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分類: 图书,医学,基础理论,医学史,
品牌: 费侠莉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35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21404322X
·条形码:978721404322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是一部名闻国际医学史界、人类学界和汉学界的医学人类学名著。作者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以极为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披辨大量的中医典籍、医案、秘方和手册式文献,完成了这部连一般中国学者都难以企及的中医妇科学著作。作者虽然选择的是由宋及明的700年历史,但由于把握的角度新颖,以“黄帝的身体”为研究的开始,论及到身体的阴阳和性别,发现宋朝的中医妇科所关注的是“妇女以血为统帅”,重视调经的治疗原则和单独处方的艺术,怀孕和分娩成为家庭中产科活动的核心;到明代以后,妇科关注的重点转向养阴为主,治疗的重点从外转向内,强调补充分娩后造成的气血双虛。《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不是仅仅从一般技术史的角度考察中医妇科学的内容和历史,而是从社会与文化等角度,着力探讨中国古代女性作为一种特殊性别,在中医学中所承当的文化角色。所以《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不是传统的医学史著作,而是把与医学史相关的话题置于社会、家庭、性别中加以探讨,从而形成一种熔医学史、疾病史、身体史于一炉的新风格。
作者简介费侠莉(Charlotte Furth),曾先后就读于北卡罗来纳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现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上世纪80年代初来华,在北京大学讲授美国史,由此对中国产生了感情,尤其关注革命浪漫主义与妇女解放运动相融合的问题,遂选择了研究中国女性的道路,并主要从事中国女性与身体方面的研究。其研究经历了五个阶段:中国妇女史与中国革命;社会史;妇女史;性别史;文化史。
编辑推荐《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
目录
图表说明
致谢
导言:医学史、性别与身体
医学史
性别
身体
文本、语言和经验
前方之路
第一章 黄帝的身体
性别差异和黄帝的身体
阴阳和临床推理中的性别
性别的标准和性别的界限
解构黄帝的身体
第二章 宋代妇科的发展
宋代妇科和医学改革
巩固妇科:分类疾病和组织行医者
宋代妇科关于血和气的身体
月经
妇女的“杂病”
药方艺术:别方
身体、情感和欲望
从一致到不同
第三章 宋代医学中的怀孕和分娩
文本和语境
怀孕和分娩:时间和仪式
临床产科
性别和治疗者
产科和家庭领域
性别、医学和社会
第四章 反思明代的“妇科”
文本和语境:显见的瘟疫和遮蔽的女性
薛己与陈自明的影响
阳常有余和阴常不足的身体
明代的妇科和明代阴阳同体论
第五章 养阴:妇科和明末的医学文化
《济阴纲目》的编撰
《济阴纲目》中妇女的疾病和治疗
印刷文化边缘的产科
医学、出生秽毒和儿科疾病
妇科的持续发展和变化:多层次的知识
第六章 “养生”:明代生殖和长寿的身体观
袁黄和明朝的内丹术
性,自我修炼和男性的生育力
性生殖和女性:妊娠和后代的性别
长生不老者的生育和妊娠
乌托邦式的身体和女性
第七章 医生的实践
明末扬州临床境遇的叙述
程茂先:一位儒医
病人的声音:作为经验的疾病
临床境遇
临床境遇中的女性
临床叙述中社会的身体与性别
临床叙述中的语言和身体
第八章 家庭内外:作为治疗专家的明朝妇女
展现女医
医婆还是医生?女医的足迹
产婆
医学血统中的女性治疗
谈允贤:一位女医和她的病人
性别、阶层和医学的多元化
叙述的声音和文化建构的身体
第九章 结论
历史
性别
理论
参考书目
专用词汇
索引
译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决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文摘插图:
诸如媒妁婚姻、儿子特权、缠足、娶二房以及性别隔离等试图把女性排除在公共事物之外的体制,生动地印证了女性主义关于中国妇女处于从属地位的看法。而且,这种亚洲妇女受害论的西方建构学说,在中国自己的民族主义现代派的判断中得到微妙的补充一这些6热衷革命变革的现代派确信传统的女性地位是封建主义落后的表现。抛开这些政治观点,女性主义历史学家如伊沛霞、高彦颐和曼素恩等所追求的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中,把社会对女性的普遍看法与女性参与社会实践的证据和她们的自我认知进行比较。她们没有为儒家的性别制度进行辩护,而是试图理解其内在差异和总体持久性。她们没有通过反抗或适应的政治棱镜来观察女性的生活,而是试图揭示影响女性生活的各种因素。在她们阐述的诸多问题中,一些观点与我的研究十分接近。
社会中家庭的地位和性别差异的规范是儒学道德家通过内外二分法构筑的,“内与外”——这个词语既划分了界限,同时也阐明了二者相互补充的关系。既然作为“内在”的家庭可以用“外在”的国家的微观形式来理解,家庭就要对自己的社会秩序负责,现今已被认同为公共的功能,当时则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多数经济生产和教育活动、祭祀和各种仪式都发‘生在家庭或者家族里。在这种语境中,帝国政府不仅承认家庭是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而且也把基本的法律权利连同社会权利同时赋予家庭。这里以及其他方面,男女有另Ⅱ的信条并没有在家庭中把女性与她们的男性亲属分离开,只要情况所需,女性可以走出家庭的高墙之外成为劳动者、旅行家和旅居者。诚如高彦颐和白馥兰(FrancescaBray)所主张的,最好把内与外想象成相互重叠的筑巢,它们的界限可以随着情况而变化,国家规定的家庭模式对家庭生活的影响远远比个人的影响重要得多。把妻子称作“内人”,通过身体地位而不是生物学来建构她的女性特征,是一种以社会复杂领域的家庭生活的语言来告诫女性的空间特性。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主要发生在家庭的疾病处置。
后记《繁盛之阴》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费侠莉(CharlotteFurth)的作品,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阅读大量的中医经典著作、医案、秘方和手册式的文献材料,历经20年的时间完成了用英文表述的研究有关女性与中医学相关问题的著作。其工作之艰辛可以借用康正果先生的一段话来形容:“提起古代中医的那一整套用语及其所表达的医疗观念,不要说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就是讲给今日大多数已经习惯了西医治疗的中国人听,他们也未必能完全明白或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学术》,2001年第2期,第278页)理解中医难,解读中医更难,用一种全新的思路配合非汉语解释中医就是难上加难了。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每一位译者都深刻感受到其中的困难,有来自英语语言的困难,有来自医学语言的困难,更有一种把握医学问题新视角的困难。在遭遇困难的同时,这本书也为中国学者带来一股新气息,这就是站在中医语境的边缘,从社会和性别的角度去认识传统中医学。
中国的学者大多关注传统中医学本身的演变过程,所以中国学者从事中国妇产科史及中国妇产科疾病史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像费侠莉这样从社会和性别的角度考察中医妇产科的变化,类似的研究在中国是比较罕见的,这也许正是翻译此书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