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昆曲(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分類: 图书,艺术,戏剧,地方剧艺术,
品牌: 沈沉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页码:15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6866337/9787806866337
·条形码:978780686633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该书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种。《永嘉昆曲》梳理了永嘉昆曲的起源、产生与发展、艺术特色、优秀剧目及传承人物,是对永嘉昆曲知识的系统整理,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
本书卖点:昆曲被称为“百戏之师”,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5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嘉昆曲发源传承于“南戏”,是研究“南戏”的活化石。
编辑推荐◎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传承历史的昆曲,是南戏嬗变、衍化的产物,被称作研究南戏的活化石,并被誉为“百戏之祖”。永嘉昆曲曲牌工丽典雅,声腔浓郁淳厚,乐队伴奏丰富优美,表演比较接近自然主义。
目录
永嘉昆曲的起源
【壹】温州的建置与沿革
【贰】两宋以来的温州人文业绩
【叁】工商业繁荣促进娱乐发展
【肆】温州地方戏曲与文化生态
【伍】永嘉昆曲源于温州南戏
永嘉昆曲的产生与发展
【壹】明清时期的温州戏曲
【贰】温州昆曲振兴于晚清
【叁】“新品玉”的革新之路
【肆】“江南春”昆班的崛起
【伍】永嘉昆曲新生代:巨轮昆剧团
永嘉昆曲的艺术特色
【壹】永嘉昆曲使用的是温州腔
【贰】永嘉昆曲演员如何咬字行腔
【叁】永嘉昆曲曲牌中的“九搭头”
【肆】永嘉昆曲的乐队伴奏
【伍】永嘉昆曲剧耳结构的平民意识
【陆】剧本曲文如何适应平民观众
【柒】严守生活逻辑的表演艺术
【捌】细腻入微的生旦戏
【玖】真刀真枪的武戏
永嘉昆曲的优秀剧目及传承人物
【壹】常演剧目快览
【贰】独有剧目示例
【叁】新编剐目示例
【肆】永嘉昆曲优秀传承人物
永嘉昆曲的保护与传承
【壹泳嘉昆曲的抢救发掘
【贰】永嘉昆曲传承保护的新起点
大事记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
文摘插图:
后记永嘉昆剧团(原永嘉昆曲传习所,2005年6月恢复建团)是文化部重点保护的七个昆曲艺术团体之一。既是“世遗”又是“国遗”双重身份的永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2006年和12007年两度面向全国招聘人员,使原来只有11人的永嘉昆曲传习所,发展为现今拥有42人的永嘉昆剧团。剧团基本上恢复了专业艺术团体的演出功能,为重振永昆雄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永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恢复建团后的永嘉昆剧团,勇于开拓,求真务实,积极倡导科学管理,重视人才培养,一批年轻演员脱颖而出。2007年5月,文化部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中,永昆选送的三位参赛演员,由腾腾获得“十佳新秀”,冯诚彦、金海雷分别获得“优秀青年演员”的荣誉称号。由于永昆的异峰突起,受到文化部领导、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永嘉昆剧《琵琶记》,在温州地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剧目,其中的《吃饭·吃糠》早已蜚声海内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近几年只能以折子戏演出的形式偶尔出现在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