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高等院校国际经贸专业规划教材)(MONEY and Banking)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经管专业,
品牌: 蒋先玲
基本信息·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页码:27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810788108
·条形码:978781078810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院校国际经贸专业规划教材
·外文书名:MONEY and Banking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货币银行学》通过探讨货币的相关理论及通过考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如何运行,来回答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方面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货币银行学》强调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力求建立统一的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分析框架,这种分析框架将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来塑造学生们的思路,帮助他们理解金融市场的结构、金融中介的存在合理性及银行管理的技术等。
作者简介蒋先玲,经济学博士,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0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金融系。1996年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任教。 2003年为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货币银行与项目融资。
主要从事《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项目融资》及《国际金融管理》的教学与研究。 出版专著《项目融资法律与实务》(2004年)、编著《项目融资》(2004年),《房地产投资教程》(2005年);主持出版了教材《货币银行学》(2003年)及《国际贸易结算实务与案例》(2005年)。近年来在公开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编辑推荐《货币银行学》适合于大学经济类各专业本科货币银行学教学。
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涵义
第二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第五节 货币制度
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
第一节 信用的涵义及其特征
第二节 利息及相关基本概念
第三节 信用的基本表现形式
第四节 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及其种类
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利率原理
第一节 终值现值与利率
第二节 现值与有价证券价值评估
第三节 利率决定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利率的风险与期限结构
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 收益与风险
第三节 货币市场
第四节 证券市场
第五节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金融中介体系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第二节 金融中介存在的经济学基础
第三节 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
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商业银行业务及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组织制度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政府对银行的监管
第一节 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第二节 政府对银行监管的一般做法
第三节 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演进
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五节 货币政策的效应
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货币供求理论与货币供给机制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
第二节 货币供给理论
第三节 货币供应机制
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内涵及其度量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涵义、成因及影响
第五节 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对策
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金融创新
第一节 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第二节 西方金融创新理论
第三节 金融创新的效应分析
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参考书目
……[看更多目录]
序言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套教材,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精心编写,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过渡期结束后的2007年初开始陆续出版,是一项重要的教材建设工程。它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步发展,标志着我院为国家培养创新型高等人才所作出的一份特殊贡献。
我院历来重视教材建设,秉承50多年学科建设的经验积累,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国际运输与物流、经济学等专业领域先后出版了大量教材,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等累计发行近150万册,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系列教材的出版,是对我院近十年来学科建设成果的一次检阅。自“九五”以来,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我院对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进行了认真全面的专业梳理和课程体系优化,以面向新世纪、面向全球化、面向提升学生职业生涯竞争力为导向,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视野开阔、目标明确、标准严格、工作扎实,老中青三代学者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学院所开设专业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的编写工作。回顾我院“九五”以来课程体系建设,我们走过了一条清晰的发展之路。首先是课程群的界定和建设,我们抓住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对外向型经济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的机遇,围绕着我院长期积累的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物流专业所形成的专业优势,借鉴国际上高水平大学的课程建设经验,设定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所需要的课程群。在此基础上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海内外招聘和支持现有教师在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以国际化的高标准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凝聚了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然后以国际高水平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标准评价师资队伍,以高水平科研促进高水平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进步,我院的专业领域和课程覆盖面均有了很大的突破。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