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现实中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大家茶坊)

分類: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品牌: 黄平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42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2112745
·条形码:978780211274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大家茶坊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我们的时代:现实中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提供了宏大叙事思维方式与微小叙事思维方式共生演化的精彩样本,折射中国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对中国"大转变"进行探测和争论,让我们窥见了置身于同一进程的中国知识人对于这一进程的不同理解。对于中国的"大转变"的不同解释,也意味着对于未来中国的不同构想。邀请国内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三位优秀学者以对话的彤式,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思想领域进行一次昼面的回顾与梳理 作者站在高处清理历史、面向未来,具有开风气之气势。对话以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为背景,多层面、多角度来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问题、经验和教训。对话既能体现学界对中国问题的最新思考,又因其现实针对性而具有极大的开放空间。
作者简介黄平,伦敦经济学院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读书》杂志执行主编。
媒体推荐书评
◎市场经济制度彻底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轨迹。它改变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格局。为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个过程,需要有经济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来加以阐明。《我们的时代》将帮助读者进一步思索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的本质。
——茅于轼
◎这本书在许多问题上展示了交集和分歧,也许还留下盲点,但它更是挑战潮流和守护底层的知识暴动。与其说这是几个读书人的多事,不如说重现了一个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的必然。社会重建是每个人无可回避的日常现实,坚硬而且沉重÷
——韩少功
◎二十多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正是中国的“大转变”。这部对话集对这个“大转变”进行探测和争论,让我们窥见了置身于同一进程的中国知识人对于这一进程的不同理解。对于中国的“大转变”的不同解释,也意味着对于未来中国的不同构想。
——汪晖
◎后现代社会本质上是依靠微小叙事之间的对话维系着的,现代社会本质上是依靠宏大叙事的意识形态教育维系着的。我们面前的这本对话录,提供了宏大叙事思维方式与微小叙事思维方式共生演化的精彩样本,折射中国当代社会的复杂性。
——汪丁丁
编辑推荐《我们的时代:现实中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是一本展示文化胸怀,盘点历史,关注当下,实践学科交叉的大书;一本让知识分子打开多个窗口、看到不同思想"风景"的书;一本让老百姓理解共和国与改革开放的历程,认清我们将去向何方的书。茅于轼、韩少功、汪晖、汪丁丁连袂推荐!
目录
第一章 我们的问题和出路
第二章 漫长的20世纪
第三章 群众运动、人民主权和民主
第四章 思想解放及其遗产
第五章 民族主义、全球化和国家认同
第六章 从“历史的终结”处思考
第七章 重建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第八章 发展道路、乡村建设和城市化
第九章 公平、效率和协调发展
第十章 文化、文学和多元化
第十一章 国家与社会
第十二章 迈向和谐
跋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黄:从时间上说,《道德情操论》在前,《国富论》在后;逻辑上,《道德情操论》其实是《国富论》的基础和前提。
韩:斯密所提出的那个“道德情操”,其实是所谓“市民社会”的道德情操的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宣言。这种市民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热衷于商业事务,对世俗世界采取功利主义立场,淡化政治。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他才把英国的资本主义化的过程,看作是由“看不见的手”支配的,个人追逐功利而形成的“自生自发的社会”,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情操论》确实是《国富论》的基础,或者说,道德是“经济人”的基础。不过,真实地揭示了英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进程的是斯图尔特(Steward),而不是斯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是一个共识。因为史都华揭示了这个过程首先是政治过程,是个“羊吃人”、城市贵族剥夺农村、英国剥夺殖民地的残酷的政治过程,而不是一个市场的田园牧歌过程。今天的学术界是斯密的天下,但却极少有人知道斯图尔特,因为我们今天的整个思想界,都过分地受到了斯密的小市民文化的影响,而对于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则缺乏留意和继承。
读北大经济中心的教授,比如姚洋、陈平、林毅夫的文章,我还是很受启发,虽然经济学我完全外行,可是他们讨论的很多问题却是有关怀的,“讲问题”的。比如社会公正、农村社会、国家发展战略的问题。这些问题我都很有兴趣,也基本上读得懂。可是新古典经济学著作我就不行了,因为我数学不行。经济学大概在马歇尔之后,就数学化了。但是,社会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未必就像数学语言所揭示的那么单纯——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或者学科的不断分化,它的科学化、数学化倾向越来越浓重,最后,经济学学科和它的政治经济学传统与现实问题发生分离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及其政治经济学传统,你不能不承认是非常了不起的。熊彼特说马克思起码有两点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一点,他看到了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对“社会构成”的决定作用,决定某种文化、行为方式的,从根本上说是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第二是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处在蒸汽机所代表的动力学、热力学的世界,代替了牛顿的静力学的时代,熵的世界、混沌理论代替了机械的理论。在这样一个现代社会剧烈变迁的时代,无论是法国革命还是美国革命,都使得他认识到人的出身、身份——也就是他所说的“阶级地位”是建榭性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是可以变化的。因此,解决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马克思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