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高等教育:国际高等教育体系变革比较研究(教育研究丛书)(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STUDY ON THE CHANGING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COMPARATIVELY)
分類: 图书,教育,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
品牌: 黄建如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38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9702925/9787509702925
·条形码:978750970292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教育研究丛书
·外文书名: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STUDY ON THE CHANGING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COMPARATIVELY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在总结“比较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共有十二章,约40万字。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分析了6个主要发达国家和4个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产生、发展和变革的历史过程,总结了这些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经验和教训。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与现有的同类或相似的论著、教材相比,该书的最大特色在于系统全面,对每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产生、发展都做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所选国家有特色,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西方国家,也有东方国家;资料较新,有些国家的统计数据到了2006年甚至2007年,注重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对于这些作者均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作者简介黄建如,男,1955年生,广东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后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从事比较高等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至今。其间曾到美国、新加坡进修,做高访。长期担任学位课程“比较高等教育”和选修课程“比较高等教育管理”的教学工作。担任《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杂志的编辑。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变革研究
第三章 英国高等教育体系变革研究
第四章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变革研究
第五章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变革研究
第六章 加拿大高等教育体系变革研究
第七章 日本高等教育体系变革研究
第八章 印度高等教育体系变革研究
第九章 新加坡高等教育体系变革研究
第十章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体系变革研究
第十一章 菲律宾高等教育体系变革研究
第十二章 国际高等教育体系变革比较研究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章绪论
一进行高等教育体系变革国际比较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十六字教育方针,高度集中地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战略方向。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我国教育的奋斗目标是:在21世纪初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到21世纪中期形成成熟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我们已经进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而高等教育又是知识传播与扩散的必要环节,所以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与构建直接关系到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因而有选择地研究若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演变与改革的情况,总结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构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件具有全局性、整体性、战略性和导向性的大事,也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奋斗目标。
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演变与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探寻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发现它们在各自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时,如何从高等教育体系人手,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革,从而适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和高等教育的需求,总结这些经验与教训,是非常必要的。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现状来看,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基础、实力、发展水平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建设目标却存在着趋同的现象,从而使得高等教育体系在层次和类型的构成方面不太理想,不尽合理。
后记现在终于可以暂时把笔放下了。这是我十几年来从事研究生专业课程《比较高等教育》教学的一个总结。
十几年来,在一轮又一轮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得到高教所(现在是教育研究院)的领导、各位老师和研究生的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也是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不断地对授课体系、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充实。在教学过程中,年轻学子们的闪耀着火花的思想,不时地推动我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解开一个又一个的疑团。我切身地体会到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给学生一些知识,同时得到了许多收获。
在本书付梓之际,向曾关心我,给我帮助的领导、同仁、学生和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很难完成这一“工程”。