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五官科,
品牌: 廖品正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5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2304922
·条形码:978753230492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眼科发展史、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眼与脏腑的关系、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五轮学说概要、眼与经络的关系、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眼与经筋的关系、病因病机、病因、六淫、疠气、七情、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其他因素、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功能失调等等。
编辑推荐《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的一册。
目录
上篇 总论
1. 中医眼科发展史
2.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1 眼与脏腑的关系
2.1.1 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2.1.2 五轮学说概要
2.2 眼与经络的关系
2.2.1 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2.2.2 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2.2.3 眼与经筋的关系
3 病因病机
3.1 病因
3.1.1 六淫
3.1.2 疠气
3.1.3 七情
3.1.4 饮食不节
3.1.5 劳倦
3.1.6 眼外伤
3.1.7 其他因素
3.2 病机
3.2.1 脏腑功能失调
3.2.2 气血功能失调
4 诊断概要
4.1 眼科诊法
4.1.1 问诊
4.1.2 眼功能检查法
4.1.3 眼前部检查法
[附]翻转眼睑法
4.1.4 内眼检查法
4.1.5 眼压检查法
4.2 眼科常用辨证法
4.2.1 辨外障与内障
4.2.2 辨翳与膜
4.2.3 辨常见症
5 治疗概要
5.1 内治法
5.1.1 疏风清热法
5.1.2 泻火解毒法
5.1.3 滋阴降火法
5.1.4 祛湿法
5.1.5 止血法
5.1.6 活血化瘀法
5.1.7 疏肝理气法
5.1.8 益气养血法
5.1.9 补益肝肾法
5.1.1 0软坚散结法
5.1.1 1退翳明目法
5.2 外治法
5.2.1 一般外治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附]球结膜下注射法
球后注射法
5.2.2 常用手术法
5.3 眼科常用药物
5.3.1 内服药
5.3.2 外用药及其药剂配制法
5.4 眼科针灸疗法
6.4.1 眼周围穴位
5.4.2 远端穴位
5.4.3 耳部穴位
6眼病的护理与预防
6.1 护理
6.2 预防
[附]眼保健操
下篇 各论
1 胞睑疾病
1.1 针眼
1.2 胞生痰核
1.3 椒疮
[附]沙眼的病因、诊断要点与分期
1.4 粟疮
1.5 弦赤烂
1.6 风赤疮痍
1.7 胞忡如桃
1.8 胞虚如球
1.9 上胞下垂
1.1 0胞轮振跳
1.1 1目剳
1.1 2睑内结石
2 两眦疾病
2.1 流泪症
2.2 漏睛漏睛疮
2.3 赤脉传睛
2.4 胬肉攀睛
3 白睛疾病
3.1 暴风客热
3.2 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
3.3 金疳
3.4 火疳
[附]白膜侵睛
3.5 白睛青蓝
3.6 白涩症
3.7 白睛溢血
4 黑睛疾病
4.1 聚星障
4.2 花翳白陷
4.3 凝脂翳
4.4 黄液上冲
4.5 蟹睛症
4.6 混睛障
4.7 风轮赤豆
4.8 赤膜下垂血翳包睛
4.9 宿翳
5 瞳神疾病
5.1 瞳神紧小瞳神干缺
5.2 绿风内障青风内障
5.3 圆翳内障
[附]惊震内障
胎患内障
5.4 云雾移睛
5.5 暴盲
5.6 视瞻昏渺
5.7 青盲
5.8 高风内障
6 眼外伤
6.1 异物入目
6.2 撞击伤目
6.3 真睛破损
6.4 化学性眼外伤
6.5 电光性眼炎
7 其他眼病
7.1 疳积上目
7.2 近视远视
7.3 风牵偏视
7.4 突起睛高
7.5 目痒
附录
1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1.1 眼球
1.2 眼的附属器
1.3 视路与视中枢
1.4 眼的血管与神经
方剂索引
……[看更多目录]
序言由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初版迄今已历二十余年。其间曾进行了几次修改再版,对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并适应当前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
为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会议。首次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32门学科教材编审小组。根据新修订的中医、中药、针灸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了各科教学大纲。各学科编审小组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地进行了新教材的编写。在各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贯彻了一九八二年四月卫生部在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汲取了前几版教材的长处,综合了各地中医院校教学人员的意见;力求使这套新教材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在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方面,都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注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有与本门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同时又尽量减少了各学科间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和某些脱节。通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努力和全国中医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陆续编写完毕。
本套教材计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推拿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三十二门。其中除少数教材是初次编写者外,多数是在原教材,特别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修改而编写成的。所以这套新教材也包含着前几版教材编写者的劳动成果在内。
教材是培养社会主义专门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要提高教材的质量,必须不断地予以锤炼和修改。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而殷切地希望各地中医药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作准备,使之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的高等中医药教学用书,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文摘插图:
2.肝胆火旺,黑睛病变较重,而全身症见口苦、咽千、便秘、耳鸣、苔黄、脉弦数有力者。可用泻肺饮)去羌活,加胆草、柴胡、白蒺藜等清肝胆实火。
3.若白睛红赤消退,唯黑睛星翳不退,仍怕光流泪,视物不清者,治以退翳散风清热,方用拨云退翳丸加减。方中主用蔓荆子、菊花、密蒙花、薄荷、木贼、蝉蜕、白蒺藜等辛凉疏风,退翳明目;川椒辛散,助上药散邪以退翳;黄连、地骨皮、天花粉清余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楮实子补肝明目;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祛邪退翳,扶正明目之功。
3.3 金疳
本病指白睛表层发生形如玉粒之小泡,而周围绕以赤脉的眼病。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七窍》。以单眼发病为多,亦有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者。体质虚弱之人,每易反复发作。相当于西医学之泡性结膜炎。
[病因病机)
1. 肺经燥热,宣发失职,致气血郁滞而成。
2.肺阴不足,虚火上炎,白睛血络壅阻,瘀滞不行而致。
此外,禀赋不足,及肺脾失调,每易患之。
[临床表现] 白睛表面出现灰白色的小颗粒,周围绕以赤丝血脉(彩图8)。颗粒也可溃破而愈,愈后多不留痕迹。一般小颗粒多为一个,重者可多至两个以上,患者自觉隐涩不适,或微痛畏光,眵泪不多。
如颗粒发于黑睛边际,则可参阅白膜侵睛。
[辨证论治) 本病位于气轮,发病过程虽有外邪夹杂,但为标也。故治疗总宜治肺为本。如病初起,治宜泻肺利气散结,使气畅血行;如反复发作,或缠绵不愈,则应搁肺益气,复其宜发肃降之功。
1.内治
(1)肺经燥热
[症状]患者自觉涩痛畏光,泪热眵结,白睛上小泡样颗粒隆起,其周围丝脉红赤怒张。全身可兼有口渴鼻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证候分析] 肺经燥热属实,故白睛见症明显,且自觉碜涩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