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历史档案研究
分類: 图书,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档案学与档案事业,各种类型档案工作,
品牌: 华林
基本信息·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33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11120682
·条形码:978781112068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藏族历史悠久,拥有古老的民族文字,在历史上产生形成了卷帙浩繁的档案文献材料,这些档案文献种类繁多,价值珍贵,原始性强,内容涉及到古代藏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藏族历史档案种类极为丰富,按记录符号可划分为文字档案(包括藏文历史档案和藏族汉文历史档案等)、图像档案、声频档案和刻契档案等诸多类型,《藏文历史档案研究》半研究藏族历史档案中最为珍贵的核心构成部分——藏文历史档案。
《藏文历史档案研究》是国内目前唯一一部系统介绍藏文历史档案的学术专著,系“云南省教育厅高校学术著作出版荃金”资助项目。全书分为五篇十六章,系统全面的介绍了藏文历史档案的产生、形成、分布范围、特点、征集、整理、编研、译注、出版、开发利用以及数字化管理等内容。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出版物。
作者简介华林,男,1965年11月,云南景东县人。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同年分配到云南大学任教至今。1994年7月获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7年8月被破格评为教授。2002年11月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称号。现为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院情报与档案学系系主任。已在省内外公开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5篇,分别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和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声像档案管理学》、《西南彝族历史档杂》、《傣族历史档案研究》、《新编科技档案管理学》、《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现代企业当案目标管理与达标升级》等6部学术专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藏文历史档案概述
第一章 藏文历史档案的概念与范围
第一节 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概念的产生、完善
第二节 藏文历史档案的种类与范围
第三节 藏文历史档案的种类与范围
第二章 藏文的创制与藏文历史档案的产生
第一节 藏文的创制
第二节 藏文历史档案的产生形成
第二编 藏文原生历史档案
第三章 藏文古籍
第一节 宗教类
第二节 历史类
第三节 文艺类
第四节 科技类
第五节 语言文字类
第六节 译著类
第七节 综合类
第四章 藏文文书
第一节 政务文书
第二节 法规文书
第三节 经济文书
第四节 诉讼文书
第五节 西藏人民抗英斗争文书
第六节 谱牒文书与信函文书
第五章 藏文石刻
第一节 碑刻
第二节 摩崖
第三节 石经墙、石经片和石经墩
第六章 藏文金文、印章与竹简、木刻、骨文
第一节 藏文金文
第二节 藏文印章
第三节 藏文贝叶经
第四节 藏文竹简、木刻、骨文和瓷文等
第三编 官方藏文历史档案
第七章 官方藏文文书
第一节 政务、封敕任职文书
第二节 军事治安、经济与边务问题文书
第八章 官方藏文石刻、印章
第四编 藏文历史档案的形制与分布
第九章 藏文历史档案的形制
第十章 藏文历史档案的分布
第十一章 藏文历史档案的特点与研究利用价值
第五编 藏文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十二章 藏文历史档案的征集与整理
第十三章 藏文历史档案的编研
第十四章 藏文历史当案的译注与出版
第十五章 藏文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
第十六章 藏文历史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各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藏文历史档案就是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1960年,国家档案局召开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各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收集、整理工作问题。1987年11月1日,中国档案学会在昆明召开少数民族档案史料评述学术会议,对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分类构成、分布状况、现存数量和利用价值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提出了做好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
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是指新中国建立以前各个少数民族以本民族文字或汉文形成的反映各民族政治、历史、经济、军事、天文、历法、医药、文艺、哲学、伦理、宗教、民俗等方面内容,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原始记录文件材料。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是近年来档案学界兴起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属于档案学与民族学的边缘学科。由于起步较晚,许多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解决。
文摘(一)藏文的三次改革
据藏文史籍记载,自7世纪创制起至15世纪初的约800多年之间,藏文先后经过三次厘定。第一次厘定是指图弥三菩札仿梵文创制的藏文字体(这是本教的说法,本教认为西藏古有文字,图弥充其量只是对古藏文进行了厘定)。第二次厘定是指9世纪初叶,藏王热巴巾时,以噶、觉、尚三大译师为首的一批译师,根据当时藏语发展的情况,进一步修订了藏文译语和正字法。第三次厘定指的是,从ll世纪末阿里王意希卧时的大译师仁青桑布开始,至15世纪初叶佛教复兴时期300多年间,共有160多位大译师先后在佛经翻译和勘正过程中,对藏文的译语和正字法所进行的一些零星修订。
关于第一次和第三次厘定情况,史籍记载的不够具体,而第二次厘定的情况却有较详细的记载。如藏文《丹珠尔》杂部的(语合二卷)记载了有关第二次厘定的基本情况,收录了这次厘定译语的法令全文和所厘定的译语词目。该文献一开头就明确指出这次厘定工作开始于藏王赤德松赞(公元804年至815年在位)时的马年(即公元814年)。而过去一般史学家和藏族史研究工作者都将这次厘定的时间,误认为藏王赤热巴巾(公元815年至836年在位)时的马年(即公元826年)。关于第二次藏文厘定的内容,《贤者喜宴》(或译《智者喜宴》)一书有较详细的记述:“……废弃其中难懂不便读的古词,代之以易懂便读的新词。
后记《藏文历史档案研究》一书是经过数年的田野调查、文献资料的收集和一年的文字撰写工作之后撰写完成的。该书作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学研究的系列成果,其研究撰写工作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此外,该书的撰写引用了许多前人论著的研究成果,如陈兆禊、和宝荣主编的《档案管理学基础》,王传宇、沈永年等编著的《科技档案管理学》,以及在少数民族古文献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著名学者张公瑾、黄建明等所撰的《民族古文献概览》等,在此加以说明,并向这些专家学者表示由衷的谢意。
云南大学出版社李兴和、蔡红华等同志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大量的心血,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与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