检验
二、病原微生物检验
第六节 医院感染的预防
第二十四章 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概述
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二节 聚合酶链反应
一、概述
二、PCR模板的制备
三、PCR扩增体系的组成
四、PCR扩增DNA反应
五、扩增由mRNA反转录而成的cDNA
六、PCR扩增产物的分析和鉴定
第三节 生物芯片技术
……[看更多目录]
序言公共卫生硕士(MPH)是根据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的一个新的专业学位。MPH将成为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职业教育形式。
MPH学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层次卫生管理与疾病预防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复旦大学培养的MPH的学生应该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创新性的科学思维;勇于开拓、善于实践;能胜任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部门的高层次卫生管理与疾病预防的重要工作。在MPH学位教育过程中,我们将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已经开展了5年的公共卫生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今年又被确定为我国MPH学位的首批试点单位。根据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经验,在MPH学位教育过程中,我们将注重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我们策划的这套教材包括MPH学位的必修课,也有根据学生各自的基础和知识结构确立的选修课。其中不少教材已经在应用型研究生教学中应用,收到良好效果。此系列教材包括:①MPH学位的“卫生事业(保健)管理”(health care management)专业方向课程,其中有卫生服务研究、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分析、医疗保险学、医院绩效管理、医学技术评估等课程。②“流行病学与疾病控制”(epidemiology and dis—ease control)专业方向课程,其中有流行病学基础、流行病学方法、卫生统计学、统计软件介绍、计算机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案例等。③“环境医学与卫生监督”(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upervision)专业方向的课程,其中有环境卫生学、职业生命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学、毒理学基础、卫生检验基础等。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