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论/西风译丛(西风译丛)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外国,综合,
品牌: 马基雅维利
基本信息·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页码:17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2062802
·条形码:978780206280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西风译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君王论》是《西风译丛》系列之一,自问世以来,对整个世界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领域都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然而毁多于誉。对这部书及作者的攻击几乎一直没有间断。只是到20世纪后期,人们才逐渐地能够以平静的心情和科学的态度来予以研究。
作者简介马基雅维利(1469~1527):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早期曾任共和国主义旗手、索德里尼助手等职。在共和国政府中任职期间,多次衔命出使国外,面对兴旺而强大的邻国的咄咄威势,痛感祖国分裂的耻辱。1512年,失去所有政治地位,此后完成惊世骇俗之作《君王论》,后几年连续著述《李维史论》《战争的艺术》《曼陀罗华》等。为意大利近代历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编辑推荐在西方,《君王论》被誉为“影响世界的十大名著”之一,是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的最独到、最精辟、最诚实的“验尸”报告。
目录
【译序】
【写给洛伦佐殿下的献词】
【第一篇】
君王国的国体
论世上的王国种类及诞生方式
论世袭的王国
论混合式王国
【第二篇】
君王国的获取
论亚历山大征服大流士及其他
如何统治法律和自由下的被占领国
凭借自身的力量与才智而取得的新领地
论凭借他人之力或者因为机运而获取的新君王国
论以邪恶手段获得君王权位者
【第三篇】
国民与教会政治
论市民君王国
如何评估所有君王国的力量
论教会君王国
【第四篇】
军队与国防
论各种军队兼及雇佣军
论客军、混合军和本国军
论君王在军事方面的责任
【第五篇】
暴政与仁政
论世人尤其君王受到赞扬或责难的缘由
论慷慨与吝啬
论残暴与仁慈,兼论为人所爱与为人所惧孰优
【第六篇】
君王的自身形象
论君王应当如何守信
论君王必须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
论建筑城堡利弊,兼论君王日常事务
君王应怎样做才能受人尊敬
【第七篇】
当权人
论君王的大臣
论如何远离谄媚者
论意大利的君王们丧失国家的根本原因
论命运对人世的作用。兼论对抗命运
奉劝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
【附录】
论马基雅维利/罗素
……[看更多目录]
序言15世纪后期。以意大利为发源地,掀起了疾风暴雨般的文艺复兴运动,并迅速席卷整个欧洲。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涌现出许多狡诈凶残的政治阴谋家——如路易十二、契萨雷·博尔贾,也诞生了达芬奇、马基雅维利这样艺术上和思想上的巨人;他们如彗星般的曳过暝暗的天空,为后人留下了无法估量的丰厚的精神遗产。《君王论》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部杰作。
尼柯洛·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1的故乡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佛罗伦萨。这里早在十四五世纪就已出现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属于经济相当发达地区;然而,在政治上,它却长期处于四分五
文摘书摘
论世袭的王国
在我的《论说集》(The Discourses)中。已和大家充分地讨论过共和国的问题,所以,我就不想在此文中再多费笔墨了。我感兴趣的是:现在和大家谈谈王国。先讨论一下在前一章我所提出的各种由不同的方式所诞生的王国:也同君王们讨论如何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并使其强盛。
我认为,一个由某一个家族“一贯制”统治的世袭国家,要比其他以任何形式新奠基缔造的国家好治理得多。世袭国家有一整套世代相传的陈规旧举,各代的统治者只要不逾越那些陈规旧举,不进行大的“标新立异”。一切顺从人心民意,或者将自己去适应那些不可预见的情况。要使得国家安宁是不难办到的。这样的君王,如果他不荒淫无度,稍稍勤奋,那么他就不会在各种非常的外力干扰中显得无所适从,除非外力与自己的强弱对比差距过大。即使有某种外力夺走了他的王位,他也不会甘于其辱,一旦有成熟的时机、条件和土壤,他还是有能力收复自己的江山。
为了验证前述的观点,我在此不妨举个突出的例子,即意大利曾有过费雷拉公爵Duke of Ferrara)。在1484年和1510年,费雷拉公爵先后率领其部打退了威尼斯人和教皇尤利乌斯二世(TuliusⅡ)的大举进犯,世袭王国的统治便是他的不二法门。因为他的一家已累代牢牢地统治了这一领地。费雷拉公爵在合法地继承君王位置后,以其爱民如子之心,深得上下臣民的拥戴和追随。
作为一个世袭王国的君王,只要他的所作所为不过分出格,亦即不犯天理难容的罪恶,那么他就可以为自己的臣民们所深深地拥戴。这是合乎常理的。
由于世袭王国的统治缺乏变革的意识,它的主要弊端突出地表现在古老、落后等方面。世袭王国仿佛一个大家庭一样,框架上没有变革之意识,所以它的科技与生产力无法得到正常的发展,这也充分地说明世袭王国终究要被变革成强盛的国度所侵没。历史发展的规律以无可辩驳的事例说明:每一个变革总是为另一个新变革作准备,并促成另一个更新的变革的发生!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