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大夏书系)

分類: 图书,教育,教学理论,
品牌: 张万祥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大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56174465X
·条形码:9787561744659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
·丛书名:大夏书系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精选了30个案例,是30个不同的教育探索故事,案例中的教师透过这些故事向我们传达着这样一些信息:教育教学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是否在自己的工作中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在自己的教育舞台上,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作者简介张万祥,1943年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育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天津市班主任研究会副理事长。从教30余年,担任班主任达26年。出版有《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新课标德育资料库》等10余部。
万玮,网名平和,1973年生,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现为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初中部主任,数学教师。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出版有《班主任兵法》等。
编辑推荐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或者说如何重构教师角色和形象,也许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没有整齐划一的演进历程,但其中至少存在着一些共同性的特征。《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正是通过案例向我们展示了这些特征,让我们明了当今为师之道,知晓教师何以由合格到优秀、由优秀到卓越。
在反思中提高。有人说教育是一个受经验左右的行业,从事教育的人较容易以往的经验羁绊。在研究中成长。以往的教师并不见得要把自己作为一个研究者,因为惯常的做法、已有的经验完全可以应对来自于教学或学生的挑战,他需要做的
目录
第一部分 遨游网络的海洋
——在网上成长,与世界同行
[案例1:魏智渊]
一路狂奔
一路痴迷
一路沉思
[案例2:朱国红]
差点被家长哄下台
网络让我一炮打红
[案例3:贺杰]
行走在教育的边缘
网络伴随我成长
[案例4:黄利锋]
在网络上行走
走在“整合”的路上
[案例5:张曼凌]
网络伴我成长
一个普通老师快乐而充实的一天
[案例6:万玮]
从“菜鸟”到版主
为平庸付出代价
[案例7:衣奎伟]
2004,好梦成真
自己为自己出了个难题
[案例8:朱一花]
有心插柳柳成荫——我的网络情缘
别样的精彩
第二部分 修炼自身的素养
——教师的学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案例9:陈惠芳]
享受孩子
孩子,你也是一棵舒枝展叶的小树
[案例10:常作印]
激情在网络中燃烧
理想徘徊在“另类”的边缘
[案例11:陈晓华]
为成长壮行
为成长充电
[案例12:周永清]
学会了朱老师的一溜小跑
“他是为了炫耀自己!”
[案例13:史长青]
我能看到最幸福的事
都是网络惹的“获”
[案例14:徐慧林]
没有谁叫我这样做!
“白鹿洞”,灵羽鹿从这里起飞
[案例15:鲍成中]
要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
追随名家
第三部分 把握命运的脉搏
——我们不会错过机会,我们还要创造机会
[案例16:彭荣辉]
初为人师
我的“大学”历程
[案例17:程东文]
成为“新秀”的前前后后
论坛煮酒论英雄初步意见
[案例18:王晓平]
身边自有清泉一泓
二十年谱写小草之歌
[案例19:陈胜]
难忘春城之旅
我在教育写作中成长
[案例20:申屠待旦]
在村校任教
也当上了版主
[案例21:侯长缨]
我的教师情结
网络冲浪纪实
[案例22:于建宏]
一个小学教师的编辑梦
不要在冬天把树砍倒
第四部分 沉迷教育的世界
——这是一个教育的世界,我们投入,我们沉迷
[案例23:田祥彪]
生命留给我的记忆
泪水浇铸出的感悟
[案例24:朱雅芳]
我教一年级
[案例25:曹丽玉]
老虎一小虎一我
沉甸甸的
[案例26:张志愿]
心在守望中跳动
第一次忏悔
[案例27:周荣林]
夜逛县城
岁末,我收学生家长的礼了
[案例28:焦照锋]
差一点点儿成为“大腕儿”
一位高三教师的“战地日记”
[案例29:吴佐民]
认真的力量
白玉无瑕
[案例30:周萍]
学会用思考行走
东边日出西边雨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案例3:贺杰]贺杰,男,1977年10月生于湖北省天门市。教育在线网名:贺杰。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曾出版个人专著一本;在《英语辅导报》、《小学教学研究》、《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成长》、《中国高等教育》、《师道》等报刊上发表随笔、论文共五十余篇。
行走在教育的边缘
常常有年轻的,或者是不再年轻的老师对我说:“贺老师,真羡慕你,年纪轻轻就走过了这么多的地方,人生的一笔财富啊!”我惟有苦笑、酸楚,他们可曾想到,同样的暑假,当我拿到社会事业局的正式录用函的时候,我是飞奔回家,拨下那串熟悉的号码:“爸爸,妈妈,儿子再也不用流浪了!”
刚毕业,在家乡镇上的中心小学教书。离家近,每天上完课,开摩托车回家,有的吃,有的住,多好!曾经有个心理学博士给我看完面相后对我说:“贺杰,你是一个非常重感情、恋家的人。”
学校的工作不算辛苦,用校长的话说:“都是一个镇上的,谁不认识谁啊!大家都轻松点,大家都有好处。”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时间,我才有时间出去学习。工作着,快乐着,但是在我心底却永远也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在家乡,因为历史的原因,教师是严重超编的。没有编制,也就没有正式身份。有的时候常常开玩笑:我们是边缘人一一当教育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是教师;不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人来管你什么。正式教师发奖金了,代课教师想也别想;正式教师发福利了,代课教师只有一半;正式教师以后有退休金,我们是什么时候校长说不要我们了,上午说,下午决不能留。代课教师的出路在哪里?学校代课教师多,每年就那么几个转正的指标,甚至一个没有。当物质分配不能满足人需要的时候,人性的丑恶面就暴露了出来。我说:学术交流我不怕,就怕后面冷飕飕的箭。我也常常想:我能一辈子当代课教师吗?“不能,绝对不能!”我对自己说。
1999年的春天,机会终于来了。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在武汉的一所小学实习,当时的指导老师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她告诉我:广东汕头的一所学校需要英语老师,问我要不要去。长这么大很少离家,只是上学离开过家,如果去遥远的汕头,离家那么远,生活也要一个人照顾,生病了怎么办?汕头的学校是私立的,不知道学校的管理如何?但是,我很明确,与其为现在的学校打工,还不如到工资高一点的地方去,我还能有一点将来,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的机会。考虑了好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