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稿地图集(下)(精装)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名家作品及研究,中国现当代,郭沫若,
品牌: 郭沫若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页码:116 页
·出版日期:1990年
·ISBN:7503110130
·条形码:978750311013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史稿地图集》(下)(精装)包括从原始社会到鸦片战争的有关地图。其中有原始社会遗址分布图,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朝代的行政区划图,有历史上的民族分布及迁徙图,有历代战争的地图,有历代中外交通的地图,有反映经济发展的地图等等;总之,尽力以地图的形式,把我国历史上各族人民重大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活动史实反映出来,使《史稿》的读者对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活动的地区有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编辑推荐我国过去的木版历史地图,往往用朱墨套印,以对照古今地名等的异同。这种办法很好,它使我们能够从现在的地理概念去理解它的历史变化,这会加深我们对历史的具体理解。在《中国史稿地图集》(下)(精装)中我们除原始社会遗址分布图外,都以分色办法,采用了古今对照。我们认为这是编绘历史地图的好办法。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
隋代形势
京师(大兴城)
隋代大运河和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洛阳
隋末农民起义
南部地区
瓦岗军活动地区
海黄地区
唐代贞观、总章年间安东、东夷、安北、单于、安西都护府
唐代大运河和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唐代前期形势
唐代商业城市与手工业物产分布
长安
洛阳
唐代中外交通
玄装西行取经
鉴真东渡日本
安禄山之乱
洛阳长安地区战争形势
史思明之乱
唐代中期形势
渤海
唐元和年间潘镇割据
裘甫起义
厐勋起义北上路线
厐勋起义主要活动地区
王仙芝、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
后梁与晋岐燕
天雄节度地区
后唐
契丹助晋灭唐之战
幽云十六州
后晋
后代十国后期形势
后汉
后周北汉
吴闽
南唐吴越
前蜀
后蜀
南汉
楚南平
北宋辽西夏战争形势
高梁河之战
川口、姚家川之战定川寨之战
北宋辽西夏大理等并立形势
北宋末年东京开封府
王小波李顺起义
成都都区战争
北宋漕运
北宋末年东京水运
北宋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分布及交通
宋江起义
方腊起义
南宋初年与金战争
镇江一建康之战
南宋金西夏西辽大理等并立形势
南宋临安
金中都
大理、景昽
南宋前期人民起义
金主亮南侵之战
开禧北伐
南宋后期人民起义
汉中成都地区
南宋时期中外海上交通
蒙元统一战争
元代形势
岭北辽阳行省北部
元代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元大都略图
元初测影所分布
元代大运河与漕运
会通河济州河闸站
元代中外交通
元末农民战争
明代前期形势
明代前期北京城
明代的商业城市与茶、丝、麻、毛等手工业分布及交通
明代的煤与盐、金、银、铜、铁等手工业分布
郑和七下西洋
明正德年间农民起义
明正统年间闽浙矿工、农民起义
明代中期形势
明代中期北京城
明代中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明万历年间阶级斗争形势
明末农民大起义初期形势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战争
汝州战役
明末张献忠领导的农民战争
明末抗清斗争
郑成功收复台湾
赤嵌城与安平城之战
沙俄对我国北方领土的掠夺
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路线
雅克萨战争
《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
清代平定准噶尔
清代疆域
京师
清代前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清代前期民族分布(一)
清代前期民族分布(二)
盛京吉林西南部、直隶中北部
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甘肃等省_
台湾府
伊犁地区
清代前期的商业城市与盐、铁等手工业、矿业分布及交通
清代前期的纺织、茶、烟、酒等手工业分布
清代前期玉米、红薯分布
清代前期玉米、红薯推广种植
清代农民抗租与工匠齐行(罢工)形势
清代嘉庆年间农民起义
鄂川白莲教起义与战争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后记《中国史稿地图集》下册是配合《中国史稿》第四、五、六、七册编绘的,但是又有一定的独立性。编绘方法和制作方法与上册相同:以原始资料为依据,以今图作底图,古今对照,分色表示各种历史地理要素,以期达到能使读者对我国的历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直到清乾隆时期才最后完成全国的大统一。它是中原王朝和边区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关系自然发展的结果。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宰割,我国丧失了大片土地,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我们这部图集,就是以清朝前期全国大统一的版图为基点,作历史的回顾的。这也是各国通史和历史地图集的国际通行惯例。
下册的图幅比上册多三分之一,共计大、小地图117幅,116页。主要内容包括从隋至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各个朝代的政区形势,民族分布,都城,手工业与商业城市分布,外国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水利建设,中外交通,阶级斗争,重要战争等。
先后参加下册编稿工作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陈可畏、刘宗弼、田尚、卫家雄、史为乐、邓自欣、苏治光、杜瑜、朱玲玲同志,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周维衍、祝培坤、项国茂、嵇超同志,人民出版社的卢运祥同志。历史内容由陈可畏同志最后修改、定稿,今内容和图幅设计则由刘宗弼同志负责。抄清工作是朱力雅、王影静同志完成的。
下册的最后样本设计和编辑工作,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刘冠玉、刘学荣二位同志承担,石奉天同志也作一些编辑指导工作,而编稿的最后抄清工作由该社历史地图室的同志们完成的。清绘工作由江苏省测绘局魏铁生同志和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段凌同志负责。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三校,最后才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副总编计伯仁同志负责审定工作。然后付中国地图出版社制版部制版,而由上海中华印刷厂印刷、装订。这些同志都非常认真负责,对于提高本图集的质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我们还要对积极支持这项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地图出版社、江苏省测绘局、中华印刷厂的领导同志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1982年《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被定为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以来,各地读者纷纷来信询问下册的出版日期,可是编绘这样一部综合性的历史图集是十分艰巨的,首先需要收集有关的原始资料、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及考古资料,并对这些浩瀚的资料、成果等进行核对和考证,去伪存真,才能开始编稿。本册图稿原与上册同时开始,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些图稿因故丢失了,不得不重编;对原来考虑不周之处,又作了一些补充。加之,我们手头还有一些其他任务,故迟迟至1985年才交稿,直到今天才出版。下册图集前后经过了十余年才与读者见面,这是我们始料所不及的,谨向读者表示歉意。它的观点和处理方法并不代表任何政府部门。
《中国史稿地图集》是在郭沫若同志和尹达同志的关怀下开展工作的,现在上、下册终于出版了,但是郭沫若同志和尹达同志却没有能够看到下册图集,我们感到十分遗憾,我们将此图集仍署郭沫若主编,作为对他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