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汉译精品)

分類: 图书,其他,
品牌: 理查德·沃林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30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21404697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汉译精品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20世纪思想家中很少有人像德国犹太裔哲学家、文化和文学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这样具有持久影响力。理查德·沃林的书是有关本雅明著述的导论性读物中最明晰和最富洞见的一本,它对本雅明与阿多诺、布莱希特、犹太教弥赛亚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充满哲理的阐述。不仅如此,沃林还对本雅明那些曾被广泛研究过的论波德莱尔、历史编撰学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著述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细致阐释。
而在专门撰写的新版导言中,沃林则对本雅明未完成的拱廊街计划以及本雅明著作接受史中的新趋势、他的思想和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当代争论的相关性等进行了探讨。
作者简介理查德·沃林(RichardWolin)曾为美国莱斯大学历史学教授,现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历史学和比较文学杰出教授。他的著作包括《存在的政治:海德格尔的政治思想》(1990年)、《文化批评的观念: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和后结构主义》(1992年)、《海德格尔的弟子:阿伦特、勒维特、约纳斯和马尔库塞》(2001年)。
媒体推荐本书主要介绍了通向《德国悲苦剧的起源》之路、理念与认识论、从弥赛亚主义到唯物主义、本雅明和布莱希特、阿多诺—本雅明争论、本雅明的唯物主义经验理论等内容。这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瓦尔特·本雅明思想传记……(它)对本雅明的著作进行了充满原创性的探讨,并将本雅明所提出的那些在我们这个时代依旧非常敏感的问题径直摆到了读者面前。
这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瓦尔特·本雅明思想传记……(它)对本雅明的著作进行了充满原创性的探讨,并将本雅明所提出的那些在我们这个时代依旧非常敏感的问题径直摆到了读者面前。
——苏珊·巴克-默尔斯,《理论与社会》
这是一本出自专家之手的研究本雅明著作的新书。
——迈克·罗森,《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目录
序言
致谢
翻译说明
术语说明
修订版导言
第一章 起源
童年和自传
青年运动
浪漫的反资本主义
第二章 通向《德国悲苦剧的起源》之路
经验、喀巴拉和语言
弥赛亚时间对历史时间
寓言
第三章 理念与认识论
反历史主义
作为艺术和哲学真理的中介的论说文
星丛、起源、单子
第四章 从弥赛亚主义到唯物主义
激进的共产主义
《单向街》和辩证意象
超现实主义
第五章 本雅明和布莱希特
“粗犷的思考”
叙事剧
作为生产者的作者
第六章 阿多诺-本雅明争论
20世纪30年代早期:本雅明与阿多诺的哲学蜜月
拱廊街报告
艺术和机械复制
方法论唯美主义、魔法和实证主义
争论之外
第七章 本雅明的唯物主义经验理论
共同体的瓦解:小说对故事
波德莱尔、现代性和震惊经验
非感性的通感
第八章 结束语:远离潮流
与历史唯物主义
与法兰克福学派
远离潮流的人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二章 通向《德国悲苦剧的起源》之路
在那篇开创性的论文《意识的唤醒或拯救批评——瓦尔特·本雅明的现实性》中,哈贝马斯对两种意识形态批判观念进行了重要的区分。一种是阿多诺和马尔库塞使用的意识形态批判观念,在这种观念中,虚幻的真理性主张和作为其根本的现实发生冲撞,并由此将凝结在幻象中的解放潜能释放出来;另外一种是本雅明思想所倾向的救赎批判的意识形态批判观念,这是一种与其批判对象的关系与其说是批判的倒不如说是保守的批判观念。哈贝马斯对这种区分的性质作了如下提纲挈领的陈述:
马尔库塞(以分析来破坏一种客观的幻象)要为改变如此被揭露出来的生活的物质关系铺平道路,并且要发起对将这些生活关系稳定化的文化的克服,而本雅明不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对一种已经在解体的艺术发动攻击。他的艺术批评以保守(留存)的态度对待批评的对象,无论这个对象是巴洛克悲苦剧,还是歌德的《亲和力》,抑或是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或20年代早期的苏联电影,其目的毫无疑问都是对“作品的损毁”,但是,这种对作品的损毁的做法只是将值得获取的东西从美的媒介转换为真理,并因此而去救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