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修订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分類: 图书,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信息与传播理论,传播理论,
品牌: 邵培仁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7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040206326
·条形码:978704020632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传播学》(修订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定用书。全书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纵向展示了传播学的学科概貌,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谋略、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等方面横向阐述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展示了世界传播学的学术前沿成果,也有中国传播学界和作者的最新思考。
编辑推荐《传播学》(修订版)可作为高等学校新闻学、广告学、社会学、广播电视、编辑出版等专业教材,也可作相关专业的自学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用书。
《传播学》是关于介绍“传播学”的教学用书,具体包括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传播学的学科特点、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体系
第三节 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
第一章 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传播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第二节 传播的特点
第三节 传播的分类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第七节 传播的原则
第三章 传播者
第一节 个人层面的传播者
第二节 媒介组织
第三节 传播制度研究
第四章 传播与信息
第一节 信息研究简述
第二节 信息的传播分析
第三节 信息的特征与分类
第四节 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
第五节 信息污染与信息侵略
第五章 传播与符号
第一节 符号意义与传播
第二节 符号的特性功能与易读性
第三节 语言符号
第四节 非语言符号
第六章 传播媒介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三节 媒介理论述评
第七章 传播技巧
第一节 传播技巧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传播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第三节 传播技巧集粹
第八章 受众
第一节 受众的形貌
第二节 受众研究的理论
第三节 受众的心理
第四节 受众的选择机制
第五节 受众的反馈
第六节 意见领袖
第九章 传播环境
第一节 传播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传播环境的特性与类型
第三节 地理环境与物理环境
第四节 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
第十章 传播效果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程与阶段理论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断面理论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实质
第四节 传播效果的形成
第五节 传播效果的评估
主要参考书目
……[看更多目录]
文摘绪论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体系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有体系的。传播学是否有自己特殊的研究体系和整体构架,这是评判它是否已经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传播学研究体系是一种对研究对象作直观的、简洁的、有序的映现和说明,也是指传播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各种传播要素所占比例、排列秩序及组合形式等。这一问题,可以从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传播学的知识层次、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传播学研究体系的构建可以首先从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上找到依据和坐标。因为,它的构建同众多相关学科对它的哺育和催动是分不开的。
1.传播学与社会学
在西方,人们曾将传播学看作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我们知道:社会学是以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等为研究对象,范围较广泛;而传播学着重研究传播过程、传播行为、传播意识和传播关系等现象,对象较集中。社会学诞生于前,而传播学产生在后。传播学在形成中吸取、借用了社会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如调查方法、统计方法),但也从其他许多新兴学科中吸取养料。如今,社会学和其他学科也开始用传播学的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这种研究范围的部分重叠、交叉和研究成果的相互借鉴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但它们终究是具有各自特性的、相互独立的学科。
2.传播学与人类学
传播学与人类学都是“关于人的科学”,目的都在于描述和解释人类这一特殊的横跨整个地球、贯穿整个历史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但是,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传播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和文化世代流传的基本媒介。以往,人们过多地注视这两门学科的不同,而很少注意两者的互动互补。传播是人类的特权和标志,是文化载体和“社会水泥”,又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人类学中的语言学派、文化学派和传播学派的理论以及人种志的研究方法可以给传播学研究者许多启示,而传播学中的符号理论、接受理论、功能理论和“传播人种学”也可以让人类学家大开眼界。总之,我们既要了解传播学与人类学的区别,又要设法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这样才能科学解释和揭示人类传播的现象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