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Boundaries And Discipline)

分類: 图书,特价书,家庭与育儿,
品牌: 小巫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页码:29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1128435/9787801128430
·条形码:978780112843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Boundaries And Discipline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是小巫继《让孩子做主》和《给孩子自由》之后,为4岁以上儿童父母撰写的新作。作者身为美国教育学硕士,近年一直关注西方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本书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极具实用指导价值。
作者简介小巫,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两个孩子的妈妈。曾在两所美国大学任中高级管理职位,兼任美国国务院特约官员翻译。重新定居北京后,出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新闻官,兼任驻京外国人话剧团团长。近年来致力于儿童发展、家长心理及亲子关系方面的研究和咨询工作,出版教育系列丛书《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及《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等。目前在诸多育儿、时尚、心理类杂志和网站以及中央电视台和中央教育电视台节目中,都能看到小巫的身影。
编辑推荐《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一书通过讲述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加上细致深入的推理和分析,探讨父母潜意识中的内心恐惧和心理伤痕对于养育孩子的负面影响,介绍“真爱行为”、“心理疆界”以及“训育”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并提出给儿童树立规则、训育儿童自律的实际操作手段。
目录
阳光小巫(代序)
再版前言
开篇:初探训育
上篇:驱除父母内心的阴影
我的孩子没有缺点
父母内心的恐惧
到底谁吃亏了?
更多内心恐惧
慈祥的虐待
都是为了谁好?
谁是成功妈妈?
养育的目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篇)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
中篇:和孩子划清界限
什么是非爱行为
什么是真爱行为
真爱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件事
什么是心理疆界
和父母划清界限
和孩子划清界限
下篇:训育儿童自律
为什么要“听话”?
世界上最有用的字
何谓训育?
自律四原则
物不平则鸣(上)
物不平则鸣(下)
行为的目的
首先改变我们自己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儿女篇)
成长的烦恼
掌握主动权
体无完肤
参考书目
网络书评摘抄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的书到期了,打算再版,选好出版社后,跟他们谈出版的相关事宜。第一次见面,他们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果能请到小巫写什么就太好了。
他们不知道我和小巫的关系,说这话时几个人眼睛发亮,诡秘地笑着。我知道通常这种状态是讲话人提出了一种难以实现的愿望,而感到不好意思。我马上安慰他们说:没问题,我一定请到小巫来写。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想,请她写个序算什么,骗她出来跟这几个她的崇拜者吃顿饭也做得到。出版社的人反复表示,小巫的书做得很好,一开始我明白他们说做得好是指版式啊、宣传啊什么的,后来发现他们是指写得好,我立刻肯定了我对出版社的选择。因为,欣赏小巫的编辑应该是没问题的。
小巫的每一本书都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潮,她的观点成为妈妈们嘴里的新词,改变了一代人的观念,使一代孩子受益。
第一本书是讲母乳的喂养的,那时我的儿子大了,我读这本书是被她书中透出的教育的天赋和人格魅力所吸引。
文摘上篇:驱除父母内心的阴影
我的孩子没有缺点
我的儿子Sam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妮妮,是个美国小姑娘,比Sam大一岁,原来在我们小区的儿童之家和Sam做过同学,她妈妈在儿童之家当外教。
儿童之家解散后,妮妮一直没有上别的幼儿园,而是在家里跟着妈妈。妮妮的妈妈是单亲母亲,需要外出教书养家糊口;妈妈上班时,妮妮由邻居的几个朋友照看。这些朋友分别属于几个美国大家庭,每个家庭都有十来个孩子,成年的孩子在美国工作,未成年的孩子跟着父母在中国。他们的父母也是教师,收入较低,支付不起这边国际学校高昂的学费,因此所有的孩子都在家里上学,英语称做homeschooling。
经常照看妮妮的有三个美国少年是兄妹:Matt(16岁)、Chris(15岁)、Annie(13岁)。虽然都是teenagers,这些美国少年比同龄的中国少年显得更加成熟。他们身上流露出来的那种独立自律、团结友爱、活泼健康的人格,令大多数在溺爱中长大的中国少年望尘莫及。而且,这些美国哥哥姐姐对妮妮那种爱护和尊重的态度,仿佛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之中。我常常暗自感叹,惟愿我们的家长能对自己的孩子有一半这些兄长对妮妮的态度。
2004年春天,我们从新西兰度假回京后的一个多月里,每天下午从幼儿园出来,Sam就到小区的操场上找妮妮玩儿,我跟那些少年们一起打球。两个小孩儿特别融洽,甚至还举行了“婚礼”,“生”了两个孩子(事后告诉Sam爸爸,他还很遗憾儿子娶媳妇怎么没邀请他)。
有一天,Sam没去幼儿园,跟着我在家里玩儿。到了4点,该去找妮妮玩儿了,Sam骑上他心爱的自行车。我对Sam说,如果妮妮要骑你的车,你可不能推妮妮。曾经有一次Sam也是带着车跟妮妮玩儿,让妮妮骑了一会儿,把车要回来时妮妮不肯下来,Sam一着急就推了妮妮一把,妮妮从车上摔了下来。操场上是水泥地,摔下来比较危险。这一次,Sam答应不推妮妮,但是也宣告:“我不让妮妮骑我的车!”
到了操场,我和少年们开始打球。突然间,Sam大哭着来找我,“妈妈我不要妮妮骑我的车!”原来妮妮趁着Sam不备骑上了车,Sam向她要,她不给。我抱着Sam坐在椅子上安慰他。13岁的Annie见状找到妮妮,说她不应该没有征得Sam同意就擅自骑他的车,妮妮也哭起来。我对Sam说,你看,本来你们挺高兴的,你不肯跟好朋友分享你的车,结果两个人都不高兴了。Annie拉着妮妮走过来,对妮妮说,你先跟Sam道歉,然后好好问他能不能骑他的车。妮妮小声道了歉,Sam则跳上车骑走了。我对妮妮说,这辆车是Sam的心爱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