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英文双语典藏版)

分類: 图书,英语与其他外语,职业/行业英语,综合,
品牌: 彼得·德鲁克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31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111187342
·条形码:9787111187349
·包装版本:2006-0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英文双语典藏版)只涉及明天的"热点"问题,即关键性的、决定性的、生死攸关的和明天肯定会成为主要挑战的问题,将从以下6个方面深刻分析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的新范式、战略——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自我管理。
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深刻影响全球商界、政界高层人士的著作
彼得.德鲁克论述了管理的新范式如何改变和如何继续改变我们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认识。书中不乏远见卓识和超前思维,它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这些都是德鲁克著作的精髓和“管理学的里程碑”。
——《哈佛商业评论》
[德鲁克的影响]
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人物,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是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CEO 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
[大师中的大师]
德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海尔集团张瑞敏同样深受教益:“我也成了德鲁克迷,到处搜集他的著作。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因为常常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更是爱不释手,不知读了多少遍,常读常新。尤其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和全球化竞争的困惑时,总能从书中得到新的启示。”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型期,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20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很少有人去注意它们是不是“事实”。
但实际上,它们都已经过时了。如果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战略,那将不可避免地把组织引向不正确的轨道。
[德鲁克的其他著作]
查看德鲁克的全部著作
作者简介彼得-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彼得·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其中《管理的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
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媒体推荐书评
“德鲁克先生的渊博知识、深刻思想不仅影响了学术界,也影响了企业
界。可以说,没有一个著名学者和成功的商界领袖不从他那里汲取养分。”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 赵曙明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
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
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 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 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
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 安迪·格鲁夫
“彼得F.德鲁克论述了管理的新范式如何改变和如何继续改变我们对
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认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不乏远见卓识和超
前思维,它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
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这些都是德鲁克著作的精髓和‘管理专业的里程
碑’。”
——《哈佛商业评论》
“这位高瞻远瞩的思想家具有招牌式的敏锐洞察力,他能够洞悉不同力
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他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一部不可不读的著作。”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编辑推荐《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英文双语典藏版)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F.德鲁克以他90岁高龄献给读者的这本著作,以他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浅出的分析,高瞻远瞩地分析了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者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充分体现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目录
推荐序一(德鲁克研究会)
推荐序二(詹文明)
前言
鸣谢
第1章
管理的新范式
第2章
战略——新的必然趋势
第3章
变革的引导者
第4章
信息挑战
第5章
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
第6章
自我管理
译者后记
德鲁克小传
德鲁克重要作品出版年表
……[看更多目录]
序言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F.德鲁克以他90岁高龄献给读者的这本著作,高瞻远瞩地分析了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者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充分体现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书于1999年一出版,就受到管理界和企业界的高度评价。《哈佛商业评论》在谈到德鲁克的这本书时说,本书极具“前瞻性和超前思维”,德鲁克以他“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茅塞顿开”,是又一部管理学“里程碑式”的著作。
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阐述了管理的新范式、战略——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以及自我管理共六个方面的问题。
正如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管理学对事实有一套自己的基本假设,而这一套假设构成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范式。在20世纪,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管理的范式(PaLradigm)也逐步发生着变化。在21世纪,管理的范式仍然会继续变化。如果构成管理学的假设发生了变化,那么管理学的许多观念也必须跟着变化。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20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但是,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假设是不是“事实”,更不用说去分析和研究这些假设了。
根据德鲁克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正式开展对管理学的研究以来,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奠定了管理原理和管理实务的两套假设都是真实的,从来都没有去研究。但是实际上,因为一个世纪以来,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假设都已经过时了。比如,我们都假定,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或者说应该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来“管理”“人”,并由此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论。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研究一下,现在在劳动大军中占比例越来越大的知识工作者和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者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才能激励他们,他们的生产率如何才能够得到提高,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对知识工作者的了解以及如何“管理”他们,实在是研究得太不够了。
如果我们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我们的战略,并以此来指导管理,那就将不可避免地把我们的组织引向不正确的轨道。德鲁克用事业理论(Thetheory of the business)中的方法,分析了20世纪管理的实践,并从分析管理学对事实的基本假设入手,提出了在21世纪中,管理面临的新的现实。第2章“战略——新的必然趋势”高屋建瓴地从社会的变化中,抓住了在快速变化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可以建立战略的基础。这些被德鲁克称之为五个“新的根本现实”包括:发达国家急剧下降的出生率;可支配收入分配的变化;对绩效的定义;全球性竞争;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分裂的背道而驰。从表面上看,这些根本现实讲的不是一般的经济性的问题,也不是管理性的问题,但是,这些根本现实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个机构的运作。比如,出生率的急剧下降,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力的减少,知识工作者的退休绝不意味着他们不工作了;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企业说来,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有眼光、有远见的管理者现在就应该着手研究这些“根本现实”。“那些非要等到这些挑战真正‘势不可挡’才着手应对的人,则会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并且可能永远没有赶上的一天。”
21世纪管理的最大挑战,是使组织成为“变革的引导者”,这是第3章的主要内容。这里,德鲁克进一步发挥了他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1985年)一书中的基本观点,从变革的政策、有计划地放弃、有组织地改进、发掘成功、创造变革,一直到变革的领导者要避免的三个容易重蹈覆辙的陷阱、两种不同的预算、测试、变革与持续、创造未来等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变革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Information’rechnology)是近年来谈论得非常多的一个话题。现在都说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社会,但是究竟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革命?历史上有关信息革命给了管理者什么样的教训?给了技术人员什么样的教训?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管理者如何从信息的海洋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传统的成本会计为什么被有些公司所放弃,而改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的会计制度?企业的任务在于创造财富,而不在于去控制成本。那么一个企业要创造财富,需要哪些信息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管理者在整理信息的时候有些什么原则可以遵循呢?如何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本书的第4章信息挑战中,德鲁克都有详细的论述。
20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它的生产设备。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将是它们的知识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管理”在20世纪中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率提高了将近50倍。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在各种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不得不研究知识工作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区别是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决定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是哪些因素?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提高他们的生产率?这些问题,德鲁克在第5章里都有精辟的论述。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里,德鲁克讨论了作为知识工作者的管理者所面对的挑战。我是谁?我的长处在什么地方?我归属何处?我的贡献是什么?我如何管理我的下半生?知识社会,是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但是,期待人人都会成功只是幻想。“开创人生的第二领域”,可以抓住机会,使自己成为一个领导者、受到他人尊敬、成为成功人士。正如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所说过的:“当一名管理者,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因为管理者与其他千千万万人一样,都是做他自己应做的工作。即使已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仍然还有更高的人生境界。”
德鲁克在研究管理的时候,把人、企业和组织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研究。因此,他能够高瞻远瞩,他的管理思想,不局限于企业,也不受某一个具体组织的局限。《2l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讨论的问题,影响所及远远超过管理的范围,也远远超出个人及其事业生涯。德鲁克自己说得好:“这本书真正关注的是:我们社会的未来。”
德鲁克研究会
(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
2005年10月
文摘书摘
导言为什么要重视假设
有关事实的基本假设是管理学等社会科学业已盖棺定论的范式。它们通
常存在于学者、作家、教师和社会科学实践者的潜意识中。而且,这些假设
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些学科的学者、作家、教师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实践
者对事实的认知。
这些学科研究的方向取决于它们对事实的基本假设。这些假设确定了这
些学科对“实际情况”的判定,同时实际上也影响了这些学科对其自身的研
究课题的判定。这些基本假设多半也会判断出这些学科可以忽视的观点或者
作为“恼人的例外”可以被放置在一边的情况。它们确定了特定学科关注的
焦点以及可以忽略或忽视的内容。
早期的管理学学者中最颇有见地的是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t)(1868一1933)’,她的遭遇很能说明问题。由于她提出的假设无法
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萌发的管理理论所认定的事实相吻合,因此她生前一直
默默无闻,甚至在她去世后,她的著作始终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长达25年
之久。然而,我们现在发现,她就社会、人和管理提出的基本假设远比当时
的管理学学者提出的假设更接近事实,甚至今天的许多管理学专家提出的理
论也望尘莫及。
然而,尽管基本假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人们鲜有兴趣对这些假设进行
分析、研究和提出质疑——实际上也很少有机会对这些假设予以明确的解释
。对于管理学这样的社会科学来说,基本假设的重要性实际上比自然科学的
范式的重要性大得多。范式,即主流的一般理论,对自然界毫无影响。无论
范式声称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说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和地球都不会受到
影响。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客体的行为,而像管理学这样的社会科学,关注的
是人和社会机构的行为。因此,社会科学的实践者往往将该学科的假设奉为
行动的准绳。自然科学的现实,即物质世界及其规律都不会发生变化(或者
如果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无法在几十年或几个世纪
内完成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科学不存在这种“自然规律”,它
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这意味着昨天还站得住脚的假设,今天就不再有效
,甚至瞬间就变成完全错误的理论。……P1-2
后记伴随着历史车轮驶入21世纪,人类迎来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类组织无一例外地对新世纪抱有美好的憧憬,迫切地希望抓住各种机会,打响第一炮。但是,他们也清晰地认识到风险、挑战与机遇总是结伴而行的,稍有不慎就会错失良机,与成功擦肩而过,甚至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或一败涂地。
然而,对于组织或企业在未来可能遭遇到的管理问题和挑战,有人很早以前就开始思考了。他就是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mcker),他又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现已九十多岁高龄的德鲁克先生从事管理实践和研究的时间之长,有如一个当初蹒跚学步的婴儿已届古稀之年,他总结出的光芒四射的管理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被许多管理人士奉若神明。他的主要管理学著作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公司的概念》、《旁观者》、《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凭借多年研究管理学的深厚积淀,在涉猎广泛、触类旁通的基础上,德鲁克先生在世纪之交,又为我们奉献了一部有可能深刻影响我们未来的管理学著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
德鲁克先生在投笔之前,本打算总结其以往提出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希望给我们带来一部集大成之作。但是,通过对社会发展的细致观察,并结合自己在管理学上的远见卓识,这位智者认识到,这本书应该向前看,应该以未来为着眼点,它讨论的是明天的热点问题,即“关键性的、决定性的、生死攸关的和明天肯定会成为主要挑战的问题”。按照德鲁克先生的话说,它“吹响了行动的号角”。
在这本书中,德鲁克先生首先颠覆了人们对管理的传统看法,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范式,即“只要能影响组织的绩效和成效,就是管理的中心和责任,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无论是组织能控制的,还是组织不能控制的”。他认为,管理不是企业的专利,所有组织都需要有效的管理,小到手术小组,大到大公司这样的庞然大物。他还认为,现代社会和经济的中心既不是技术,也不是信息,更不是生产力,而是管理得当的组织。
其次,这位管理大师提出,组织或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不仅要考虑经济领域的东西,还要重视五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是社会和政治层面上的,对组织的发展和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
·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
·在可支配收入的分配上,政府、卫生保健、教育和休闲等部门的影响与日俱增。
·在绩效的评估上,我们需要提出新的评价标准。同时,我们需要采用非财务手段考核知识工作者的绩效,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和效率。
·所有组织都必须放宽眼界,参与全球竞争,必须以同行业内表现最优秀的组织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现实越来越背道而驰。
随后他认为,管理层在2l世纪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组织要成为变革的引导者”。变革既是挑战,又是机会。虽然变革是不可预知的,但我们需要努力引领变革、努力创造未来。只有变革才符合必然要发生的趋势,只要我们顺势而为,未来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接着德鲁克先生提出,“信息”正在取代“技术”成为新兴的信息革命的主角。知识工作者和管理人员需要参与信息系统的设计,自己决定他们需要哪些信息。他认为,“信息的目的不是掌握信息,而是能够采取恰当的行动”。他还认为,管理人员需要到组织外面观察和获取外部信息,而外部信息是关系到组织管理与经营的最重要的信息。
最后,德鲁克先生将论述的重点从组织转到了知识工作者。他认为“21世纪,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将是知识工作者及其生产率”。在管理工作中,重点要提高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由于我们的工作年限越来越长,有可能超过组织的寿命,因此知识工作者需要学会自我管理。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处的位置、能做出什么贡献,还需要为自己的下半生做好规划。
总而言之,德鲁克先生要告诉我们“社会的未来”,为我们指出了行动的方向。虽然本书中提到的大多数案例都是有关或源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如韩国)的,似乎没有专门针对中国提出宝贵的建议,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德鲁克老先生的眼睛和思想,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它们走过的弯路,我们通过学习可以加以避免。 要在新的世纪立于不败之地,按照德鲁克先生的话说,让我们尽快“付诸行动吧”!
朱雁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