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生存:一位IT设计管理人员20年的经历与感悟

分類: 图书,经济,行业经济,工业,工业经济理论,
品牌: 马宁伟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物价出版社
·页码:22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1559509
·条形码:978780155950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一种设计,无论原理上多么先进,如果缺乏量产的可能,对于企业或产业的意义恐怕很有局限。
经过20年市场换技术的尝试,我们发现自己在技术上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地位。中国已经被迫接受了国际分工中最底层的地位,核心技术严重缺失。整个社会都在向工程界和企业界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工程人员在自主研发和创新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哪些是人才培养上的缺陷,哪些是制度安排上的局限?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的工程师,如何才能最好地实施企业级研发管理,从而在国际竞争中立足?
马宁伟先生是个经验从一个特别的角度为我们理解上述问题做出了贡献。做为一名从工程师成长起来的IT研发管理人员,他在国企、台企不同的研发岗位上担任过管理职务,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管理经验,也亲身经历了一度完整的民族电子产业架构逐步变迁的过程。通过作者的回顾与反思,为我们理解20年来中国研发工程师队伍的成长和企业技术研发的得失提供了第一手的背景资料。
本书的创作语言具有强烈的IT研发人员的特色,读者将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独特的冲击力,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媒体推荐书评
本书是研发工程师和研发管理、项目管理人员、技术型企业管理者的必读书。
从宿迁小厂到熊猫电子,从同创电脑到海尔,再到ABIT,从工程师成长为大型外企副总级研发主管,本书作者马宁伟的经历折射出20年来中国IT设计和IT产业的变迁。
不论担任什么样的职务,作者始终是研发工程师团队中的一员,他可能是最了解IT研发工程师和研发项目管理甘苦的人之一。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感恩和开放心态,因此才有这样一本极具特色的作品。读者们不仅可以从中学到技术诀窍和管理心得,还可以分享宝贵的职场成长经验。
对于行业新手,在这本书中,你可以读到一个电子工程研发工程师的成长、技术追求和职业发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发展自己的专业理想,如何在复杂的职场中保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如何进行研究,如何解决难题,如何追赶快速变化的技术。
对于企业管理人员,你可以读到如何从头开始组建一支新的研发团队,如何为研发团队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如何把握项目的进度,如何减少项目失败,如何组织市场化的研发,如何做好技术传承等等技术管理方面的来自真实经验的感悟。
对于政府官员、教育者和研究者,你可以从一个普通工程师的真实经历看到国家技术政策、教育环境的变动如何影响一代工程师的命运,对当今中国企业级研发的国际竞争力有更加直观的体会。
从种种现象分析,中国将很快再次迎来一个企业研发工程师的“黄金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编辑推荐一位IT设计管理人员20年的经历感悟。本书的创作语言具有强烈的IT研发人员的特色,读者将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独特的冲击力,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从种种现象分析,中国将很快再次迎来一个企业研发工程师的“黄金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目录
前 言
第1章 那个年代的技术启蒙
得天独厚的师承
三年寒窗
第2章 十年磨一剑
初生牛犊不怕虎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我刚到同创上班时拿到了一本同创企业文化的宣传册,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看了一遍觉得很新颖,特别是下面一些理念和公司的做法,对凝聚人心起了很大作用。
比如说同创企业文化中有一句是“携手同创,共享未来”。具体说来就是团结起来才能做大事,可是怎样才能使大家团结起来?在这一点上,同创深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当年毛泽东带领穷苦人干革命的口号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如果仅仅是“打土豪”而没有“分田地”,会有那么多人跟着吗?正是因为有“分田地”的激励才使得穷苦人前仆后继。改革开放中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同工异曲。实际上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中有一个词就是“分享”,让员工分享责任,分享技术,分享利润,甚至于和竞争者分享技术(交换技术)。我们看到一些知名IT企业在企业文化里一味地强调忠诚老板,却不提尊重员工,这种单边要求能实现吗?
今天市场上有很多公司的工资发放都是不规范的,有的IT大公司也是要滞后两个月,就是说一个新员工进公司后,要60多天才能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这不是个别现象,在小公司更是这样,以此来作为对员工的约束。在员工诚信度不高的普遍状况下公司的做法似乎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同创对待新员工是怎么做的呢?
一个同创新员工到公司上班后,公司规定不论当月来工作几天,到公司下月发工资时,均发全月工资,哪怕轮到发工资时实际只有几天。而且还提供比较好的宿舍。按公司的总裁话说,就是“宁可人负我,我不负人”,这可能也源于他参军的经历: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到了部队一下有白面馒头吃,有温暖的被子盖。
这种措施对新员工是帮助很大的,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一下子就改变了他的生活状态。同时,公司还买了一大块地盖宿舍,然后以比较低的价格卖给员工。公司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得人心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正是这种做法,才使员工相信可以和公司“共享未来”。
再比如说同创企业文化中有一句叫“无缝连接”。面对一件事,往往不是它多难,而是没有人主动跳出来去做,大家都在观望,没有责任到人和奖勤罚懒。国企一个比较普遍现象就是办事扯皮推诿,同创的企业文化中特别注意了要避免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强调了无缝连接,它指的是每一个人都要积极主动,在职责内的事情要完成,还要将职责边缘的事情完成。与别人的工作要有一个“交集”,而不是两个人仅各负其责,中间形成缝隙,影响整个项目的正常执行。同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