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顽童
分類: 图书,教育,特殊教育,
品牌: 王灿明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61748566
·条形码:978756174856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之后,我发现学术界鲜有对顽童问题的专门研究,仅有的成果还是20世纪4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翻译的《顽童的心理发展》。即使是高先生的译作,我托人在国内多家图书馆查询,也杳无音讯。因而,我试图展开顽童研究。南通大学科技处将它列为200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后又被纳入到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我们开始在中小学家长和老师中,在名人传记中,在报刊、网站和文学作品中搜集顽童成长的故事,通过研讨会、演讲会、家长会、戏剧表演、案例分析等各种形式来讲述顽童成长的故事,进行深度访谈、文本分析和归类比较,探讨顽童成长中的矛盾和困惑,从而形成了一百多个顽童成长的典型故事。
对打打闹闹、恶作剧甚至到处闯祸的“调皮大王”,你是大动肝火,放任自流,还是因势利导?透视诺贝尔奖得主的“顽劣”童年,聆听儿童教育专家的教学箴言!本书经过100多个顽童的个案分析,详尽分析了顽童的各种心理优势,如他们的奇思妙想、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体验、张扬的个性、标新立异的创造能力和多才多艺的才华等,揭示出大智若愚的神童表现和自主成才的秘密。告诉你,如何发现顽童身上巨大的智慧潜能,走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误区。
作者简介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儿童创造教育专家,出版专著《儿童创造教育论》和《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全球教育展望》、《高等教育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研究成果曾1次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成果三等奖,2次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5次获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成果二、三等奖。近年来致力于顽童研究,在《天津教育》《北京教育》发表了《走进顽童的精神世界》、《放飞·激励·引导一一对顽童教育的探究与思考》等论文,取得了令人注目的研究成果。
媒体推荐书评
任何一个从事少年教育工作的人,到最后都会比较喜欢有时做点坏事,捣捣蛋的少年,而比较不喜欢一直当“好孩子”的少年。
——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
淘气是儿童智慧的表现,是儿童可贵的品质,如果一个孩子一点儿也不顽皮,就意味着他内在的智慧和创造潜能正在沉睡,没有得到发展。
——阿莫纳什维利(苏联著名教育家)
我们没有尊重儿童,我们不考虑他们的特殊需要,强迫他们遵循我们的指示,我们压抑性地对待他们。最重要的是,我们粗鲁地对待他们。
——蒙合梭利(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学家,博士)
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冰心(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在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在你的责骂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
——陶行知(著名教育家)
怎样看待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调皮捣蛋?这是老师功力的分野、胸襟的分野和人格魅力的分野,也是成为一个伟大老师的诀窍所在。
——黄全愈(旅美学者,教育管理学博士,畅销书作家)
编辑推荐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之后,我发现学术界鲜有对顽童问题的专门研究,仅有的成果还是20世纪4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翻译的《顽童的心理发展》。即使是高先生的译作,我托人在国内多家图书馆查询,也杳无音讯。因而,我试图展开顽童研究。南通大学科技处将它列为200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后又被纳入到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我们开始在中小学家长和老师中,在名人传记中,在报刊、网站和文学作品中搜集顽童成长的故事,通过研讨会、演讲会、家长会、戏剧表演、案例分析等各种形式来讲述顽童成长的故事,进行深度访谈、文本分析和归类比较,探讨顽童成长中的矛盾和困惑,从而形成了一百多个顽童成长的典型故事。
对打打闹闹、恶作剧甚至到处闯祸的“调皮大王”,你是大动肝火,放任自流,还是因势利导?透视诺贝尔奖得主的“顽劣”童年,聆听儿童教育专家的教学箴言!本书经过100多个顽童的个案分析,详尽分析了顽童的各种心理优势,如他们的奇思妙想、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体验、张扬的个性、标新立异的创造能力和多才多艺的才华等,揭示出大智若愚的神童表现和自主成才的秘密。告诉你,如何发现顽童身上巨大的智慧潜能,走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误区。
目录
序/8
写在前面/11
一、走进顽童世界——淘气是顽童智慧的表现/15
◆两种对立的教育价值观/15
◆每个孩子的大脑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17
◆福尔摩斯的知识清单/20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因为爱玩好闹,顽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经常受到批评,甚至体罚,得不到主动、自由成长的机会。美国作家俄兰奇(Carolyn Orange)曾气愤地指责他的老师,说:“在我要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从来不会叫我,而当我因为讲话受到惩罚时,他总是让我坐在教室最前面的那张桌子旁。那时,我感觉自己很无能。我讨厌这样的事实:老师总是让聪明的学生做各种事,而忽略其
他人的存在。”
这是一种典型的排斥。在排斥的背后,隐藏着这样的人性假设,即顽童“性本恶”,认为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私欲,他们是天生懒惰、没有雄心大志和缺乏责任心的,因而在教育方式上多采用强制性或惩罚性措施。
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非但没有培养人才,反而埋没了人才。因而,在顽童培养问题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教育价值观。
当代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淘气是儿童“智慧的表现”,是儿童“可贵的品质”,如果一个儿童一点儿也不顽皮,就意味着他内在的智慧和创造潜能在沉睡,没有得到发展。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也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在这种赏识的背后,隐藏着完全不同的人性假设,即顽童“性本善”,他们的一切行为并非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不合理的需要,他们同样是努力上进、有雄心壮志和遵纪守法的,因而应该采取激励性的教育措施。
这是一则经典的故事。
有位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他进一步分析说:“这种行为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表匠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故事中的老师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并没有因为孩子把一块名贵的金表当成“玩具”拆卸而大动干戈,而是独具慧眼,从中发现了儿童身上最可贵的探究精神,认为如果这种可贵的探究精神能够发扬光大,说不定还能诞生一个“中国的爱迪生”呢!
可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