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猎人:生物学家威尔逊自传(开放人文)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生物科学,综合,
品牌: 爱德华·威尔逊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公司
·页码:33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2383792
·条形码:978753238379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开放人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大自然的猎人:生物学家威尔逊自传》是爱德华·威尔逊的自传,讲述了他的生平和科学上的成长历程以及贡献。作品简洁明了,文笔优美。
作者简介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Wilson),1929年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1949年毕业于阿拉巴马大学,1955年获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哈佛大学执教。目前,他任教于佩莱格里诺大学(Unuversnty of Pellegrino),并为哈佛大学的昆虫学研究员。威尔逊是当今美国生物学翘楚。他于196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过全世界最高的环境生物学奖项,包括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负德奖(CrafordPrize)。1996年,威尔逊被《时代》杂志评为对当代美国影响最大的25位美国人之一。威尔逊擅长著述,曾以《论人性》(On Human Nature)和《蚂蚁》(The Ant)两度获普利策奖。
媒体推荐书评
“开放人文”丛书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编辑推荐《大自然的猎人:生物学家威尔逊自传》作者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0.Wilson),当今美国生物学翘楚,堪称20世纪最出色的生物学家和科学思想家之一。
目录
序 第一部 南方之晨第一章 天堂海滩第二章 把小男孩托给我们第三章 角落里的亮光第四章 神奇的小天地第五章 尽我职责第六章 阿拉巴马之梦第七章 猎人第八章 南方再见第九章 前进热带 第二部 说故事的人第十章 南太平洋巡礼第十一章 未知事物的形态第十二章 分子大战第十三章 麦克阿瑟与地理生态学第十四章 佛罗里达珊瑚群岛实验第十五章 蚂蚁第十六章 投效社会生物学第十七章 社会生物学大论战第十八章 亲近缤纷的生命
……[看更多目录]
序言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
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5年1月
文摘书摘期盼“大”动物 一天傍晚,有个年轻人从我身边经过海滩,手上把玩着一把左轮手枪,而我则尾随了他一阵子。他说他是要来射黄貂鱼的。在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包括我父亲在内)都经常这样带着枪(通常是点二二手枪或是来复枪,但偶尔也会出现更大型的手枪或猎枪),在乡间闲逛,想射什么便射什么,只除了人和家畜。尾随他的当儿,我把这名黄貂鱼猎者想成是我的同侪,是一起探险的同伴,满心企盼他能找到一些我从前没有看过的动物,也许还是较大型的动物。等他绕到海滨一个转弯处后面,消失在我的视线外之后,我听到了两声连续快发的枪声。小型手枪的子弹穿透力能够射着水底下的黄貂鱼么?我猜大概可以,但是从来没试过。而我,也再没见到这位神枪手,没能亲口问问他。 我多么渴望每次都能逮到比前一次更大的动物。好不容易,我终于开了一次眼界,见识到何谓真正的“大”! 我知道,外海深水里有一些大型动物。偶尔,一群宽吻海豚(bottlenose porpoise)也会从岸边经过,离我站的地方很近,用力丢一颗石头都有可能砸到它们。只见它们三三两两地用背鳍或腹鳍划破海面,作出优美的弧形弹跳,落水并消失,然后在十几二十米远处,再度凌空腾起。它们的动作极富节奏感,因此我都能算准它们下一次冒出水面的地点。遇到晴朗的日子,有时候我会连续好几小时扫视着波地多海湾光滑如镜的洋面,看看能不能碰巧望到什么庞然怪物冒出水面。我希望至少能看到鲨鱼,亲眼见识一下那传说中的背鳍如何冲出海面;心里明白它虽然远看起来很像是海豚,但是它发声和冒出水面的间隔时间却是不规则的。此外,我还希望找到比鲨鱼更精采的东西,但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某些能令我终生难忘的东西。 我能看到的几乎全都是海豚,但我并不失望。在我告诉你那唯一一次例外之前,且容我先谈一谈追猎怪兽的心理学。这些怪兽被界定的尺寸并不是以实际大小为准,而是以相对比例为准。据我估算,在我7岁大时,我眼中动物的大小约为我现在看到的两倍大。例如前面叙述的那只冲刺水母的钟罩体,现在我知道它们平均直径约为25厘米;但是我看到的那一只似乎宽达半米——成人眼中的半米。因此,可能真有所谓的庞然怪兽,即使它们在成人眼中算不上庞大。 最后,我终于见到了一只这样的动物。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