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过程质量度量与控制(高等学校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计算机专业,
品牌: 李健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12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30211496X
·条形码:978730211496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软件过程质量度量与控制》介绍了ISPMM(问题驱动的软件过程度量模型)的概念、相关工具和技术、在过程改进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包括关于度量过程的应用和改进的一些基本思想,以及作者本人在多年咨询工作中总结的、关于软件最佳实践裁剪的应用经验。《软件过程质量度量与控制》可以作为实施软件项目过程时的参考工具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教材。
《软件过程质量度量与控制》的目标读者是从事计算机软件生产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特别是软件过程改进组(SEPG)成员、软件项目经理、软件项目中充当各种角色(需求、设计、测试、编码和维护等)的人员。希望对软件度量、量化软件过程和项目管理细节有深入理解的读者也可以从《软件过程质量度量与控制》中获益。
目录
第1章度量之前需要了解什么
1.1应用度量的预备知识
1.2软件过程
1.2.1软件生产的过程观
1.2.2软件过程工程
1.2.3软件过程定义
1.3软件项目过程管理
1.3.1软件过程的概念框架
1.3.2软件过程管理
1.3.3度量与软件过程管理
1.4度量的基本思想
1.4.1度量的概念
1.4.2度量的目的
1.4.3度量的基本范式
1.4.4度量的方针
1.4.5度量的过程
1.4.6度量的分类
1.5小结
第2章实施软件度量全过程
2.1问题驱动的度量
2.1.1度量的过程性
2.1.2问题驱动的软件过程度量模型
2.2准备度量过程
2.2.1活动
2.2.2过程实施时机
2.2.3资源
2.2.4过程产品
2.3准备度量过程中的技术与工具
2.4选择度量过程
2.4.1活动
2.4.2过程实施时机
2.4.3资源
2.4.4过程产品
2.5可选择的度量内容
2.5.1软件过程度量关注点
2.5.2软件过程度量内容分类及其关系模型
2.5.3软件过程性能度量类型的关系模型
2.5.4软件过程性能的度量及数据
2.5.5CMM/CMMI与过程性能度量
2.5.6典型的度量指示器
2.5.7过程性能度量指标
2.5.8典型的过程度量实体
2.6选择度量过程中的技术与工具
2.7采集信息过程
2.8应用度量过程
2.8.1活动
2.8.2过程实施时机
2.8.3资源
2.8.4过程产品
2.9应用度量过程中的技术与工具
2.9.17种度量管理技术
2.9.2软件过程特性
2.9.3控制图分析
2.9.4软件过程数据采样与分组
2.9.5软件过程偏差原因分析
2.9.6软件过程能力度分析
第3章应用度量改进软件过程
3.1度量过程的过程能力度
3.1.1未完成层
3.1.2已执行层
3.1.3已管理层
3.1.4已定义层
3.1.5量化管理层
3.1.6优化层
3.1.7ISPMM度量过程的能力度层次
3.2软件过程改进模式
3.2.1TopDown软件过程改进
3.2.2中小型企业软件特征过程改进的问题
3.2.3基于度量目标的软件过程改进
3.2.4两种模型的比较
附录A术语
附录B度量模型相对提问单的覆盖分析
B.1需求管理过程(该关键域共有6个过程问题)
B.2项目计划过程(该关键域共有7个过程问题)
B.3项目追踪与监督过程(该关键域共有7个过程问题)
B.4子合同管理过程(该关键域共有8个过程问题)
B.5软件质量保证过程(该关键域共有8个过程问题)
B.6配置管理过程(该关键域共有8个过程问题)
附录C软件过程特征分析的数学证明
C.1随机变量的数学特征
C.1.1数学期望
C.1.2方差
C.2随机事件稳定性定理
附录D度量计划(模板)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1.本书的读者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从事计算机软件生产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特别是软件过程改进组(SEPG)成员、软件项目经理、软件项目中的各种角色(需求、设计、测试、编码和维护实施人员等)。SEPG成员从中可以了解和掌握在改善公司软件生产过程能力时怎样有效应用度量工具,并不断建立公司级的、基于客观数据信息的软件最佳实践知识库。软件项目的项目经理可从中了解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哪些有效的客观度量数据来支持项目管理,以及怎样收集和分析这些度量信息,这对项目管理来说至关重要。度量信息的收集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所以他们对度量方法、技术、过程的了解是所收集信息的客观性和正确性的重要保障。基于度量的决策也是通过他们来实施,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基于度量的管理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可以让所有相关的人员(特别是一线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大大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
此外,希望软件企业的高层领导能够看到这本书,以便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对怎样提升企业的软件生产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他的同事们在实施软件过程改进中遇到的挑战,从而在提升软件生产能力的活动中降低与下级的交流成本。
最后,希望那些对软件度量及量化软件过程和项目管理细节有更多实际经验和更深入理解的人,能够从本书中获得启迪。
2.本书的内容
本书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目标驱动的度量过程模型(ISPMM)。围绕ISPMM,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度量过程怎样融合到一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乃至公司软件生产能力的改进过程或规划中去。
软件生产中那么多可度量的东西,怎样将它们体现在ISPMM中。
软件的度量涉及到很多方法、技术和工具,它们各自在ISPMM中什么时候应用,怎样应用。
以上3方面内容都将在第2章中详细描述。
度量和基于度量的管理,都需要以过程为前提。为了使读者对本书介绍的度量内容有准确和正确的理解,在第1章简单介绍了软件过程的概念,以及过程与度量、度量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在第2章将丰富的ISPMM介绍给读者之后,要让读者能够真正在实际工作中把它应用起来,还需要有第3章的内容,即ISPMM在实际过程改进中的应用,特别是基于度量选择合适的过程改进模式。
最后,还介绍了在笔者的咨询和培训经历中值得推荐的案例,案例的内容不一定和读者的需求直接吻合,但如果从案例本身的管理角度去看,读者应能从中体会到可借鉴的内容。案例本身融合在各个章节中,并没有独立出来。
3.本书的使用
通常,纸面上的东西面对的是所有读者,所以力求自圆其说。对于一本与技术密切相关的书来说更是这样。但对读者来说并不一定需要自圆其说,需要的是可以汲取的知识和实际工作中可操作的借鉴经验。所以,关于怎样使用这本书,笔者的建议是:怎样对读者有用就怎样用。
对于ISPMM,在实施软件项目过程时可以考虑在过程层面的融合。而关于ISPMM中的工具和技术,本书可以作为工作中的参考工具书。本书对于度量过程的应用和改进提出了一些基本思想,并且还介绍了笔者在咨询过程中总结的、关于软件最佳实践剪裁的应用考虑。这些内容不一定完全适合您,但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